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秦淮数据-CD.US-2021Q4季报点评:新管理层上任,核心业务保持稳健-220314

《中信证券-秦淮数据-CD.US-2021Q4季报点评:新管理层上任,核心业务保持稳健-220314(4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信证券-秦淮数据-CD.US-2021Q4季报点评:新管理层上任,核心业务保持稳健-220314(4页).pdf(4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虽面临管理层更替等扰动因素,公司四季度业绩依旧表现突出,再次超出市场预期,利润率指标亦持续改善,新建项目签约率、新客户拓展等亦稳步推进。 新管理层对公司中长期的发展亦给出较为明确的预期,表示将继续聚焦“东数西算”的机遇,以及头部大客户基础上的客户多元化拓展,整体战略符合市场预期。 短期而言,缘于外围中概政策预期等宏观扰动,公司股价跟随中概整体持续下跌,和基本面相关性不明显。 我们判断,国内IDC行业中期依旧具备高确定性机遇,公司有望持续成为核心受益者之一。 当前位置,公司中长期价值已较为明显,但短期仍可能受到外围政策等因素的持续压制。 ▍业绩概览:利润持续改善,主要指标持续向好。 四季度公司实现收入7.4亿元(+41.4%),超出市场预期。 利润端,得益于原有项目的持续上架、人力成本的持续优化,本季度GAAP净利润1.1亿元,调整后净利润1.4亿元(+146.5%),利润水平继续领跑国内IDC板块,调整后EBITDA为4.0亿元(+68.8%),对应利润率51.7%。 运营层面,公司在运营订单440MW,使用负载304MW,对应使用率69%。 公司亦对2022年给出相对积极的指引,公司预计2022全年收入40.7-41.7亿元(对应增速42.7%至46.2%),调整后EBITDA为20.4-21.2亿元(对应增速43.7%至49.3%),显示公司中短期业绩的高能见度。 ▍订单储备:海外订单持续高增,国内需求保持稳健。 四季度公司共拥有在运营数据中心440MW,主要分布在环京地区,运营项目的整体签约率87%,使用率69%继续保持稳健水平,亦显示国内大客户需求的稳定。 新建项目共233MW,国内合计137MW,集中在环京地区,而海外则新增96MW,显示海外一线云厂商与国内出海大客户需求的增长。 新建项目的签约率达到88%,并预计在2022年逐步交付。 我们认为,公司在国内大客户基础上逐步拓展国内云计算以及海外市场用户,整体客户结构与订单将持续优化。 ▍运营能力:发挥全栈式运营能力,成本持续优化。 公司作为国内领先的全栈式hyperscale数据中心厂商,公司整体的盈利能力亦相对领先,其中公司电力成本始终稳定在27%的中枢位置,PUE保持在1.2附近。 经过人事变动,新管理层上任,部分人力成本亦得到一定程度优化。 基于公司独特的全栈能力,公司项目的交付周期为6个月,每MW的建设成本约300万美元,PUE不足1.2,均领跑行业。 同时,优异的盈利能力也带动公司整体现金流的改善,使得公司在当前行业出清过程中更具备可调节的能力。 ▍中期展望:不排除后续在香港上市可能,当前股价表现和基本面联系较弱。 由于公司管理层变动、行业竞争等因素,公司股价此前表现相对偏弱,加之近期美国对于中概股监管政策趋严,公司股价持续下行。 我们认为,公司近期股价与基本面偏离严重。 公司新管理层具备丰富的行业经验,新任CEO源自公司内部,对公司业务较为熟悉,同时聘任原百度IDC相关业务负责人作为CTO,管理层经验相对丰富,且公司此前战略亦基本得到延续,聚焦大客户以及其他客户拓展,并寻求高性价比的并购机会。 公司亦在财报材料中列报了香港上市条件,不排除后续在香港二次上市的可能。 我们认为,经过大幅调整之后,市场在重回基本面驱动的格局后,公司投资价值依旧值得关注。 ▍风险因素:美国资本市场监管趋严的风险;行业竞争持续加剧风险;云厂商资本支出不及预期风险;企业项目重大运营事故风险等;企业融资途径受阻、融资成本下行不及预期风险等。 ▍投资建议:我们持续看好公司独特模式下的竞争优势,以及客户结构持续改善带来的业绩成长性、能见度的改善,但中短期仍需持续关注中概股监管政策趋严扰动风险。 参考公司业绩指引、行业判断,我们略调整公司盈利预测,预计2022-2024年收入为40.9/53.3/66.1亿元(原2022-2023年收入预测为40.4/55.2亿元,2024年为新增预测)、调整后EBITDA为20.4/27.1/34.1亿元(原2022-2023年预测为20.5/27.7亿元,2024年为新增预测),参考公司未来3年超过30%的EBITDA增速,并考虑当前市场风险偏好的收敛,我们给予公司2022年15X的EV/EBITDA,调整目标价至10美元,继续维持“买入”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