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万联证券-电气设备行业快评报告:中长期规划落地,氢能产业稳健发展-220324

上传日期:2022-03-24 16:36:27 / 研报作者:周春林 / 分享者:1007877
研报附件
万联证券-电气设备行业快评报告:中长期规划落地,氢能产业稳健发展-220324.pdf
大小:499K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万联证券-电气设备行业快评报告:中长期规划落地,氢能产业稳健发展-220324

万联证券-电气设备行业快评报告:中长期规划落地,氢能产业稳健发展-220324
文本预览:

《万联证券-电气设备行业快评报告:中长期规划落地,氢能产业稳健发展-220324(4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万联证券-电气设备行业快评报告:中长期规划落地,氢能产业稳健发展-220324(4页).pdf(4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行业核心观点:3月23日国家发改委、能源局联合印发《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

《规划》从国家层面明确了氢能作为未来我国能源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用能终端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载体两大关键定位。

作为我国首个氢能中长期发展规划,文件的出台对于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的指导性意义。

投资要点:阶段目标客观明确,有利于氢能产业的稳健发展:《规划》设定了氢能产业发展的阶段目标,到2025年,基本掌握核心技术和制造工艺,燃料电池车辆保有量约5万辆,部署建设一批加氢站,可再生能源制氢量达到10-20万吨/年,实现二氧化碳减排100-200万吨/年。

到2030年,形成较为完备的氢能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清洁能源制氢及供应体系,有力支撑碳达峰目标实现。

到2035年,形成氢能多元应用生态,可再生能源制氢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例明显提升。

相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中25年10万辆、35年100万辆的目标而言,中长期规划设立的阶段目标更贴切我国氢能发展现状,有利于燃料电池推广与氢能基础设施建设相互协调配套,共同稳健发展。

可再生制氢的发展路径,风光电建设推动绿氢替代:根据《规划》要求,到2025年可我国再生能源制氢量将达到10-20万吨/年,实现二氧化碳减排100-200万吨/年;2030年,实现可再生能源制氢广泛应用。

目前我国主要有三种较为完备成熟的制氢技术路线:一是以煤炭、天然气为代表的化石能源重整制氢;二是以焦炉煤气、氯碱尾气、丙烷脱氢为代表的工业副产气制氢;三是电解水制氢。

目前我国氢气来源主要来自工业副产氢,短期内在技术于门槛上具有显著优势。

随着风光资源逐步开发,度电成本进一步下降,长期看绿氢将替代灰氢成为主流制氢路径。

根据SGERI数据,2019年我国光伏系统度电成本约为0.29-0.80元每千瓦时,到2025年度电成本在0.22-0.462元每千瓦时。

陆上风电度电成本约0.315-0.565元每千瓦时,且在未来仍有一定的下降空间,预计到2025年度电成本在0.241-0.447元每千瓦时。

当电价下降到0.1-0.2元每千瓦,电解水制氢成本可下降50%,产业降本空间大。

确立四项基本原则,促进关键领域国产替代:《规划》提出氢能产业发展四大原则。

一是创新引领,自立自强。

二是安全为先,清洁低碳。

三是市场主导,政府引导。

四是稳慎应用,示范先行。

其中,在自立自强中提到,要集中突破氢能产业技术瓶颈,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

目前氢能产业的投资机会围绕燃料电池核心领域的国产化替代以及制-储-运-加四个环节的供氢产业链展开。

在起步阶段来看,作为燃料电池动力系统国产替代先行者的亿华通,以及在焦炉煤气制氢领域具有龙头地位的美锦能源,将迎来快速发展的新机遇。

长期看,包括电解水制氢涉及的风光电产业链、储氢罐等其他核心部件随着氢能产业进入成长期也有望实现业绩增长与提升。

风险因素:1、政策推广力度不及预期;2、燃料电池及零部件降本速度不及预期;3、制氢成本下降不及预期;4、加氢站建设不及预期。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