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信达证券-中国海洋石油-0883.HK-回A发行加快落地,高油价+低估值+高股息持续兑现-220401

研报附件
信达证券-中国海洋石油-0883.HK-回A发行加快落地,高油价+低估值+高股息持续兑现-220401.pdf
大小:602K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信达证券-中国海洋石油-0883.HK-回A发行加快落地,高油价+低估值+高股息持续兑现-220401

信达证券-中国海洋石油-0883.HK-回A发行加快落地,高油价+低估值+高股息持续兑现-220401
文本预览:

《信达证券-中国海洋石油-0883.HK-回A发行加快落地,高油价+低估值+高股息持续兑现-220401(6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达证券-中国海洋石油-0883.HK-回A发行加快落地,高油价+低估值+高股息持续兑现-220401(6页).pdf(6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事件1:2022年3月30日,中国海洋石油发布公告称,中国证监会已在当天核准公司的人民币股份发行,回A发行加快落地。

事件2:2022年3月30日晚,中国海洋石油发布2021年年度报告。

2021年,公司实现营收2461.11亿元,同比+58.4%;实现净利润703.07亿元,同比+181.7%;实现基本每股收益1.57元/股,业绩符合预期。

公司2021年中期分红0.3港元/股(含税),为避免影响A股发行进度,暂不派发2021年末股息,并将在人民币股份发行完成后尽快公布特别派息,将原拟建议派发的2021年末股息和香港上市二十周年特别股息作为特别股息合并派发。

点评:量价齐升下,公司利润迎大幅增长。

公司在2021年实现净利润703亿元,EPS为1.57元/股,较2020年同比大幅增长181%。

一方面,公司实现油气净产量为5.73亿桶油当量,超过2021年初既定目标(5.45-5.55亿桶),创历史新高。

其中,石油产量4.52亿桶,同比增长8%;天然气产量7006亿立方英尺,同比增长11%。

另一方面,油价回暖趋势下,公司桶油成本与2021年布油平均价差超过40美元/桶,具备了较高的桶油盈利能力。

2021年,布油均价为70.9美元/桶,公司桶油主要成本为29.49美元/桶,包括作业费用7.83美元/桶、折旧摊销15.33美元/桶、弃置费0.69美元/桶、销售及管理费用2.51美元/桶和除所得税以外的其他税金3.13美元/桶。

此外,2021年,公司在国内获得了16个新发现,在海外圭亚那Stabroek区块再获6个新发现,该区块总可采储量已超过100亿桶,持续的勘探保证了公司稳定的储量寿命。

2021年,公司实现资本开支887亿元,同比增长11.6%,略低于2021年初900-1000亿预算,但实际油气产量超过2021年初计划,公司的资本开支效率进一步提升。

国际油价强势难改,利好油气上游板块。

2022年,俄乌冲突及西方制裁对俄罗斯原油产量及出口造成了影响,短期供需缺口扩大支撑油价强势难改。

中长期来看,OPEC原油剩余产能有限,供给弹性下降。

对于参与减产的OPEC-10国,到2022年下半年,除沙特、阿联酋外,OPEC-10国增产完毕后基本没有剩余产能,供给弹性将下降。

受资本市场和政策环境影响,美国原油供给恢复缓慢,增产弹性下降。

但全球仍处于新旧能源转型之中,2022-2025年原油需求还在增长,将长期面临原油紧缺。

我们认为未来几年油价将长期处于高位,油价中枢抬升,利好上游板块。

同时,中海油的油气产量比例为8:2,其原油产量占比高于中国石油(油气产量比为6:4)、中国石化(油气产量比为6:4)、BP(油气产量比为6:4)、雪佛龙(油气产量比为6:4)、埃克森美孚(油气产量比为6:4)、戴文能源(油气产量比为7:3)、西方石油(油气产量比为7:3)等国内外能源公司,更加受益于油价上涨。

