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卫星化学-002648-2021年年报点评:产业链高景气持续,新项目稳步推进成长可期-220323

《中信证券-卫星化学-002648-2021年年报点评:产业链高景气持续,新项目稳步推进成长可期-220323(4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信证券-卫星化学-002648-2021年年报点评:产业链高景气持续,新项目稳步推进成长可期-220323(4页).pdf(4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公司2021年实现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85.57、60.07亿元,同比+165.09%、+261.62%,ROE/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31.02%/31.72%/21.06%,均创历史新高。 考虑到全球油气价格上涨推升化工品价格,C3产业链丙烯酸及酯高景气度不减,公司C2项目乙烷原料供应充足、成本相对稳定,有望充分受益于油、气价格上涨。 同时,考虑到2022年新增项目有望进一步增厚业绩,我们上调公司2022/23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至80.98/100.09亿元(原预测为71.05/93.63亿元),新增2024年归母净利润预测117.22亿元,对应2022-24年EPS预测分别为4.71/5.82/6.81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9/7/6倍。 按照2022年12倍PE上调目标价至56.5元,维持“买入”评级。 ▍公司业绩大幅增长,盈利能力显著。 公司2021年实现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分别为为285.57、60.07亿元,同比+165.09%、+261.62%,ROE/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31.02%/31.72%/21.06%,均创历史新高。 2021年,下游需求回暖、上半年寒潮冲击影响北美化工装置开工率推升国内化工行业景气度,公司18万吨丙烯酸及30万吨丙烯酸酯、C2项目一期投产并逐步贡献业绩,全年功能化学品/高分子材料/新能源材料板块分别实现营收193.9/27.2/2.3亿元,毛利率分别为37.58%/33.21%/47.26%,展现出强劲的盈利能力。 ▍C3产业链产品量价齐升,龙头充分受益。 据卓创数据,2021年丙烯酸/丙烯酸丁酯/聚丙烯均价分别为11983/16390/8686元/吨,同比+68.7%/92.6%/12%,丙烯酸-丙烷价差为7078元/吨,同比+96%。 公司作为国内C3产业链龙头企业,截止2021年底已有90万吨PDH、45万吨聚丙烯、22万吨双氧水、66万吨丙烯酸、75万吨丙烯酸酯、21万吨高分子乳液及15万吨SAP产能,具备规模优势。 展望2022年,除公司外,国内无其他丙烯酸及酯新增产能,预计行业格局有望持续优化、高景气度可持续,公司仍有望充分受益。 ▍连云港石化C2项目投产,贡献业绩增量。 2021年5月,公司连云港石化135万吨PE、219万吨EOE、26万吨ACN项目一期建成投产,新增聚乙烯/环氧乙烷/乙二醇/聚醚单体等产品贡献了业绩增量。 公司正加快建设连云港石化项目二期,包括40万吨高密度聚乙烯、73万吨环氧乙烷、60万吨苯乙烯等,目前主要设备安装完成,公司预计2022年中期试生产,有望进一步增厚业绩。 公司高瞻远瞩在北美布局C2原料端,参股建设港口管道,在油气价格大幅上涨背景下,仍有效保障了原料供应及成本优势,C2项目竞争力和盈利性愈发凸显。 ▍布局新材料产业,打造低碳化学新材料科技公司,长期发展前景广阔。 公司加快推进平湖新能源新材料一体化项目和连云港绿色新材料产业园项目,其中平湖基地规划80万吨PDH、丙烯酸及酯、α-烯烃及POE等项目,加快构建C3完整产业链。 连云港绿色新材料产业园一期10万吨乙醇胺、40万吨聚苯乙烯、15万吨电池级碳酸酯等装置已开工建设,计划于2022年下半年陆续建成试生产。 其中乙醇胺、碳酸酯将于与乙二醇、聚醚大单体组成环氧乙烷下游产品矩阵,形成一头多线、柔性生产、灵活切换的优势,有助于实现产品系列利润最大化。 电池级碳酸酯产品包括6万吨DMC、5万吨EC和4万吨DEC/EMC,建成后公司将掌握除PC外的全部类型锂电池电解液溶剂,并可消耗其他装置副产的CO2。 未来,C2/C3业务有望进一步巩固规模效应及产业链协同效应,助力公司打造低碳化学新材料科技公司,长期发展空间可期。 ▍风险因素:原料及产品价格大幅波动;中美贸易争端加剧,全球疫情防控不及预期;公司新项目进度不及预期。 ▍投资建议:考虑到全球油气价格上涨推升化工品价格,C3产业链丙烯酸及酯高景气度不减,公司C2项目乙烷原料供应充足、成本相对稳定,有望充分受益于油、气价格上涨。 同时,考虑到2022年新增项目有望进一步增厚公司业绩,我们上调公司2022/23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至80.98/100.09亿元(原预测为71.05/93.63亿元),新增2024年归母净利润预测117.22亿元,对应2022-24年EPS预测分别为4.71/5.82/6.81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9/7/6倍。 考虑到公司成长性,参考可比公司估值,按照2022年12倍PE,上调目标价至56.5元,维持“买入”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