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理想汽车-LI.US-重大事项点评:理想L9的创新和销量潜力-220310

《中信证券-理想汽车-LI.US-重大事项点评:理想L9的创新和销量潜力-220310(10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信证券-理想汽车-LI.US-重大事项点评:理想L9的创新和销量潜力-220310(10页).pdf(10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2022年3月9日,理想汽车官方微博推送L9的内饰图片和部分信息,引发资本市场关注。 L9延续理想汽车打造“家庭用车”的思路,定位旗舰SUV,预计售价45-50万元,较ONE显著提升。 我们认为,汽车产业正在经历从“工业化时代的机械产品”向“智能化时代的科技硬件”过渡,智能汽车未来的核心竞争力为“产品定义”和“客户体验”。 原有合资和外资车企在“空间”和“智能”两方面并未真正针对中国市场做好供给,给中国车企留下空间。 L9在人机交互上持续创新:五屏联动、全车三维空间交互,可能出现更多超预期的智能座舱应用。 我们认为,L9将延续公司在家庭用车产品定义上精准的认知,凭借理想汽车快速拓展的销售网络、逐渐建立的品牌力,实现销量的持续较快提升。 预计L9在2022年三季度开始交付,年内月产销规模或爬坡至4000-5000辆量级,2023年月产销规模有望挑战1万辆量级。 ▍理想汽车:爆款理想ONE驱动公司高速成长,资本市场分歧与共识并存。 公司2019年底开始交付理想ONE,凭借爆款产品单一车型单一配置,理想汽车在2019、2020、2021年分别实现销量1011辆、3.26万辆、9.05万辆的飞跃,分别实现收入2.84亿元、94.57亿元、270.10亿元,毛利率快速提升至21.4%(2021)。 高成长的同时,资本市场对公司的分歧和共识并存。 共识端:理想注重效率,具备打造爆款的能力,成长速度快。 分歧在于:1)EREV路线相较BEV的争论,2)理想ONE爆款是偶然还是必然,3)后续投放的新产品销量能否达到预期。 ▍L9为什么值得关注:如果L9成功,将证明理想汽车真正拥有定义爆款产品的方法论,公司估值将再上新台阶。 在长达三年的时间中,理想仅推出ONE及其改款。 投资人担心,在33.8万元家庭车市场EREV的成功,能否推演至其他车型?此外,L9定位45-50万高端价格带,也对理想的品牌力造成考验。 我们认为,中国汽车市场正在快速发生变化,二胎家庭的空间升级需求显著,而供给端缺乏真正具有吸引力的产品。 此外,汽车智能化需求快速推进,智能驾驶的消费者认知提升,全车智能座舱的水平将拉开客户体验的差距。 原有合资和外资车企在空间和智能两方面并未真正针对中国市场做好供给,给中国车企留下空间。 我们判断,理想汽车对中国家庭用车市场具有较强的认知,其产品定义和高效迭代能力,将有助于L9拓展蓝海市场,帮助公司实现第二次跨越。 ▍L9的人机交互创新:5屏交互、全车三维空间交互等。 基于理想汽车官微,L9的部分创新包括:1)三维空间交互。 车内6颗麦克风和3DToF传感器,配合自研的以深度学习为基础的多模态三维空间交互技术,在车内将以人类最自然的方式进行交互。 2)超强的计算平台。 智能座舱标配两颗高通骁龙8155芯片,配合24GB内存和256GB高速存储组成的计算平台,为AI、软件和娱乐提供强大的计算能力。 3)5屏交互。 车辆中控屏、副驾娱乐屏、后舱娱乐屏,采用了三个15.7英寸车规级OLED屏,提供了车载屏幕中前所未有的3K高清分辨率和极致色彩还原度;标配超大尺寸的HUD,以及位于方向盘上方的安全驾驶交互。 ▍L9的销量展望:通过高性价比+全车智能,供给引领需求。 L9定位全尺寸家庭SUV,尺寸较理想ONE进一步提升,以满足多人口家庭更舒适的驾乘体验。 我们预计,L9的车长将在5.1米-5.2米量级,轴距3米以上,空间对标奔驰GLS或宝马X7,但价格仅为同尺寸级别进口竞品的1/2,具有较高性价比。 L9的EREV设计,在充电基础设施不完备的情况下,有助于扩大受众人群。 从细节功能上,增加车内冰箱、后排水杯座等便利设计,更适合中国家庭。 从智能化角度,后排13.7寸屏幕、驾驶员HUD替代仪表板,带来更多差异化体验。 此外,全车三维空间交互,车内3DToF传感器带来智能座舱更多想象空间。 我们认为,驾驶时段车内乘员的智能交互和娱乐预期,乃至非驾驶时段的智能体验,都将是未来真正拉开智能汽车产品体验差距的关键。 理想汽车快速扩张的销售网络亦有助产品向更广泛的下沉市场拓展销量,当前理想汽车门店220家,今年底有望拓展至400家以上。 综合以上因素,我们判断,L9有望在中高端市场凭借供给创造需求,在原有进口车市场中创造新的产品带,实现类似理想ONE在30万元区间超预期的拓展和成长。 预计L9在2022年三季度开始交付,年内月产销规模或爬坡至4000-5000量级,2023年月产销规模有望挑战1万辆量级。 ▍风险因素:动力电池价格上涨导致公司产品毛利降低的风险;车载芯片等供应短缺导致公司销量不达预期的风险;新产品出现超预期的质量问题导致市场口碑下降的风险;特斯拉产品进一步降价导致中国智能电动车行业竞争持续加剧的风险;自动驾驶行业出现严重安全事故导致估值波动的风险;监管加剧导致自动驾驶政策落地不及预期的风险;EREV在更多城市不能拿到电动车优惠待遇的风险;科技巨头&传统整车厂加速进军智能汽车赛道导致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公司关键核心技术人才流失的风险等。 ▍盈利预测和投资建议:我们期待理想L9在4月北京车展发布后带来的关注度提升,以及三季度交付后的销量增长,看好L9成为继理想ONE之后又一爆款车型,拓展中国50万元量级国产家庭用车市场。 我们维持公司盈利预测,预计公司FY2022-FY2023营业收入分别为565/1163亿元,Non-GAAP净利润分别为3.29/44.73亿元。 参照可比公司在不同销量的水平,以及公司的成长性,我们认为公司的合理估值在4-7倍ps(2022),维持目标价:美股40美元/ADR、港股155港元/股,维持公司“买入”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