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研报附件
国盛证券-银行业本周聚焦:6家国股银行的21年报及业绩会透露哪些重要信息?-220327.pdf
大小:661K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国盛证券-银行业本周聚焦:6家国股银行的21年报及业绩会透露哪些重要信息?-220327

国盛证券-银行业本周聚焦:6家国股银行的21年报及业绩会透露哪些重要信息?-220327
文本预览:

《国盛证券-银行业本周聚焦:6家国股银行的21年报及业绩会透露哪些重要信息?-220327(16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盛证券-银行业本周聚焦:6家国股银行的21年报及业绩会透露哪些重要信息?-220327(16页).pdf(16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截止本周末,有6家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平安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光大银行)披露年报或召开业绩会,我们就各家银行对房地产、零售(信用卡等)、信贷投放等热点问题进行梳理。

房地产:不良有所暴露,但已经在积极摸排管控,相关拨备计提较为充分。

1、规模:4家股份行(除光大银行外)均披露2021年末房地产表内外担险及非担险资产规模,部分银行正在逐步压缩相关规模。

1)表内对公承担信用风险的业务(涉及信贷、自营债券及非标投资等):A、整体规模占比相对有限。

其中,平安银行占总资产比例为6.93%,其余3家银行基本在5%左右(招商银行5.53%、兴业银行4.67%、中信银行4.94%)。

B、对公贷款:平安银行对公贷款规模接近2900亿元,占贷款整体比例9.43%;其次是兴业银行(占比7.61%)和招商银行(7.21%)。

交通银行、光大银行和中信银行占比在6%左右,相对较少。

2)表外不承担信用风险的业务(理财资金出资、委托贷款、合作机构管理代销信托及基金、主承销债务融资工具等):招商银行规模较高(4121亿元),但占总资产比例仅不到4.5%,且正在压缩,比年初有1069亿的下降,其中有2/3为理财资金投资及信托等私行产品代销。

平安银行、兴业银行和中信银行规模占比分别为2.45%、1.51%和1.51%(中信银行表外规模也较年初压缩了342亿元)。

2、风险暴露:不良略有提升,但拨备计提充足,且项目绝大部分以一二线城市为主。

1)随行业风险上升,不良有一定暴露:A、表内对公贷款:5家股份行对公地产不良率均较上年末有一定比例的上升,中信银行不良率最高3.63%,其余均在1.5%以下,招商银行、光大银行、兴业银行和平安银行分别为1.41%、1.23%、1.08%和0.22%。

而交通银行不良率为1.25%,较上年末下降0.1pc,风险控制较好。

B、表外业务:部分代销业务涉及违约,比如招商银行信托等产品中,涉及华夏幸福和恒大集团的部分项目;以及平安银行涉及宝能、华夏幸福等的相关业务有违约,但已经积极落实代销人的义务,敦促发行人进行风险处置。

2)各家银行已经提前应对风险暴露,拨备计提充分。

招商银行和中信银行房地产行业的拨贷比均为整体的2倍以上,预计分别超过8%和6%;兴业银行对公地产融资拨备覆盖率305.14%,高于公司整体拨备覆盖率36pc。

3)项目资质较好,抵押充分。

各家银行地产项目80%以上集中在一二线城市,且大部分抵押充分。

比如招商银行纯信用类项目占比仅为1.4%,且主要是A类优质客户,8成以上项目货值对融资覆盖倍数在1.5倍以上。

各家银行对于地产项目已经进行了全面排查,相应风控政策已经在积极调整,比如客户白名单制、分类分层授信,一户一策管控等。

3、银行未来对于地产业务的思路:1)对公方面:优质地产公司仍会积极合作,如参与并购贷款,有助于行业风险化解。

比如交通银行已经与五矿地产有限公司签署了100亿元的并购融资战略合作协议,与美的置业签署了90亿元的并购融资战略合作协议。

2)按揭方面:近期由于需求不足,增长相对较弱,未来将密切关注一二手房销售情况。

零售:未来仍将重点投放,口径调整影响信用卡逾期指标有一定波动,但21年趋势仍整体向好。

1、资产质量:信用卡有一定波动。

各家银行零售整体的不良率仍保持相对稳定,部分银行有所改善(其中交通银行和招商银行的零售不良率仅为0.84%和0.81%,在上述银行中最低)。

由于监管规定,各家银行在Q4对信用卡逾期认定时点提前(招商银行在三季报已经有所调整),逾期相关指标有一定提升。

但剔除这一因素来看,招商银行、兴业银行均表示信用卡资产质量总体趋势向好,不良贷款生成率、新发生不良贷款金额均同比显著回落。

2、投放情况:6家银行2021年零售贷款增量占贷款增量比例为49.8%,较去年提升0.44pc。

其中,新增按揭占贷款增量比例为19.1%,受集中度管理的约束,较去年下降7.6pc,而消费类贷款比例有所提升,如信用卡新增投放占贷款增量比例为10.22%,较去年提升近7pc(20年受疫情影响,信用卡增速较弱)。

