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财证券-科技制造行业跟踪:科技制造产业链核心数据跟踪-220322

《川财证券-科技制造行业跟踪:科技制造产业链核心数据跟踪-220322(5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川财证券-科技制造行业跟踪:科技制造产业链核心数据跟踪-220322(5页).pdf(5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跟踪点评3月22日上证指数上涨0.19%,沪深300下跌0.08%,创业板综下跌1.30%,中证1000下跌0.45%。 Wind11个一级行业分类中,电信服务、工业和信息技术指数分别实现0.42%、-0.47%和-0.82%的涨跌幅。 科技及智能设备产业链涉及的13个Wind三级行业分类中,排名前三的板块是能源装备及服务、媒体Ⅲ和互联网软件及服务Ⅲ,分别实现了2.68%、1.26%和0.68%的涨跌幅;排名后三的板块是半导体产品与半导体、电气设备和通信设备Ⅲ分别实现了-1.94%、-1.33%和-0.92%的涨跌幅。 能源装备及服务板块中今日有2只股票涨停,无股票跌停。 排名前三的股票有准油股份、仁智股份和贝肯能源,涨跌幅分别为10.01%、9.95%和5.62%;排名后三的股票为道森股份、迪威尔和如通股份,涨跌幅分别为-1.31%、-0.74%和-0.65%。 媒体Ⅲ板块中今日有1只股票涨停,无股票跌停。 排名前三的股票有湖北广电、果麦文化和宣亚国际,涨跌幅分别为10.06%、7.10%和6.40%;排名后三的股票为国旅联合、华媒控股和幸福蓝海,涨跌幅分别为-9.58%、-3.45%和-3.40%。 互联网软件及服务Ⅲ板块中今日有1只股票涨停,无股票跌停。 排名前三的股票为国华网安、金财互联和铜牛信息,涨跌幅分别为9.99%、5.86%和5.50%;排名后三的股票为吴通控股、*ST众应和北纬科技,涨跌幅分别为-5.36%、-4.97%和-4.19%。 半导体产品与半导体设备板块中今日无股票涨停,无股票跌停。 排名前三的股票为力芯微、钠思达和奥来德,涨跌幅分别为9.30%、1.69%和1.32%;排名后三的股票为帝科股份、富满微和晶澳科技,涨跌幅分别为-6.41%、-6.09%和-6.06%。 电气设备服务板块中今日有4只股票涨停,无股票跌停。 排名前三的股票有通业科技、科泰电源和圣阳股份,涨跌幅分别为19.99%、10.17%和10.07%;排名后三的股票为通达动力、锦浪科技和鹏辉能源,涨跌幅分别为-9.52%、-7.61%和-6.91%。 通信设备Ⅲ板块中今日有1只股票涨停,无股票跌停。 排名前三的股票为创维数字、*ST大唐和ST美讯,涨跌幅分别为10.02%、5.01%和5.00%;排名后三的股票为精伦电子、里、立昂技术和中富通,涨跌幅分别为-9.07%、-8.48%和-6.65%。 行业要闻MCU涨势卷土重来:个别产品价格创新高五大应用撑起终端高需求(财联社)《科创板日报》(编辑郑远方),曾一度回落的MCU价格涨势如今卷土重来。 据民生证券月度跟踪数据显示,春节后MCU渠道价格已经企稳,部分主流中高端型号价格开始反弹,意法半导体部分产品本月价格甚至创下历史新高。 本土厂商中,兆易创新3月M3系列、M4系列等产品价格环比上涨。 中泰证券20日报告显示,近一周公司一款高端M4产品提价,其余产品价格“高度稳定”,反映出行业景气高企。 21日晚间,兆易创新发布的调研纪要也可以看出,机构的问题主要围绕MCU展开。 公司透露,2022年初至今,MCU产品依旧缺货;其中,汽车应用领域,MCU产品使用量的增加和集成趋势并存。 今年还将发布首颗M33内核的车规MCU。 供应依旧短缺MCU还要“再涨五年”过去一年多以来,MCU价格走势跌宕。 先是2021年上半年,全球缺芯潮下MCU价格大幅上涨;同年Q3,由于海运受阻、亚马逊查封跨境电商,MCU渠道价格回落;直至年末价格企稳,今年春节重回涨势。 为何眼下MCU价格再度开启上涨?短期来看,渠道补库存是一大驱动力。 去年圣诞节前后,海运有所回暖,白牌厂商与跨境电商着手筹备圣诞季,而春节后渠道开始补货——民生证券上述报告指出,这是近期MCU涨价的核心原因。 其次便是成本压力。 兆易创新认为,公司MCU产品价格处在合理的范围内,涨价是上游价格的传导方式之一。 另外,正如前文所述,2022年初至今,MCU供应依旧短缺。 数据显示,2月MCU交期已超过8个月,在半导体细分领域中居首。 值得一提的是,上周的日本突发地震导致瑞萨旗下三家工厂暂时停产,虽本周陆续复产,但业内认为这或将进一步加剧MCU供应紧张。 长线因素则是厂商及机构更为强调的方面。 其一是下游需求。 兆易创新在调研中指出,MCU市场应用朝着智能化、自动化发展,应用机会不断增多,例如,新能源、消费电子、5G、数据中心、汽车都是高速成长方向。 机构也指出,如今汽车、工业等细分市场中,MCU需求持续向好。 其二是市场格局。 海外厂商方面,其新增产能有限,且扩产仍需时日。 分析师补充,缺货潮下,国际IDM大厂优先保证海外客户需求,且对国内市场渠道管控能力不佳,分销商价格常年大幅波动。 这种情况下,国内客户也在加速导入本土厂商产品。 兆易创新透露,去年整个行业的缺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客户选择。 后者会更多关注公司供应链保障能力、产品品类的完整性、产品质量的可靠性,以及双方未来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 由于MCU仍陷于供不应求的泥沼之中,Yole预计,未来五年MCU价格大概率还会保持上涨趋势。 “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发布万亿市场或将加速到来(财联社)3月21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 《方案》提出,到2025年,新型储能由商业化初期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具备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条件。 新型储能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高,核心技术装备自主可控水平大幅提升,标准体系基本完善,产业体系日趋完备,市场环境和商业模式基本成熟。 其中,电化学储能技术性能进一步提升,系统成本降低30%以上;火电与核电机组抽汽蓄能等依托常规电源的新型储能技术、百兆瓦级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实现工程化应用;兆瓦级飞轮储能等机械储能技术逐步成熟;氢储能、热(冷)储能等长时间尺度储能技术取得突破。 机构称,到2030年,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 电力系统将需要更多的储能及其它灵活性资源,以满足能源的低碳、可靠、高效、经济的发展需求,储能市场快速增长,或将带来一个新的万亿市场投资机遇。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波动风险;贸易冲突加剧风险;原材料价格上涨超预期风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