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上海证券-固定收益专题:数字化转型下银行转债投资策略-220330

上传日期:2022-03-30 20:05:54 / 研报作者:郑嘉伟廖旦 / 分享者:1002694
研报附件
上海证券-固定收益专题:数字化转型下银行转债投资策略-220330.pdf
大小:946K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上海证券-固定收益专题:数字化转型下银行转债投资策略-220330

上海证券-固定收益专题:数字化转型下银行转债投资策略-220330
文本预览:

《上海证券-固定收益专题:数字化转型下银行转债投资策略-220330(19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证券-固定收益专题:数字化转型下银行转债投资策略-220330(19页).pdf(19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主要观点银行转债在可转债中占有份额较高,余额占比接近39%。

绝对规模遥遥领先于交通运输(6.89%),电子(5.29%)等其他行业转债。

相较于其他行业,银行可转债具有很强转股动力。

截止3月9日,银行转债累计转股比例位居全行业第三位,达99.79%。

银行发行可转债的主要目的为筹集资金补充核心一级资本,因此银行转债一般不设回售条款,转股动力极强。

银行转债主动下修条件较为苛刻,但主动下修动力强。

从下修条款上看,银行转债下修条款居多为连续30个交易日有十五个交易日收盘价小于转股价格80%,下修条款较为苛刻(其他行业多为85%)。

历史上银行转债主动下修次数较多,24只银行可转债(含已退市)主动下修达8次,主动下修比例远高于市场平均水平。

从下修空间上看,银行可转债转股价下修存在每股净资产的下限,主动下修的空间不大。

目前16只银行转债仅6只初始转股价高于最新一期每股净资产,存在主动下修空间。

此外,14只银行转债正股股价低于最新一期每股净资产,通过下修转股压力较大。

银行转债分析框架:银行盈利来源主要有息差收入和中间业务收入。

息差业务是指银行主要通过吸收存款并以高于资金成本给资金需求方贷款赚取价差的业务,包括贷款业务、同业业务、债券投资等。

中间业务收入包括代销金融产品佣金、手续费、投资收益(联营和合营)、汇兑损益等。

一般情况下,其他资产和贷款减值准备都很小,从而生息资产约等于总资产。

中间业务收入和经营成本相对而言比较刚性,从而决定ROA的核心变量为:贷款利率、资金成本、不良率。

基于银行转债基本面、转股价格、转股溢价率、纯债到期收益率,大致可以将银行转债分为三类:一是偏固收类型,如中信转债、上银转债、浦发转债等。

这类银行转债表现为高纯债到期收益率、高转股溢价率、正股低市净率。

因为转股溢价率偏高而正股弹性有限,又市净率远低于1阻碍下修,所以对于偏固收类型银行转债靠转股实现增值可能性不高;二是成长型,如张行转债、无锡转债等。

这类银行可转债具有低转股溢价率,正股规模较小具有高ROE和高归母净利润增值,未来可能依靠正股弹性博取收益。

三是稳健型,如兴银转债、南银转债等。

这一类型正股基本面稳健,历史业绩较出色,纯债到期收益率在0附近。

稳健型处于前两者之间,兼顾防御和进攻。

投资建议当前时点银行(中信)指数PB估值处于历史低位,PB仅为0.61倍。

随着政府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货币政策持保持流动性合理宽松,银行板块息差有望扩大、资产质量有望提升、基本面有望边际向好。

银行转债投资方向方面,建议沿着两条主线配置:一是基本面稳健,纯债到期收益率为正的兴业转债和苏银转债;二是成长性好,转股溢价率不高的张行转债、无锡转债、杭银转债,有望受益于正股的高增长弹性。

风险提示经济超预期下行;银行转股溢价率风险;正股股价进一步下跌风险;其他风险。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