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金证券-旭辉永升服务-1995.HK-业绩符合预期,行稳方能致远-220323

《华金证券-旭辉永升服务-1995.HK-业绩符合预期,行稳方能致远-220323(5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金证券-旭辉永升服务-1995.HK-业绩符合预期,行稳方能致远-220323(5页).pdf(5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投资要点:◆业绩增长符合预期,“一五”目标基础奠定: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7.0亿元,同比增长50.8%,2H21同比增速为49.0%。 其中,基础物业服务、社区增值服务、非业主增值服务营收同比增速分别为51.1%/39.2%/51.7%,营收占比分别为56.4%/23.4%/18.4%,此外城市服务业务首次录得0.8亿元的营业收入,共同带动营收结构的改善。 毛利率方面,2021年公司整体毛利率为27.6%,同比下降3.8pcts,逐步回归合理且可持续的毛利率水平。 其中,基础物业服务、社区增值服务、非业主增值服务的毛利率分别为23.1%/44.9%/20.9%,同比分别-2.3pcts/-4.7pcts/-3.7pct,上述三项业务的分部毛利额同比增速分别为37.4%/26.0%/28.9%。 总体上看,公司业务结构愈发平衡与健康,两项增值服务毛利占比合计达到51.9%。 费用率方面,得益于管理规模的增加和管理效能的提升,销售及行政费用率同比下降0.8pct。 期内,公司实现归属公司股东净利润6.2亿元,同比增长58.1%。 此前,公司曾预告2021归属公司股东净利润同比增速不低于50%。 此外,期内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为8.4亿元,同比增长77.2%,相当于1.2倍覆盖净利润。 于2021年12月31日,公司在手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为40亿元,资金充裕以支持潜在的外延式扩张。 此外,2021公司通过关联交易实现的营业收入占比仅为17.3%,继续践行“依靠不依赖”大股东的经营方针,盈利质量位居行业领先地位。 ◆“四轮驱动”2021年新增签约面积超9000万㎡:在管、签约面积强劲增长:截止至2021年底,公司在管面积达到17104万㎡,较2020年底增长6941万㎡;签约面积达到27077万㎡,较2020年底净增长8950万㎡,其中新订约、收购面积分别为7630(招投标及战略合作6332万㎡,旭辉及其联合营公司1298万㎡)、1797万㎡;期末储备在管比(注:“签约面积-在管面积”除以“在管面积”)为0.58。 2021年,公司第三方外拓饱和收入为11.9亿元,同比增长21.8%。 战略并购方面,公司于2021年分别完成了对于华熙五棵松物业(50%)、山东鑫建物业(70%)、上海星悦物业(80%)、上海美凯龙物业(80%)、湖南美中环境(51%)、郑州锦艺物业(100%)的并购,整体而言,相比其他竞争对手公司在并购方面更加审慎,上市迄今并购总金额仅为16.9亿元,无形资产和商誉的减值压力低。 非住宅业态占比提升:于2021年12月31日,非住宅物业在管面积倍增至5886万㎡,占比进一步提升至34.4%,对比去年同期的28.6%%明显提升,而非住宅物业产生的营业收入占比提升至44.3%。 ◆中后台实力不断加码,BU模式破局增值服务业务:2021年,公司继续加强科技赋能,依托年内超6000万元投入的霖久科技实现了科技投产、服务企业经营。 人力资源方面,公司坚持以“奋斗者为本”,期内通过“腾笼换鸟”引进、提拔中高层64人,并进一步通过“永动力”项目秋招500余名大学毕业生,夯实人才储备,为高速扩张打下根基。 增值服务业务方面,2021下半年公司主动选择暂时性地退出了部分区域的社区增值服务业务,以最大程度地保证业主满意度。 我们认为,物业服务行业正处于早期发展阶段,对于社区商业化的探索偶遇瓶颈实属正常。 在组织架构上,公司的增值服务业务已成立了四大BU,2021年房修、美居、租售、工程业务BU收入分别为2.3/3.3/3.2/0.7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75.8%/73.7%/68.0%/103.0%。 ◆投资建议:相比其他民营物业服务企业,旭辉永升服务的母公司旭辉控股集团的经营及财务状况更为稳健,有望在中长期继续为公司的快速扩张奠定基本盘。 尽管地产行业正面临寒冬期,但是对于存量市场广阔的物业管理行业而言,市场整合仍是主要逻辑,我们认为公司有望凭借自身业务能力、资本实力进一步攫取市场份额。 我们预测,公司2022-2024年将分别实现营业收入70.8/100.0/132.5亿元,同比+50.5%/41.4%/32.4%,实现归母净利润8.7/12.1/16.0亿元,同比+40.5%/38.9%/32.7%。 公司当前股价对应2022-2024年是预测市盈率分别为18.4/13.1/9.9倍,PEG约为0.5倍,低于公司历史平均估值水平。 综上,我们维持“买入-A”建议不变。 ◆风险提示:市场竞争环境恶化引发非理性竞争、第三方项目拓展不及预期、并购市场受挫或并购整合效果不及预期、人力成本超预期上升、核心管理层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