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锦江酒店-600754-2021年年报点评:疫情冲击扰动修复,开店保持领跑市场-220329

《中信证券-锦江酒店-600754-2021年年报点评:疫情冲击扰动修复,开店保持领跑市场-220329(4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信证券-锦江酒店-600754-2021年年报点评:疫情冲击扰动修复,开店保持领跑市场-220329(4页).pdf(4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境内疫情扰动,境外稳步修复,21Q4公司收入29.9亿元/+3.3%,其中境内酒店收入-9.3%,境外酒店收入+103.8%。 疫情冲击下公司经营效率优化扎实推进,全年酒店业务管理费用率13.3%,疫情冲击下仍维持稳定。 2021年公司新开酒店领跑行业,新开1763家,净开1207家。 在营门店中端占比51.98%,酒店结构升级带动ADR修复先行于Occ,全年ADR同比2019年+1.4%,RevPAR-12.5%。 短期沪深疫情冲击明显,看好公司在品牌、供应链、技术、运营方面的长期发展以及行业头部领先优势,维持“买入”评级。 ▍Q4境内疫情扰动业绩,效率优化扎实推进。 2021年收入113.4亿元,同比2020年+14.6%/2019年-24.9%;归母净利1.0亿元,同比-8.7%/-90.8%,略低于预期(vs.我们预测1.6亿元);扣非净利-1.2亿元。 2021年酒店业务收入同比+14.9%,直营+3%、加盟+20.6%,境内+12.7%、境外+24.8%;归母净利-90万元,境内盈利4.44亿元、境外亏损4.45亿元。 2021Q4公司收入29.9亿元,同比20Q4+3.3%/19Q4-21.7%,其中境内酒店收入-9.3%/-17.3%、境外酒店收入+103.8%/-34.7%、食品收入-20.8%/+1.3%;2021Q4净利润385万元,扣非净利-7,737万元。 公司经营效率优化扎实推进,2021年公司酒店业务管理费用14.8亿元,同比+12.9%/-26.6%,对应管理费用率13.3%,疫情冲击下仍维持稳定。 2021年末在职及离退员工合计33659人,同比-9.0%/-19.7%。 ▍境内ADR超疫情前水平,境外业务稳步修复。 2021年锦江酒店境内BlendedRevPAR137.52元,同比2020年+15.3%/2019年-12.5%(vs.华住分别为+15.4%/-13.1%)。 中高端修复优于经济型,经济型RevPAR同比2019年-21.9%(下同),中高端-17.5%。 酒店结构升级带动ADR修复先行于Occ,2021全年Occ64.4%/-10.28pcts,ADR213.54元/+1.4%。 21Q4RevPAR-13.7%,Occ-11.2pcts,ADR+1.9%。 境外业务持续修复,21Q4境外BlendedRevPAR24.85欧元/-19.5%(vs.全年-33.2%),经济型和中高端分别-17.5%和-19.5%,Occ-10.1pcts,ADR-2.8%。 ▍中高端品牌引领开店,全年新开领跑行业。 2021年锦江酒店新开店1763家,超过年初指引1500家开店目标。 公司关店239家、开业转筹建317家,净开1207家(vs.华住新开1540家、净开1041家;首旅酒店新开1418家、净开1066家)。 目前锦江酒店门店总数10,613家,其中中端占比51.98%、经济型占比48.02%。 锦江酒店Pipeline4760家/-379家(vs.华住2599家/-228家)。 维也纳和麗枫为主要拓店品牌,经济型酒店中锦江之星调整较多,2021年净开店中维也纳品牌447家、占比达到37%;其次是麗枫酒店177家、占比15%;锦江之星净关店28家。 ▍风险因素:境内外疫情出现反复、管理效率改善不及预期、开店速度不及预期。 ▍投资建议:短期沪深疫情冲击明显,长期头部集中逻辑未改。 22Q1全国疫情发展超出预期,锦江酒店在上海、广东房间数占比21.9%,预计影响明显,随着下半年疫情收敛经营有望重新迎来快速修复。 公司2022年计划新增开业酒店1,500家,新增签约酒店2,500家。 公司预期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136亿~142亿元,其中境内收入同比+9%~14%、境外收入同比+65%~70%。 考虑当前疫情散发严重,业绩修复速度预期放缓,下调2022/2023年RevPAR同比2019年恢复程度预测至85%/95%(原预测为90%/100%),同时整体开店进度预期亦受到一定影响(境内1.5万家门店目标或于2024年及之后达成),对应下调2022~2023年归母净利预测至7.73/17.2亿元(原预测为12.4亿元和20.1亿元),新增2024年盈利预测22.2亿元,现价对应2022~24年PE为67X/30X/23X。 公司原CFO出任新CEO,未来将继续发力“一中心三平台”整合推进,看好公司在品牌、供应链、技术、运营方面的长期发展及行业头部领先优势,参考公司历史及行业可比公司估值情况,给予2023年40倍PE,对应目标价64元,维持“买入”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