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金证券-新股专题:嘉戎技术、清研环境、中国海油、药康生物(22年第32期)-220331

《华金证券-新股专题:嘉戎技术、清研环境、中国海油、药康生物(22年第32期)-220331(26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金证券-新股专题:嘉戎技术、清研环境、中国海油、药康生物(22年第32期)-220331(26页).pdf(26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新股专题覆盖报告旨在针对近日询价上市公司进行简单的研究梳理)投资要点◆本期共4家公司询价,4月6日(下周三)创业板上市公司“嘉戎技术”、“清研环境”将询价;4月6日至7日主板上市公司“中国海油”将询价;4月7日(下周四)科创板上市公司“药康生物”将询价。 ◆嘉戎技术(301148):公司主营业务为膜分离装备、高性能膜组件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以及提供高浓度污废水处理服务。 公司2019-2021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5.76亿元/5.98亿元/6.75亿元,YOY依次为92.59%/3.76%/13.00%,三年营业收入的年复合增速31.2%;实现归母净利润1.85亿元/1.47亿元/1.49亿元,YOY依次为117.89%/-20.85%/1.39%,三年归母净利润的年复合增速20.5%。 根据公司初步预测,2022Q1扣除非经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2.06%至50.09%。 投资亮点:1、公司业务聚焦于高浓度污废水处理,在大环保行业中逐渐建立差异化竞争优势。 高浓度污废水处理市场需求快速增长;公司针对高浓度污废水特性,开发出可广泛应用于垃圾渗滤液处理、工业废水处理与回用、工业过程分离等领域的膜技术系列产品。 相较于传统高浓度污废水处理方案占用土地多、投产时间长、出水水质不稳定等难点,公司通过组合多种膜组件及处理工艺,实现仅需一个处理单元即可过滤水体中绝大部分污染物;同时,针对高浓度污废水处理项目,公司还创新性地采用“工程装备化”的模式,提高响应速度。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已为超过300个高浓度污废水处理项目提供膜分离装备,高浓度污废水处理服务项目超过60个。 2、公司通过收购CMT35%的股权,强化双方合作关系,拓展自身的技术储备,有助于公司向上打通膜技术产业链。 CMT生产的卷式膜材料可用于制造公司的卷式膜组件产品。 2019年12月6日,公司与JeffreyScottCampbell签订股权转让协议收购CMT35%的股权,通过收购的方式往产业链上游延伸,切入膜材料制造领域。 CMT主要产品NFDK、RO系列膜材料性能已达国际水平,为公司膜材料的生产提供了技术保障;未来合作加强后,CMT可根据公司在化工、医药等行业物料分离及污废水处理应用上的特定需求定制化开发膜材料产品,协助公司在细分领域获得竞争优势。 3、公司创造式地推出标准化产品“集装箱式垃圾渗滤液处理装备”,具有可移动性强、灵活方便的特点,在应对突发环境污染治理方面有明显优势。 公司的集装箱式标准化、模块化产品为客户提供了50立方米/天、100立方米/天、200立方米/天三种规格,可根据项目要求提供单个集装箱或多个集装箱并联的定制化方案。 与传统的环境污染治理方式相比,集装箱式处理装备减少了对项目现场土建施工的需求,缩短了项目投产周期和交付时间,尤其在应对突发环境污染治理方面具有快速响应能力和优势。 同行业上市公司对比:嘉戎技术同行业竞争对手主要有万德斯、维尔利、三达膜、久吾高科、金达莱等;其中,以下游应用及收入规模对比来看,万德斯与公司更为相似,都采用DTRO膜等技术处理高浓度污废水及工业废水。 以上述同行业上市公司来看,平均收入规模为(前三季度)为9.64亿元,平均销售毛利率为37.98%,平均PE-TTM(算术平均)为27.17X、平均PE-TTM(算术平均/剔除高值)为19X。 比较而言,剔除维尔利,公司收入体量与行业平均水平基本相当;而毛利率公司则要显著高于同业平均水平,并且公司2021年净利润增速大概率是优于多数可比上市公司。 ◆清研环境(301288):公司是以RPIR工艺包为核心技术,专注于快速生化污水处理技术研发和应用的高新技术企业。 公司2019-2021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51亿元/1.82亿元/2.14亿元,YOY依次为108.19%/20.81%/17.56%,三年营业收入的年复合增速43.53%;实现归母净利润0.60亿元/0.66亿元/0.71亿元,YOY依次为97.26%/9.5%/8.27%,三年归母净利润的年复合增速32.73%。 根据公司初步预测,2022Q1预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52.41%。 投资亮点:1、公司依托清华大学深圳研究院,研发了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RPIR模块及RPIR一体机等核心装备,以“投资省、占地少、运行成本低、管理简单、出水水质优良”的技术卖点在大污水处理市场开展差异化竞争。 