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证券-央行上缴利润给财政影响几何?-220312

《浙商证券-央行上缴利润给财政影响几何?-220312(3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商证券-央行上缴利润给财政影响几何?-220312(3页).pdf(3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2022年3月8日,央行公告称“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政府工作报告的部署,为增强可用财力,今年人民银行依法向中央财政上缴结存利润,总额超过1万亿元,主要用于留抵退税和增加对地方转移支付,支持助企纾困、稳就业保民生”,央行表示“人民银行结存利润主要来自过去几年的外汇储备经营收益,不会增加税收或经济主体负担,也不是财政赤字”。 我们认为中央银行收支两条线彼此相互独立,收入和支出均纳入中央财政预算,上缴利润是常态化行为,从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健康化角度,处置风险形成的“不良”可以在形成利润前核销,按财政部门核定的比例提取的准备金目的即为核销不良。 人民银行公布的资产负债表是职能型资产负债表,不是根据会计核算意义上的借贷关系构建,而是通过统计各结构数据得到的,因此不能与损益表匹配,我们倾向于认为结存利润记在“其他负债”项,上缴利润的过程是“其他负债”减少、“政府存款”增加的过程,但利润逐月上缴意味着每月对央行资产负债表规模的影响不大。 从报告各项目变化看,央行上缴利润不是货币政策操作,由于没有直接的基础货币投放,更不是降准,且央行上缴利润纳入今年财政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项,与央行直接承接财政债务的财政货币化有本质区别。 一、中央银行收支两条线,上缴利润是常态化行为人民银行收支两条线彼此相互独立,收入和支出均纳入中央财政预算,上缴利润是常态化行为,从财政角度,安排特定国有金融机构和专营机构上缴利润也是我国的惯例做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第三十八条“中国人民银行的预算经国务院财政部门审核后,纳入中央预算,接受国务院财政部门的预算执行监督”,第三十九条“中国人民银行每一会计年度的收入减除该年度支出,并按照国务院财政部门核定的比例提取总准备金后的净利润,全部上缴中央财政。 中国人民银行的亏损由中央财政拨款弥补”,人民银行预算纳入中央财政预算,其上缴利润符合法律规定,人行是不能将利润用于支出的,但从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健康化角度,处置风险形成的“不良”(如金融稳定再贷款可能形成不良)可以在形成利润前核销,按财政部门核定的比例提取的准备金目的即为核销不良。 二、人民银行公布的资产负债表是职能型资产负债表不能与损益表匹配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分为职能型资产负债表和分析型资产负债表,职能型资产负债表侧重于央行的货币政策职能,是遵从IMF《货币与金融统计手册》的统一标准编制,而分析型资产负债表则更类似于会计意义的资产负债表。 法律规定人民银行每年编制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相关的财务会计报表,但央行并未公布会计型报表,当前对外公布的是职能型资产负债表,其不是根据会计核算意义上的借贷关系构建,而是通过统计各结构数据得到的,因此其数据不能与会计角度的损益表相匹配。 三、上缴利润如果是逐月上缴对资产负债表影响很小由于央行未公布会计型资产负债表,我们倾向于认为在职能型资产负债表中,由于没有所有者权益科目,结存利润大概率记在“其他负债”项目,上缴利润的过程是“其他负债”减少、“政府存款”增加的过程,但央行表示“结存利润按月均衡上缴,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规模保持稳定”,逐月上缴意味着每月对央行资产负债表规模的影响不大。 财政收支、政府债券发行及资金的划拨均会对“政府存款”产生影响,央行上缴利润也将随着财政支出逐步注入实体经济。 四、央行上缴利润不是货币政策操作更不是降准我们认为央行上缴利润不是货币政策操作更不是降准,上缴利润是央行常态化行为,也是统筹财政资源、跨年度调节资金的重要手段,除央行外,今年中国烟草总公司、中投公司等均在上缴利润之列,因此不能将其看做货币政策。 格外值得注意的是,正如上文我们推演的后续央行资产负债表的演进趋势,上缴利润注入政府存款,再经由财政支出投入实体经济,这个过程是政府存款转化为居民存款、企业存款的过程,而非转化为基础货币投放,这笔资金没有货币乘数放大效应,其投放仅有小部分通过法定缴准自然回笼充实基础货币,因此更不能将本次利润上缴视为降准,且降准会导致货币乘数上升,而央行上缴利润也没有此效应。 五、央行上缴利润也不是财政货币化,与央行直接承接财政债务有本质区别今年央行上缴利润纳入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项目,不是财政货币化,与央行直接承接财政债务有本质区别,与央行直接购买特别国债有本质区别。 2022年全国财政预算报告提出今年特定国有金融机构和专营机构上缴利润16500亿元纳入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其中央行上缴利润超1万亿,占比超60%,央行上缴利润以收入项目纳入政府性基金预算,进一步政府性基金预算可向一般公共预算调入资金,总体看,央行上缴利润并非用于填补赤字缺口,没有违背人民银行法“中国人民银行不得对政府财政透支,不得直接认购、包销国债和其他政府债券”的规定。 特定机构上缴利润及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均将支撑财政收入,共同助力财政支出规模比去年扩大2万亿元以上,可用财力明显增加,央行上缴利润体现了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联动,共同发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 风险提示:上缴利润进度不及预期;海外央行政策对我国国内货币政策构成扰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