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航证券-医药生物行业周报:关注新冠疫苗板块的修复机会-220326

《中航证券-医药生物行业周报:关注新冠疫苗板块的修复机会-220326(17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航证券-医药生物行业周报:关注新冠疫苗板块的修复机会-220326(17页).pdf(17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投资要点:本期行情回顾本期(3.21–3.25)上证综指收于3212.24,下跌1.19%;沪深300指数收于4174.57,下跌2.14%;中小100收于8137.69,下跌2.46%;本期申万医药生物行业指数收于10013.80,上涨0.54%,在申万31个一级行业指数中涨跌幅排名居第8位。 7个二级板块中,中药、医药商业、化学制剂、医疗服务和原料药跑赢上证综指、沪深300和中小100。 重要资讯国家药监局已批准19个新冠病毒抗原检测试剂3月23日,经国家药监局审查,批准2个新冠病毒抗原检测试剂产品。 截至3月23日,国家药监局已批准19个新冠病毒抗原检测试剂产品。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将加强相关产品上市后监管,保护患者用械安全。 国家医保局:新冠抗原检测收费总额不得高于每人次15元3月25日,国家医疗保障局办公室发布《关于加强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检测价格管理的通知》,《通知》要求,各省级医疗保障部门对新冠抗原检测“价格项目+检测试剂”的收费总额应设置封顶标准。 现阶段封顶标准不得高于每人次15元,具备条件的,可将封顶标准调低至更合理的水平。 24天,全国累计本土感染者已超56000例!3月25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 3月1日—24日,全国累计报告本土感染者已超过56000例,波及28个省份。 其中吉林省疫情仍处于高位水平,3月1日—24日,累计报告感染者超过29000例,连续多日每天新增感染人数超过1000例,吉林市和长春市的疫情处于持续发展阶段。 上海市、河北省、福建省、辽宁省疫情近日快速增长,疫情发生地的社区传播风险持续存在。 核心观点本期申万医药生物行业指数收于10013.80,上涨0.54%,在申万31个一级行业指数中涨跌幅排名居第8位。 7个二级板块中,中药、医药商业、化学制剂、医疗服务和原料药跑赢上证综指、沪深300和中小100。 疫情方面,全球疫情有卷土重来之势。 当地时间3月22日,世界卫生组织地区负责人警告称,部分欧洲国家全面解除防控疫情的限制措施,正在导致感染人数、死亡人数出现激增。 亚洲的疫情形势也不容乐观。 其中,最严重的韩国累计确诊人数首次突破千万人,相当于每5名韩国人中就有1人感染新冠病毒。 国内疫情防控处于攻坚阶段,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 3月1日至24日,中国累计报告的本土感染者已超过5.6万例,波及28个省份。 其中吉林省累计报告超过1万例,另有4个省份累计报告超过1000例,有10个省份累计报告在100-1000例之间。 除了上周的第九版诊疗方案外,当下中国的疫情防控继续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并且强调疫苗接种,尤其对60岁以上老年人,强调应实现应接尽接。 疫苗方面,我国疫苗接种稳步推进。 据国家卫健委数据,截至3月25日,我国共接种疫苗32.48亿剂次。 据wind数据,我国每百人接种加强针数量45.65剂次,即使同法国(53.60剂次)、韩国(63.32剂次)和丹麦(62.14剂次)等国家相比,仍有很大的提高空间。 消息方面,当前,越来越多国家已经开始启动新冠疫苗第四针接种。 当地时间3月21日,英国英格兰地区启动了新冠疫苗春季加强针接种,面向完成第三针疫苗接种3个月后的年满12岁免疫系统较弱人群。 3月24日,日本厚生劳动省召开疫苗分科会,决定从美国辉瑞公司和美国莫德纳公司追加购买1亿4500万剂疫苗,用于第四针疫苗接种。 接种对象为已完成第三针接种的所有人。 此外,以色列已有约74万人完成第四针疫苗接种。 以色列的研究发现,参与者在完成第四针疫苗接种的一周和两周后,针对奥密克戎变异株的抗体分别增加了8倍和10倍。 通过统计疫苗板块(851523.SI)近期的业绩和估值情况,截至2021第三季度,疫苗板块企业大多归母净利润呈现正增速,受新冠疫苗产品放量驱动,智飞生物、康希诺-U两家企业归母净利润增速表现最为突出;从估值角度来看,大多数疫苗企业PE和PB估值均处于近期和历史的较低分位,具备合理的修复空间。 当前,疫情反复的不确定性仍然很大,叠加第三针疫苗的保护力随时间推移下降,全球各国第四针疫苗接种需求比较确定,新冠疫苗的需求预期较之前大幅改善,板块业绩大概率延续高景气。 站在当前的时点,建议重点关注疫苗板块的修复机会,尤其是受益国内序贯接种的康希诺-U和智飞生物,同时可以关注mRNA疫苗路径的研发进展和商业化进程。 整体来看,我们认为市场修复的重心或持续聚焦具备边际改善和估值修复逻辑的板块,原料药板块的持续强势验证了我们的观点,在估值切换渐行渐近的时点,提前布局尤其需要关注边际改善和成长的可持续性。 长期来看,随着药品、耗材带量采购工作持续推进,安全边际高、创新能力强、产品管线丰富和竞争格局较好的企业有望在长周期持续受益,建议继续围绕创新药及创新药产业链、高端医疗器械、医疗消费终端和具备稀缺性和消费属性的医疗消费布局,同时挖掘估值相对较低的二线蓝筹:1)创新药及创新药产业链,包括综合类和专科创新药企业、CXO产业,建议关注恒瑞医药、博腾股份、恩华药业、凯莱英、复星医药、药明康德、泰格医药、康龙化成和普洛药业等;2)进口替代能力突出的高端医疗器械龙头,建议关注迈瑞医疗和乐普医疗等;3)受益市场集中度提升的医疗消费终端,建议关注一心堂、益丰药房和迪安诊断等;4)具备稀缺性和消费属性的生物制品企业,包括智飞生物、长春高新、华兰生物、康希诺-U和派林生物等。 风险提示:新冠疫情波动风险、市场调整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