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东资信-国有企业债券违约现象解析:违约形势边际缓和,风险预警能力还需提升-220331

《远东资信-国有企业债券违约现象解析:违约形势边际缓和,风险预警能力还需提升-220331(10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远东资信-国有企业债券违约现象解析:违约形势边际缓和,风险预警能力还需提升-220331(10页).pdf(10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2015年以来,国有企业违约持续引发市场关注,乃至推动治理逃废债等制度建设,表明该问题具有研究重要性。 本文选取2015年1月至2022年3月(考察期)国有企业违约债券作为研究重点,从近年国企债券违约态势变化、违约区域与行业分布、违约风险预警、地方政府支持与评级服务建设等方面做了探讨。 2015-2017年、2018-2021年,历年国企债券违约规模(按债券只数、违约时余额)均大致出现倒V型变化,2020年是国企违约高峰年,主因北大方正、华晨汽车等批量债券违约。 2021年以来,信用债市场国企违约现象大减,2022Q1仅1只国企债券违约(2020Q1、2021Q1分别为25只、20只),反映信用债市场国企违约风险趋减,与近期稳增长政策下的国民经济恢复局面相称。 从区域分布看,考察期有18个省份国企债券违约,未违约的省份包括:广东、江苏、山东、福建、重庆、浙江、黑龙江、贵州、甘肃、西藏、宁夏等地。 国企违约债券空间分布部分受到存量国企债券区域分布影响,但主要取决于各地国企信用状况差异等因素。 从行业分布看,计算机、汽车、商贸、电子、交通运输、房地产等行业国企违约只数或违约时余额较大;计算机、汽车等行业国企违约受个案影响较明显;绝大部分行业国企违约风险偏低。 2018年以来首次违约的66只国企违约债券、134只非国企违约债券违约前不同时点投机级债券数量占比变化对比显示,国有企业信用评级符号的违约预警功能明显相对非国企较弱。 国企首次违约样本券违约前1个月仍有近3/4未见下调至投机级,甚至违约前3天仍有超过40%样本券的市场评级为投资级状态。 我国国企债券违约案例表明,很多企业股东实力较强且曾获得地方政府等支持,但仍发生债券违约且违约前评级符号预警功能不强,表明评级机构加强评级技术建设,审慎考虑股东或地方政府支持因素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