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银国际-宏观视野:供应链重构下的贸易红利-220314

《建银国际-宏观视野:供应链重构下的贸易红利-220314(12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银国际-宏观视野:供应链重构下的贸易红利-220314(12页).pdf(12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疫情以来中国制造业供应链加速重构:贸易数据指向供应链变迁的三种模式:区域化以机械和电子产品为代表,中国出口和供应链贸易转向亚洲地区。 与近年来大型跨国机械和电子企业寻求“中国加一”的多元化采购下,中国加快融入区域产业链的趋势一致。 分散化以纺织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代表:中国出口仍向亚洲地区倾斜,但产业链贸易减速,低收入国家内部替代上升;本地化则以及汽车和资源密集型产品为代表:中国产业和出口仍然以本土为主且占比上升。 半导体等细分行业的国产化水平也迅速提高。 供应链贸易是推动中国出口超预期表现的重要原因:中国近两年贸易强劲受全球机械和科技产品需求支持,而出口的超平均表现则受益于供应链的变迁。 中国对亚洲区的贸易上升最快,中间品出口贡献了增长的三分之二。 机电产品是中国最大的出口行业。 “中国加一”的区域化趋势意味着跨国产业细分上升,贸易强度上升。 而汽车行业受到新能源车的带动,成为新的出口亮点,提升未来的出口潜力。 供应链变迁与产业周期的方向一致。 机械和电子领域受全球需求和贸易的支持最大,深入参与区域供应链是行业增量增长的关键。 中国在区域贸易中的增加值占比亦有所攀升,有利企业盈利。 汽车和资源密集型部门更多聚焦国内环境:受益于近几年行业整合和盈利提升,产业升级投资预计加快。 而分散化生产的贸易趋势意味着劳动密集型行业面临更多的区域竞争,升级和整合压力持续。 ...并对冲国际收支压力。 国内供应链受疫情冲击影响预计有限。 短期看,地缘政治带来的经济冲击是最大风险,目前看尚不足以将全球经济推入衰退。 全球需求保持扩张叠加供应链重构带来的红利,预计贸易仍可保持强劲,并对冲大宗商品价格影响,对中国的对外顺差和人民币汇率有所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