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信证券-中国电力-2380.HK-转型已现成效弱化煤价上涨拖累,储能争取先发优势-220325
《国信证券-中国电力-2380.HK-转型已现成效弱化煤价上涨拖累,储能争取先发优势-220325(9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信证券-中国电力-2380.HK-转型已现成效弱化煤价上涨拖累,储能争取先发优势-220325(9页).pdf(9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2021年营收增长稳健,净利润受煤价拖累。 全年收入稳中有升,业绩较快增长。 2021全年实现营收347.34亿元(+22.2%),归母净利润-5.16亿元(-130.2%),公司营收保持增长,受煤价上涨影响,火电板块亏损较大,拖累整体利润。 清洁能源装机提升,2022年将进一步加速。 截止2021年末,公司合并装机容量28931.9MW,同比增加2086.1MW。 2021年公司风电、光伏发电及气电的合并装机容量分别增加1972、1217、121MW,而煤电则减少1200MW,清洁能源合并装机容量占比净增长8.18pct。 其中,清洁能源包括水电、风电、光伏发电及气电合并装机15091.9MW,占比较上年提升8.18pct至52.16%。 根据公司指引,2022年新能源装机有望达到7GW。 转型成效体现,弱化煤价上涨对整体业绩影响。 从分部收入来看,风电34.0亿元(+68.9%)、光伏33.3亿元(+22.0%)、火电220.7亿元(+24.6%)、水电53.5亿元(-10.5%)、储能5.8亿元。 从分部净利润来看,风电12.58亿元(+86.1%)、光伏5.74亿元(+6.2%)、火电-20.84亿元(-498.6%)、水电9.46亿元(-38.8%)、储能0.42亿元。 煤电单位燃料成本上涨40.9%至278。 总燃料成本增加人民币70.6亿元,达到185亿元左右,其中中煤价上涨因素导致约53亿元成本上涨。 公司布局储能已现成效,具备先发优势,打通辅助服务未雨绸缪。 公司与北京海博思创成立新源智储并持股51%。 主要从事储能电站的项目开发与投资,设备研发、工程承包和运营。 首个承建项目海阳101MW/202MWh储能电站已实现并网。 公司成立以来开展储能业务规模近688MWh,目前公司通过EPC总包、电站设备集成等方式参与建设或投资项目11个,年内收入5.8亿元,净利润4200万,经营利润率11%,净利率约7.2%。 2022目标落地3GW以上储能项目,并进一步发挥技术动能,轻资产技术服务和运营,提升利润水平。 此外,新源智储承建格尔木100MW/200MWh共享储能电站,后续有望借此开展电网侧辅助服务业务,为公司未来新能源及储能协同发展积累经验。 风险提示:新能源及储能项目建设不及预期、煤价大幅上涨、电价下降风险。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27.2/37.0/47.8亿元,2023及2024年同比增速36.1%/29.2%;摊薄EPS为0.28/0.38/0.49元,当前股价对应PE14.4/10.5/8.2x。 公司煤电盈利有望迎来拐点,新能源及储能加速发展,给予2022年约15-16倍PE,对应合理估值约5.1-5.5港元。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会员中心
开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