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华安证券-美国3月FOMC会议点评:荆棘丛生的加息之路-220317

上传日期:2022-03-17 08:37:11 / 研报作者:何宁 / 分享者:1001239
研报附件
华安证券-美国3月FOMC会议点评:荆棘丛生的加息之路-220317.pdf
大小:701K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华安证券-美国3月FOMC会议点评:荆棘丛生的加息之路-220317

华安证券-美国3月FOMC会议点评:荆棘丛生的加息之路-220317
文本预览:

《华安证券-美国3月FOMC会议点评:荆棘丛生的加息之路-220317(9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安证券-美国3月FOMC会议点评:荆棘丛生的加息之路-220317(9页).pdf(9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事件:美联储于北京时间3月17日凌晨2点发布2022年3月FOMC会议声明,宣布加息25bp,并公布了最新的经济预测以及点阵图。

此次加息幅度符合市场预期,美股先跌后涨。

1.美联储在此次会议上加息25bp,并将于接下来的议息会议上开始缩表,基本符合市场预期。

声明中美联储承认当前美国通胀水平居高不下,并认为俄乌冲突对于美国经济的影响高度不确定,可能会造成额外的通胀压力。

加息与缩表节奏上:美联储此次加息25bp,并预计利率目标区间的持续上调将是适当的,将在即将召开的会议上实施缩表,基本符合市场预期。

我们认为,美联储可能会于5月份继续加息25bp,正式开始实施缩表。

美国经济表现上,美联储认为当前经济较为繁荣,就业强劲。

并认为通胀水平居高不下,源于疫情、能源价格上涨以及更广泛的供需失衡。

与上次相比,此次对于就业市场的描述从稳健变为了强劲,同时承认通胀水平居高不下,首次提到能源价格上涨对通胀的影响,并删除了金融环境仍宽松等措辞。

俄乌冲突问题上,美联储认为此次冲突可能会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短期内可能对通胀带来额外的上行压力,对经济活动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总体而言对美国经济影响仍不确定。

2.下调经济增长预测,大幅上调通胀预测,点阵图显示2022年预计还将加息6次。

经济预测方面,与去年12月份相比,美联储将2022年GDP增速预测由4%下调至2.8%。

2023年则保持2.2%不变。

失业率预测维持3.5%水平。

通胀水平预测有大幅度上调,其中PCE从12月份的2.6%上调至4.3%,核心PCE则从2.7%上调至4.1%。

点阵图方面,此次美联储官员预计2022年还将加息6次,2023年将加息3次,2024年将加息0次,累计加息10次。

而去年12月份点阵图则显示2022、2023、2024分别加息3次、3次、2次,总体加息幅度有所增加。

3.本次加息基本符合市场预期,声明以及经济预测更加符合美国经济现实,点阵图虽暗含更多鹰派可能,但美股先跌后涨。

1)从声明中的表述来看,美联储认为当前美国劳动力市场已经达到了充分就业,但当前美国通胀水平由于能源价格上涨以及供需缺口,形势较为严峻,这与2月份非农以及通胀数据较为贴合。

声明中删除了疫情风险分析,新增对于俄乌冲突的分析,说明美联储担心地缘冲突风险可能会导致能源价格上涨,从而让美国通胀水平难以控制,增加相关经济风险,因此美联储表示将会持续性的进行加息。

这与之前鲍威尔的相关讲话内容基本一致,符合市场预期。

2)经济预测下调了2022年的经济增长速度,2月份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创下了59.7的低位,侧面印证美国经济增长可能正在放缓。

而对于通胀水平的大幅上调,也更加符合现实情况。

从2月份的CPI数据来看,由于俄乌冲突,美国通胀水平可能短期无法迎来拐点,美国通胀水平大概率将持续上升(可参考报告《最“胀”的时刻还未到来—美国2月CPI数据点评》)。

3)点阵图显示2002年剩余可能加息6次,相较于12月份点阵图的3次,联储官员对于加息的立场更加“鹰派”,暗含了更多的加息可能,显示出当前通胀水平高企,迫使美联储不得不采取更大力度的紧缩政策。