持续推进增量降本,彰显盈利成长性。

产量方面,2022-2024年,公司油气净产量目标将分别达600-610、640-650和680-690百万桶油当量,年增速在6-7%左右。

到2025年,公司计划日产量目标达到200万桶,年度净产量目标达730百万桶油当量,油气产量增长将带动公司业绩规模进一步扩大。

同时,公司继续加大油气勘探,2022年储量替代率继续保持在130%。

成本方面,2021年,公司桶油主要成本为29.49美元,与布油价差达40美元。

在有效的成本管控下,除了2015、2016、2017受油价低位运行影响和2020年受疫情影响以外,布伦特原油价格与中海油桶油成本的价差均在34美元以上,能够带来充分的盈利空间。

资本开支方面,2022年,中海油的资本支出预算为900-1000亿元,高资本开支支撑公司储产规模持续扩大。

海上油气开采具备广阔空间,奠定公司可持续发展潜力。

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大力开展陆上油气勘探工作,20世纪80年代才涉足海上油气勘探。

目前,我国陆上油气新增储量增长乏力,海洋油气具备较大勘探开发空间,据2016年全国第四次油气资源评价,我国常规石油陆上和海域探明率分别为40%和32%,技术可采探明率分别为45%和33%,海上储量探明率低于陆上。

据中国海油集团能源经济研究院于2022年1月14日发布的《中国海洋能源发展报告2021》,2021年,我国海洋原油产量5464万吨,海洋原油同比增量占全国总增量的80%以上。

2022年,预计我国海洋原油产量达到5760万吨,同比上涨约5.4%,继续保持全国石油增量的领军地位。

中国海域为中海油核心作业区域,目前中海油已就中国海域内具备开发潜力的地区向国家申请矿证,90%以上的地区矿证为中海油持有。

回A程序正式启动,募集资金加码油气产量。

公司在2022年3月30日收到证监会核准回A的批文,将正式启动A股发行。

公司拟发行不超过26亿股(目前港股有446亿股),募集350亿元,其中300亿元将用于圭亚那Payara油田开发、流花11-1/4-1油田二次开发、圭亚那Liza油田二期开发、陆丰油田群区开发、陵水17-2气田开发、陆丰12-3油田开发、秦皇岛32-6/曹妃甸11-1油田群岸电应用工程、旅大6-2油田开发等8大油田区块开发应用项目,50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在本轮募集资金支持下,公司油气开发规模迎来新一轮增长,公司估值迎来修复机遇。

另一方面,与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这样的“勘探开发-炼化-零售”陆上一体化石油公司不同,中海油为我国最大的海上上游油气生产龙头,也是全球最大的独立油气勘探及生产商,中海油此次回A也进一步丰富了A股市场的股票类型,填补了国内市场在纯上游股票上的空白。

横纵双向估值底部,公司股价存大幅修复空间。

相比其他石油公司,公司在穿越油价大周期中展现出了更强的盈利性、较弱的波动性和更优秀的资产质量。

在2010-2020年油价大周期中,中海油PE基本处于9-13倍,低于国内外可比同行平均水平,我们认为公司2022-2024年估值将处于3-5倍,也远低于自身历史估值。

从横向和纵向对比来看,公司存在大幅估值修复空间。

高股息领先同行,凸显公司投资价值。

公司近十年平均股息率为5.2%,在国内外同行中处于较高水平。

2022-2024年,公司表示全年股息支付率将不低于40%,绝对值不低于0.70港元/股(含税)。

鉴于公司正式启动回A,为避免影响发行进度,公司决定暂不派发2021年末股息,将在回A完成后正式公布特别股息方案。

此外,公司还计划于2022年进行港股回购,此举将进一步提升公司股票估值。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测公司2022-2024年净利润分别为1018.68、1185.21和1296.48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44.9%、16.3%、9.4%,EPS分别为2.28、2.65和2.90元/股,按照2022年4月1日收盘价对应的PE分别为3.91、3.36和3.07倍。

考虑到公司受益于原油价格攀升和产量增长,2022-2024年公司业绩增长提速,估值处于历史绝对底部,并明显低于行业水平,且享受高股息,我们维持对公司的“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疫情反复、经济波动和油价下行风险;公司增储上产速度不及预期风险;经济制裁和地缘政治风险。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