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亿纬锂能-300014-重大事项点评:产能加速建设,员工持股计划和股权回购彰显信心-220311

《中信证券-亿纬锂能-300014-重大事项点评:产能加速建设,员工持股计划和股权回购彰显信心-220311(4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信证券-亿纬锂能-300014-重大事项点评:产能加速建设,员工持股计划和股权回购彰显信心-220311(4页).pdf(4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公司子公司亿纬动力拟与荆门高新区管委会签订《合同书》,投资建设20GWh方形磷酸铁锂电池项目和48GWh动力储能电池项目,产能建设进一步加速;同时,公司发布第九期员工持股计划(草案)以及股权回购方案,有利于绑定核心员工,提高员工凝聚力和公司竞争力,建立长效激励约束机制,彰显未来发展信心。 公司动力电池业务通过积累确立了技术、产能、客户等优势,加速全球配套,同时公司积极布局上游产业链,已经涵盖锂盐、正极、负极、前驱体、隔膜等各环节,与林洋能源等企业在客户端持续发力。 公司近期获得国内特定乘用车客户三元与磷酸铁锂电池定点。 此外,公司锂原电池、消费类锂离子电池在细分市场处于龙头或领先地位,受益下游景气,业绩增长明确。 尽管短期内毛利率承压,考虑到公司动力电池业务成长高确定性,采用分部估值法,维持公司目标市值2866亿元,维持目标价为152元/股,维持“买入”评级,重点推荐。 ▍事项:公司3月10日晚间公告子公司亿纬动力拟与荆门高新区管委会签订《合同书》,投资建设20GWh方形磷酸铁锂电池项目和48GWh动力储能电池项目;同时发布第九期员工持股计划(草案)以及股权回购方案。 对此,我们点评如下:▍落实荆门协议,加速产能建设。 公司子公司亿纬动力拟与荆门高新区管委会签订《合同书》,分别在荆门高新区投资建设20GWh方形磷酸铁锂电池项目和48GWh动力储能电池项目,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约为126亿元,经测算,项目单GWh固定资产投资额约为1.9亿元/GWh。 我们认为本次合同书的签订,是对此前(2021年11月4日)公司与荆门市政府签订的152.61GWh动力储能电池项目投资协议的进一步落实,将有利于双方充分发挥各自的资源和优势,扩大公司动力储能电池的产能规模,提升公司市场竞争力,符合长期发展战略。 ▍发布员工持股计划和股权回购方案,建立长效激励机制,彰显信心。 公司发布第九期员工持股计划(草案),总额上限为1.8亿元,参与对象为公司中基层骨干员工,人数不超过3,300人,无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参与。 按照资金规模上限1.8亿元和公司股票最新收盘价75.15元/股测算,该员工持股计划所能购买股票总数约239.5万股(占当前总股本的0.13%)。 公司同时还发布了股权回购方案,拟使用自有资金1.5~3.0亿元,以集中竞价方式回购股份,用于实施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回购价格不超过129元/股,按价格上限计算,预计回购股份数量为116.3~232.6万股(占当前总股本的0.06%~0.12%),若按最新收盘价计算,预计回购股份数量为199.6~399.2万股(占当前总股本的0.11%~0.21%)。 公司同时发布员工持股计划和股权回购方案,有利于绑定核心员工,提高员工凝聚力和公司竞争力,建立长效激励约束机制,彰显未来发展信心。 ▍预计Q4业绩为5.1-8.4亿元,同比下滑27.7%-19.1%,基本符合预期。 公司发布2021年业绩预告,预计2021年归母净利润为27.3-30.6亿元(同比增长65%-85%),扣非归母净利润为24.4-26.7亿元(同比增长60%-75%);分季度来看,预计Q4归母净利润为5.1-8.4亿元(同比下滑27.7%-19.1%,环比下滑29.3%-16.6%),扣非归母净利润为3.1-5.4亿元(同比下滑54.3%到20.6%,环比下滑55.9%-23.4%)。 公司2021年业绩同比增长,主要系消费、动力和储能电池业务大幅增长,以及参股思摩尔带来的投资收益大幅增长。 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2021年研发支出费用化金额约13亿元,同比增加90%以上,预计Q4研发费用在4亿元左右。 公司2021年非经常性损益较高,我们预计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会计准则相关,属日常经营性损益;同时公司披露计提的股权激励费用约0.79亿元,并且我们预计公司有年底大额年终奖计提。 考虑到上述因素,公司Q4业绩基本符合预期。 ▍布局负极领域,进一步完善电池材料环节布局版图,巩固一体化优势。 2021年10月28日公司发布公告,拟出资4.0亿元(持有合资公司40%股权)与中科电气在岳阳设立合资公司,合资公司专注负极材料制造,建设年产10万吨负极材料项目,采用分期建设模式,一期和二期产能规模各为5万吨/年,优先向公司及其子公司供应。 公司2021年以来持续扩大电池材料环节一体化布局,此前已公告收购金昆仑和大华化工股权,并与金昆仑合资,布局上游锂资源;与德方纳米、贝特瑞合资,布局正极材料环节;与恩捷股份设立合资公司,建设年产16亿平米湿法基膜以及配套涂布膜项目,布局隔膜环节。 加上此次负极材料领域布局,我们认为公司已完成锂盐、正极、负极、前驱体、隔膜等方面布局,进一步完善电池材料环节布局版图,符合公司长期发展战略,同时也补足自己在材料开发领域相对于行业绝对龙头的短板,我们预计后续公司可能继续扩大在其他电池材料环节的战略布局,进一步巩固一体化优势。 ▍风险因素:新能源汽车政策波动;锂电池价格下行超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电子烟行业政策波动。 ▍投资建议:维持公司2021/22/23年归母净利润预测分别为30.32/44.37/60.01亿元,对应EPS分别为1.60/2.34/3.16元,现价对应2021/22/23年47/32/24倍PE。 公司动力电池业务通过积累确立了技术、产能、客户等优势,加速全球配套,同时公司积极布局上游产业链,涵盖锂盐、正极、负极、前驱体、隔膜等各环节,与林洋能源等企业在客户端持续发力。 公司近期获得国内特定乘用车客户三元与磷酸铁锂电池定点。 此外,公司锂原电池、消费类锂离子电池在细分市场处于龙头或领先地位,受益下游景气,业绩增长明确。 尽管短期内毛利率承压,考虑到公司动力电池业务成长高确定性,采用分部估值法,维持公司目标市值2866亿元,维持目标价为152元/股,维持“买入”评级,重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