考虑到美国经济增长前景的下滑可能,我们认为2022年剩余的真实的加息次数可能达不到6次。

4)在利率决议后的发布会上,鲍威尔表示当前美国经济将会保持强劲,暂时没有衰退风险,受此影响,市场反应积极。

美股由跌转涨,收盘时道琼斯指数上涨1.55%,纳斯达克指数上涨3.77%,标普500指数上涨2.24%。

10年美债收益率与美元指数冲高回落。

后续加息以及缩表节奏可能前快后慢,且较为灵活。

美联储本轮加息幅度为25bp,较为温和。

我们认为目前美国已经实现了充分就业,通胀形势较为严峻,后续美联储可能在5、6月份会议上连续加息,以控制通胀。

全年来看,加息节奏大概率前快后慢,且呈现出一定的灵活性。

缩表方面,我们认为此轮缩表将会快于上一轮,且可能不会采取主动抛售的方式进行。

考虑到缩表对于流动性的较大影响,节奏也将保持较大的灵活性。

具体的缩表细节将在4月7号的会议纪要中公布。

1.加息方面,本次联储加息虽较为温和,仅有25bp,但由于当前通胀形势严峻,我们认为可能在5、6月会议上持续加息,具体加息幅度则将根据通胀情况而定,全年加息节奏大概率前快后慢。

根据此次声明中的表示,当前美国经济已经基本实现了充分就业,美联储此时的货币政策主要受到国内通胀水平影响。

受美国经济较快增长,以及地缘冲突带来的能源与粮食价格的持续上涨影响,目前美国通胀仍在走高过程之中,短期内拐点仍未来临。

因此美联储在5月以及6月的议息会议中,可能会选择连续加息,甚至不排除由于通胀持续高企,出现一次性加息50bp的小概率事件。

不过随着俄乌冲突的冲击逐渐缓和,低基数效应的消失,以及加息对于需求端的抑制作用,美国通胀在下半年大概率会有较大幅度的回落。

在多次加息以及经济周期的作用下,美国经济增长或将有一定放缓,届时美联储也将放缓其加息节奏,全年整体加息节奏呈现出前快后慢的态势。

当前宏观经济形势较为复杂,不确定性高,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操作更多的会体现出“相机抉择”的特征,更多的关注当前的相关经济数据,灵活性较高。

总体而言,由于当前通胀水平抬升,不确定性较高,我们上调美联储全年加息次数至4-5次,节奏前快后慢,加息频次及幅度将保持高度灵活性。

2.缩表方面,我们预计此轮缩表将会快于上一轮缩表速度,且不会采取主动抛售的行动。

同时,由于缩表对于流动性有较大影响,应该会保持一定的灵活性。

此次美联储并未就缩表细节做出进一步明确,根据鲍威尔此次会议表态来看,缩表将在5月份会议后立即实施。

根据近期美联储相关官员的表态,以及1月FOMC会议上的缩减资产资产负债表准则来看,当前美联储资产负债表规模几乎是上轮缩表时的2倍,此次缩表大概率将比上一次更快。

从缩表所采取的具体措施来看,不太可能主动抛售相关证券,大概率还是采取上一轮设定到期赎回上限的方法,让缩表过程更加可预测。

同时,考虑到缩表对整体流动性水平有较大影响,应该会保持灵活性,根据具体情况调整缩表方式。

参照上一轮缩表经验,缩表周期(2017年10月-2019年9月)开始时,美联储持有2.47万亿美元国债以及1.77万亿美元的MBS,其缩表速度从最初的每月60亿美元国债、40亿美元MBS(约占持有证券量的0.235%)逐步加速至每月300亿美元国债、200亿美元MBS(约占持有证券量的1.2%)的高点,总计减少了6027亿美元,占资产负债表规模的13.5%。

此次美联储将以更快的方式缩表,因此缩表规模占持有证券比重也将有一定上升。

假设此次初始缩表规模占持有证券比重为0.35%,美联储持有约5.75万亿美元的国债以及2.69万亿美元的MBS,则起始缩表速度可能为每月200亿美元国债与100亿美元MBS。

