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银国际-3月中国宏观数据点评:经济周期底部、疫情反弹高点,制造业和服务业明显收缩-220331

《浦银国际-3月中国宏观数据点评:经济周期底部、疫情反弹高点,制造业和服务业明显收缩-220331(6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浦银国际-3月中国宏观数据点评:经济周期底部、疫情反弹高点,制造业和服务业明显收缩-220331(6页).pdf(6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经济周期底部、叠加疫情反弹,制造业和非制造业均出现收缩,带动综合PMI显著下行。 3月,制造业PMI环比下降0.7个百分点至49.5%,低于市场预期(49.8%),结束4个月的连续扩张。 3月,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微升0.5个百分点至58.1%,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下降3.8个百分点至46.7%,两者综合影响下非制造业PMI较前期下降3.2个百分点至48.4%,低于市场预期(50.3%)。 综合PMI结束6个月的扩张,从前期的51.2%降至3月的48.8%。 我们认为,一季度经济见底背景下,疫情扩散至沿海多个省份使得制造业PMI下探幅度加大;财政支出带动基建继续支撑建筑业回暖,服务业明显受疫情拖累、复苏停滞。 需求显著回落,制造业出现被动补库存迹象。 今年1-2月,企业融资需求偏冷反映出固定资产投资有待改善,叠加消费受疫情拖累的影响,我们认为内需将维持低迷:3月,制造业新订单指数下降1.9个百分点至48.8%,回归荣枯线以下。 外需方面,海外生产恢复逐渐替代国内出口订单,制造业新出口订单指数继续下探,从前期的49.0%降至3月的47.2%。 整体需求疲软的背景下,制造业原材料和产成品库存指数出现分化:3月,原材料库存指数下降0.8个百分点至47.3%,产成品库存指数回升1.6个百分点至48.9%,反映出需求疲软导致去库存放缓,制造业出现被动补库存迹象。 制造业库存承压拉低生产,叠加大宗商品价格回升的影响,采购出现“量跌、价升”现象。 3月,新订单与产成品库存差额出现反转,从前期的3.4个百分点降至-0.1个百分点,显示出制造业库存压力上升。 库存承压导致制造业生产反季节走弱,生产指数从前期的50.4%降至3月的49.5%。 3月,制造业生产放缓,叠加疫情防控对物流的负面影响(制造业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降至46.5%),制造业采购量指数(48.7%)和进口指数(46.9%)较前期分别下降2.2和1.7个百分点。 地缘政治因素和海外经济复苏双重推动下,大宗商品价格出现整体回升:3月,镍矿石(+29.8%)、天然气(+27.3%)、铁矿石(+14.1%)、石油(+12.6%)的价格涨幅较显著。 受此影响,制造业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从前期的60.0%升至3月的66.1%,出厂价格指数从前期的54.1%升至3月的56.7%,我们预计这将推高3月PPI环比增速约0.4个百分点。 此次需求回落对中型制造业企业影响显著,小型企业收缩趋势有所好转。 3月,大型企业PMI下降0.5个百分点至51.3%,为今年最低值;中型企业PMI下降2.9个百分点至48.5%,为2020年2月以来的最低值;小型企业PMI回升1.5个百分点至46.6%,为今年最高值。 不同规模企业复苏趋势主要受需求端影响,与3月各类型企业新订单指数的变动幅度一致:大型企业(-1.6个百分点)、中型企业(-5.3个百分点)、小型企业(+2.3个百分点)。 “预期转弱”的压力仍在,稳增长的前提是稳预期。 3月,建筑业(60.3%)、制造业(55.7%)、服务业(53.6%)的预期指数仍处于荣枯线上,但较前期分别下降5.7、3.0、6.0个百分点。 正如我们在《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主动作为”,稳住的不只是增长》中的观点,调整预期在宏观政策中有着不可忽略的重要性,因为预期有自证的特征(self-fulfillingprophecy),如果不及时调整失衡的预期,宏观政策的有效性将会减低。 我们依旧强调内需对提振2022年经济增长的重要性:不论是信贷扩张推动投资改善、还是在稳控疫情的同时保障消费复苏,都将对稳预期和稳增长提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