公司董事长刘淑杰和技术研究负责人陈福明分别曾为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生态与环境保护实验室主任、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工业分离实验室研究员及主任;早在设立清研有限前,刘淑杰和陈福明团队就沉淀了水处理技术的理论基础和RPIR技术的早期技术形态,并进行了小规模的生产验证。 比较来看,与现在主流的处理技术相比,RPIR技术具有沉降性能优异、占地面积小、运行费用低、启动快,管理方便、标准化装备建设周期短、项目适配性高、、维护成本较低、安装运行简便、快速响应、无需值守等特征,可广泛应用于城市河道湖库小排口控源截污、分散式村镇生活污水处理等领域。 2、公司产业化应用正逐渐增多,RPIR自主技术被下游污水处理市场更多认知,有望形成良性循环。 公司以深圳为重点区域建成了一系列规模化代表性案例,产品成功应用于观澜河口调蓄池提标项目、固戍片区污水应急处理扩容服务项目、沙井污水应急处理站服务项目等具备一定区域影响力的水处理项目中;同时,公司在湖北、江西、四川等地也积极拓展,产品应用于东西湖区机场河流域临时分散式水处理服务项目、赣州市中心城区白塔污水处理厂一期扩容提标改造工程、成都市郫都区团结临时应急污水处理项目等规模较大的示范性项目。 同行业上市公司对比:清研环境可比行业上市公司主要有金达莱、思普润、德林海、三达膜等;各公司经营模式各不相同,其中思普润以MBBR工艺包为核心的污水处理整体技术解决方案,与公司在产品结构上更为相似,但目前处于IPO终止阶段。 假设以上述可比行业上市公司来看,未计算IPO终止的思普润,可比行业平均收入(前三季度)规模为5.64亿元,行业平均毛利率为49.1%,平均PE-TTM(算术平均)为19.2X。 比较来看,公司收入体量低于可比行业平均水平,毛利率则略高于可比行业平均水平。 ◆中国海油(600938):公司主要业务为原油和天然气的勘探、开发、生产及销售,是中国最大的海上原油及天然气生产商,也是全球最大的独立油气勘探及生产集团之一。 公司2019-2021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332亿元/1553.7亿元/2461.1亿元,YOY依次为2.41%/-33.37%/58.4%,三年营业收入的年复合增速2.6%;实现归母净利润610.5亿元/249.6亿元/703.2亿元,YOY依次为15.89%/-59.12%/181.77%,三年归母净利润的年复合增速10.1%。 根据公司初步预测,2022Q1预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62%至89%。 投资亮点:1、公司与中国石化、中国石油并为国内油气上游市场主要经营主体,是世界上最大的油气勘探开发公司之一;截至2020年末,公司拥有净证实储量约53.7亿桶油当量,创历史新高;2018-2020年公司储量替代率分别为126%、144%和136%,储量替代率也持续保持高位。 2、公司主导我国海域勘探开发;比较来看,我国海域勘探程度较低,油气资源潜力更大。 我国海洋油气资源储量及勘探潜力明显更高;根据全国第四次油气调查数据,海洋石油剩余技术可采储量占我国石油剩余技术可采储量的34%;海洋天然气剩余技术可采储量占我国天然气剩余技术可采储量的52%;同时,我国海洋油气整体探明程度相对较低,石油资源探明程度平均为23%,天然气资源探明程度平均为7%。 而中海油是我国海域最主要的石油和天然气生产商,主导我国海域勘探开发。 目前,公司在我国海域拥有120多个在产油气田,建立了成熟的海上生产设施和海底管网系统;同时,公司还享有对外合作进行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生产和销售的专营权。 3、公司有多个项目在建并即将于2022-2023年投产,将显著促进公司产量增长;尤其是在2022年预期通胀高企的宏观环境背景下,有望推动公司业绩继续向好。 目前,公司有超过20个新项目在建;2022年计划国内外共有13个新项目投产。 根据公司规划,2022-2024年年度净产量目标分别为6.00至6.10亿桶油当量、6.40至6.50亿桶油当量及6.80至6.90亿桶油当量;以2021年公司油气净产量约5.7亿桶油当量来比较,未来三年公司目标产量持续增长。 同行业上市公司对比:中国海油可比行业上市公司主要有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等。 假设以上述2家可比行业上市公司来看,行业平均毛利率为19.45%,平均PE-TTM(算术平均)为9.7X;假设以中国海油港股估值来看,当期总市值为4965亿元,PE-TTM为5.77X。 比较来看,公司收入体量远低于可比上市公司,但毛利率显著高于可比上市公司;主要原因或系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除上游油气开发生产业务外,亦存在下游炼化及零售业务。 风险提示:已经开启询价流程的公司依旧存在因特殊原因无法上市的可能、公司内容主要基于招股书和其他公开资料内容、同行业上市公司选取存在不够准确的风险、内容数据截选可能存在解读偏差、具体上市公司风险在正文内容中展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