后续加速之后,若假设达到上一轮相同速度,则最高峰可能为每月600亿美元国债与300亿美元MBS。

不过,由于上一轮缩表周期中,美联储未达到初始定下的缩表规模,此轮缩表最终规模仍将根据美国经济具体表现而定。

具体的缩表细节,美联储将于4月7号发布的会议纪要中公布。

以史为鉴,美联储首次加息后,各类资产表现如何?我们对过去美联储首次加息后的各类资产进行回顾,可以发现,对于美股而言,有一定的调整压力,但调整幅度相对较小,纳斯达克指数调整幅度相对道琼斯指数调整幅度更大。

而原油价格一般会在美联储首次加息后,继续上行一段时间,主要是因为加息时美国经济较为繁荣,全球经济也大多处于扩张阶段,从而带动石油需求的上涨。

黄金作为全球最重要的贵金属之一,在美联储首次加息后,会产生一定幅度的下跌,但后续由于通胀保值以及工业生产的需要,黄金价格仍较为坚挺。

美元指数则在首次加息后出现了短期回落趋势。

1.美股:美联储首次加息之后美股会有一定调整,但调整幅度相对较小,其中纳斯达克指数调整幅度较道琼斯指数更为剧烈,调整时间也更长。

我们对1990年代以来的四次加息过程进行研究,发现在首次加息之后,美股会有一定调整,但在一定时间之后便会重回涨势。

其中1994年2月加息之后,美股调整了6-12个月。

1999年6月首次加息之后,道琼斯指数调整了不到5个月,而纳斯达克指数由于互联网泡沫的缘故,依旧保持快速上涨趋势。

2004年6月首次加息之后,道琼斯指数与纳斯达克指数调整了约6个月,但调整幅度均在5%左右。

2015年12月首次加息之后,道琼斯指数与纳斯达克指数调整幅度分别为5.5%与9%左右,持续时间均不到3个月。

因此,美联储加息短期对于美股而言或有一定扰动,但中长期会回归企业盈利基本面,而加息期间美国经济都较为繁荣,因此带动美股较快恢复上涨势头。

2.美债:相较于美股而言,历史上四次加息过程中,美债表现不一。

其中在1994年以及1999年加息过程中,10年期以及2年期美债利率在首次加息前后都保持了上涨,显示出经济复苏过程中真实利率以及通胀水平的上升,带动债券利率上行。

而在04年以及15年的首次加息后,短期内10年期美债利率小幅下行,2年期国债亦是如此,或是由于经济增长基础尚不稳固,加息恶化了经济前景,导致美债收益率短期下行。

3.原油:作为商品而言,美联储加息会对商品需求产生一定负面影响。

但是历史上,每次美联储首次加息时,都是美国经济较为繁荣时期,全球经济也大多处于扩张期,因此对原油需求较为旺盛,带动原油价格上涨。

在首次加息之后,由于美国经济仍在延续之前的复苏姿态,因此对原油价格产生较为强劲的支撑。

从1990年代的4次加息周期来看,首次加息之后,原油价格大部分时间都持续上涨,或保持高位震荡。

但在持续加息之后,美国经济以及全球经济复苏动能回落,会带动全球主要经济体对商品的需求减弱,从而带动石油价格逐步回落。

4.黄金:在美联储首次加息后,黄金短期会有一定下跌,但中长期价格受通胀及经济基本面影响较多。

作为世界上最主要的贵金属之一,黄金不仅具有避险价值,还具有相当的工业价值。

一般而言,当美联储开始加息时,会推动美元指数上行,投资者会选择美元避险,而同作为避险工具之一的黄金,短期内会有一定的下行压力。

但同时,美联储加息时全球通胀预期较高,黄金作为“保值”资产,会受到一定程度的追捧,带动黄金价格上升。

黄金的工业需求也会在经济繁荣时期进一步提升,从而对黄金价格带来支撑。

中长期来看,黄金价格受通胀以及经济基本面影响较多。

5.美元:根据之前历次加息对于美元的影响来看,加息前美元指数会在市场较为强烈的预期之下被迅速推高,可能是因为市场的避险选择,带动全球资金进入美国。

但是在首次加息后,由于预期落地,短期内美元指数会出现一定的降温,出现见顶回落的迹象。

但后续美元指数动向则仍取决于美国经济基本面。

风险提示国际局势紧张引发通胀超预期,新冠疫情形势大幅恶化。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