2022年,预计零售贷款仍将是各家银行投放的重点,部分银行采取相关措施促进规模增长,如招商银行对信用卡优质客户实行低价政策(利率6%-9%),也加大了订单类的产品(汽车分期等)。

对于Q1的情况,1-2月信用卡业务仍表现较好,平安银行前两个月信用卡收入增速20%+,招商银行资产质量也处于相对平稳的趋势。

我们预计,3月以来,疫情出现反复,可能会对全行业资产质量出现一定波动,但参考20年疫情,预计风险可控,且部分银行(如招商银行和平安银行)已经加强了信用卡优质客群的拓展和营销,预计影响相对有限。

信贷需求及规划:各家银行开门红进展顺利,未来稳增长背景下,预计需求将逐步释放。

1)总量上:各家银行2022年全年信贷增量不低于2021年,与我们前期调研了解趋势一致。

考虑到两会明确今年要“扩大新增贷款规模”,预计今年全行业贷款投放将不低于20万亿(2021年规模),这将对2022年社融形成有力支撑。

部分地区(长三角等)信贷需求相对旺盛,如交通银行聚焦长三角战略发展,前两个月信贷增长较快。

2)投放方向:对公方面,预计新基建与传统基建、绿色金融、制造业(尤其是新兴产业)等为投放重点。

零售方面,各家银行仍保持较高的投放力度,两家龙头银行(招商银行和平安银行)预计零售投放增量仍在60%以上,此外,交通银行和兴业银行也将提升零售占比。

3)需求方面,部分股份行反映,当前信贷需求不是很旺盛,这与我们跟踪的票据利率反映趋势一致,3月至今,3个月期国有大行+股份行、城商行利率分别为1.90%和2.07%,分别环比上个月下降22bps和24bps,反映信贷需求相对较弱。

对于未来,预计随着国内稳增长逐步落地后,实体经济的需求有望逐步释放。

净息差:2022年仍有压力,但预计幅度收窄,各家银行积极优化资负结构,保持息差稳定。

这与我们前期调研的趋势基本一致,资产端,LPR下行对于贷款利率仍有一定压力;负债端,各家银行对于核心存款的竞争激烈,存款成本较为刚性,但预计存款自律定价机制释放的红利仍将形成一定对冲。

同时,银行也表示,将努力通过结构优化来保持息差稳定,如资产端,提升零售贷款的占比;负债端,加强低成本结算性存款的沉淀。

而这将取决于各家银行对于客户的经营能力,预计息差表现仍将分化,客户综合经营能力较强的银行,净息差仍能保持优于同业。

定期数据跟踪:权益市场跟踪:1)交易量:本周股票日均成交额9527亿元,环比减少1587亿元。

2)两融:余额1.68万亿元,较上周增加0.33%。

3)基金发行:本周非货币基金发行份额224.68亿,环比上周增加73.26亿。

3月以来共计发行929.95亿,同比减少1754.94亿。

其中股票型44.71亿,同比减少303.60亿,混合型314.54亿,同比减少1457.06亿。

利率市场跟踪:1)同业存单:A、量:根据Wind数据,本周同业存单发行规模为0.51万亿元,环比上周减少0.12万亿元;3月至今同业存单发行规模为2.09万亿元,当前同业存单余额14.48万亿元,相比上月末增加583亿元;B、价:本周同业存单发行利率为2.54%,环比上周上升1bp;本月至今发行利率为2.54%。

2)票据利率:本周3个月期国有大行+股份行银票转贴现利率为1.87%,环比上周上升7bps;3月至今利率为1.90%,环比上个月下降22bps。

3个月期城商行银票转贴现利率为2.00%,环比上周上升3bps,3月至今利率为2.07%,环比上个月下降24bps。

3)10年期国债收益率:本周10年期国债收益率平均为2.82%,环比上周上升3bps。

4)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规模:本周新增专项债1206.76亿,环比上周减少59.77亿,年初以来累计发行1.30万亿,2022年提前批地方债额度为1.46万亿。

风险提示:房企风险集中爆发,稳增长政策不及预期,宏观经济下行;资本市场改革政策推进不及预期;保险公司保障型产品销售不及预期。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