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安证券-化工行业周报: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管理新规发布,汽车产品碳足迹标识启动-220320

《华安证券-化工行业周报: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管理新规发布,汽车产品碳足迹标识启动-220320(64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安证券-化工行业周报: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管理新规发布,汽车产品碳足迹标识启动-220320(64页).pdf(64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我们认为化工行业的投资策略是:投资系统性创新和低成本扩张。 化工的下一波行业格局取决于人才竞争。 化工行业已从单纯的资本密集型行业,变为人才和资本密集型行业,后来者无法通过资本反超,只能瞠乎其后,化工行业的周期性也因此变弱。 优秀的公司凭借有效的激励、卓越的管理和持续的创新,打造出难以撼动的技术迭代优势、低成本优势和高效服务优势,在全球市场中攻城略地。 碳中和或带来化工行业颠覆性变革和机遇碳中和对化工行业的影响深远。 据NPCPI统计,中国石化和基础化工行业碳排放量排在所有行业中领先,约占全国碳排放总量18%左右,其中“工艺排碳”占比6%左右,“工程排碳”占比12%左右,受3060碳中和目标影响很大。 从行业演变看,我们认为未来40年化工行业在碳中和背景下预计经历3个阶段:第一阶段分步达峰。 化工产品众多,每种产品的能耗和碳排放量不同,其碳达峰的要求或不同。 我们理解对于高耗能的产品或产业不代表没有发展,只是会优先达峰,低耗能的产品或产业有望获得更长成长窗口;第二阶段未来的竞争在下游和海外。 随着碳达峰,中国化工行业上游大宗原料由于相对高耗能而触达天花板,但在无大量新增产能情况下盈利中枢大幅提升,大化工企业获得的巨大现金流或投向下游精细化工品和新材料领域,亦或是继续扩大同类产品产能,只是将新增产能转移至碳容量更大的国家或地区。 在第二阶段,化工企业或许会面临公用工程的大面积技改,利用绿色能源替代方案降低能耗,以减少与碳中和相关的税费成本;第三阶段生物基材料和能源的时代。 化工产品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需求不会因为政策而消失。 但在碳中和目标下,化石基材料或在局部面临颠覆性冲击。 生物基材料是一种可能的替代/补充方案。 随着生物基材料成本下降、化石基材料成本上升(碳排放税费增加)、以及“非粮”原料的生物基材料的突破,生物基材料有望成为全球工业新的底层材料。 值得强调的是,以上是长达40年的行业演变思路,3060主要影响的是远期高耗能产品或产业发展的天花板,对于已获批的规划项目影响较小。 此外,在3060目标下会演变出一系列可操作的政策。 随着具体政策的落地,以及新技术(包括合成生物学、新型储能技术、新型核电技术、新型回收技术等等)的突破,我们理解的3个阶段也可能相互交错进行。 生态环境部发布2022年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管理新规3月15日,生态环境部发布了《关于做好2022年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管理相关重点工作的通知》,加强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数据管理工作,强化数据质量监督管理,并发布《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发电设施(2022年修订版)》。 全国电网排放因子调整。 在核算2021及2022年度碳排放量时,全国电网排放因子由0.6101tCO2/MWh调整为最新的0.5810tCO2/MWh。 化石燃料燃烧排放计算公式变更。 化石燃料燃烧排放量是统计期内发电设施各种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加和。 参加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工作的发电企业范围。 2020和2021年任一年温室气体排放量达2.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综合能源消费量约1万吨标准煤)及以上的发电行业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火力发电、热电联产、生物质能发电),需要开展2021年度温室气体核算和报告工作。 符合上述年度排放量要求的自备电厂(不限行业)视同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管理。 《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发电设施》的适用时间。 2021年度以及2022年1至3月仍按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发电设施》(环办气候〔2021〕9号)要求开展温室气体排放核算、编制排放报告。 自2022年4月起,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按《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发电设施(2022年修订版)》要求,通过环境信息平台更新数据质量控制计划并组织实施。 发电企业信息公开要求。 发电行业重点企业依法开展信息公开,在2022年3月31日前通过环境信息平台公布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2019-2020年度)经核查的温室气体排放相关信息。 工信部发布2022年汽车标准化工作,启动汽车产品碳足迹标识工信部18日发布2022年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提出,强化绿色技术标准引领,支撑双碳目标实现。 在汽车碳排放领域,开展道路车辆温室气体管理通用要求、术语定义、碳中和实施指南等基础通用标准研究和立项。 推进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碳排放及核算办法相关标准研究和立项。 启动汽车产品碳足迹标识、电动汽车行驶条件温室气体碳减排评估方法标准预研。 一、持续完善标准顶层设计,加强各方统筹协调1.健全完善汽车技术标准体系。 2.统筹推进汽车标准化工作。 3.强化标准全生命周期管理。 二、加快新兴领域标准研制,助力产业转型升级三、强化绿色技术标准引领,支撑双碳目标实现能源消耗量领域。 完成轻型、重型商用车第四阶段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征求意见,加快推进乘用车第六阶段燃料消耗量、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限值标准制定。 开展高效电机等乘用车循环外技术装置评价方法标准研究,启动乘用车道路行驶能源消耗量监测规范标准预研。 完成轻型汽柴油车、可外接充电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和纯电动汽车能源消耗量标识标准审查和报批。 碳排放领域。 开展道路车辆温室气体管理通用要求、术语定义、碳中和实施指南等基础通用标准研究和立项。 推进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碳排放及核算办法相关标准研究和立项。 启动汽车产品碳足迹标识、电动汽车行驶条件温室气体碳减排评估方法标准预研。 四、完善整车基础相关标准,夯实质量提升基础风险提示政策扰动;技术扩散;新技术突破;全球知识产权争端;全球贸易争端;碳排放趋严带来抢上产能风险;油价大幅下跌风险;经济大幅下滑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