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东吴证券-由国发2号文引出对贵州省城投债现状的观察:峰回路转,砥砺前行-220307

上传日期:2022-03-09 17:05:25 / 研报作者:李勇 / 分享者:1005681
研报附件
东吴证券-由国发2号文引出对贵州省城投债现状的观察:峰回路转,砥砺前行-220307.pdf
大小:982K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东吴证券-由国发2号文引出对贵州省城投债现状的观察:峰回路转,砥砺前行-220307

东吴证券-由国发2号文引出对贵州省城投债现状的观察:峰回路转,砥砺前行-220307
文本预览:

《东吴证券-由国发2号文引出对贵州省城投债现状的观察:峰回路转,砥砺前行-220307(18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吴证券-由国发2号文引出对贵州省城投债现状的观察:峰回路转,砥砺前行-220307(18页).pdf(18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核心观点从国发2号文看贵州城投的未来:1)贵州城投平台作为地方政府落实项目的关键参与者,其债务问题在监管收紧态势预计延续的情况下愈发凸显,而国务院也因此在春节前夕发布国发2号文,为贵州如何平衡其经济发展需求和地方债务困境给出指导意见。

2)我们预计2号文的发布对贵州城投债务现状的整体影响偏正面,可能意味着中央后续会给予一定帮扶,为化存量压力提供一定利好,但化债主要责任仍会由贵州当地承担,因此利好有限,资质较好的城投主体或受益更多。

3)展望后市,由于国发2号文属于宏观指导性文件,我们预计未来中央及地方将继续出台各类配套政策,以“解铃还须系铃人”的思路,用经济发展逐步化解经济发展过程中所筑起的债务负担,债务风险的拐点或取决于区域投资项目的“质”及地方财政收入的“量”是否可达平衡状态从而带来资金流入正向循环,因此,贵州城投债的未来走势值得引起投资者的关注。

存量现状知多少?1)2012-2021年期间,贵州存量城投债务规模全国占比逐年增长直至2018年开始回落,存量增长率峰值85%发生在2014年,2017年开始增速下滑;贵州城投债务率在2012-2017年间大幅增长,2020年达到债务率顶点152%,居于全国前列,西部地区仅次于川渝,2021年由于净融资额为负,债务率出现回落,鉴于城投融资监管整体趋严,我们预计贵州省城投债净融资额不会出现显著回升,债务率或呈波动趋势。

2)截至2022年2月20日,贵州城投债存量规模2,590亿元,位列全国第16位;存量平均票面利率6.31%,西部地区最高,全国范围内仅次于黑龙江;主体信用评级以AA级为主,存在一定违约风险;债券剩余期限以3-6年为主,1年内到期占比仅11%,短期偿债风险尚可控,需关注中期发展潜力;发行券种以私募债为主。

3)贵州共计城投主体160家,其中存量债券规模逾百亿的主体共5家,均为高等评级,短期偿债能力良好,但资产负债率呈现一定分化,信用利差走势表现分层明显。

2021年发行情况知多少?1)全年城投债发行量583亿元,全国排名第21,处于末端区间;全年净融资额为负且半数月份为负,季度融资节奏均衡;发行平均票面利率5.02%,低于存量平均票面利率但仍高于全国均值4.41%和中位数4.70%。

2)发行主体评级以AAA级为主,与存量结构不同,主要源于城投债严监管对中低等级主体发债产生一定负面影响;发行期限以5年期为主,主要源于城投平台所承建项目多为交通基建等持续时间较长的项目;券种以私募债为主,延续存量债券结构;主体行业以工业行业为主,主要源于贵州经济发展仍以工业建设为重要抓手。

2022年到期情况知多少?1)截至2022年2月20日,贵州存量城投债将于未来10年内分别到期,到期压力主要集中于2024-2026年,2022年预计共需偿还350亿元,主要发生于二、四季度。

2)整体而言,贵州城投债的短期偿债风险总体可控,近期偿债压力尚可,投资者或可对已发行将于2022年二季度即期的城投债的主体的偿债能力加以关注。

2021年成交与收益表现知多少?1)贵州城投债年成交量约千亿元,年换手率42%,二级市场交易表现较弱,债券流动性较差,交易活跃度有待提高,或与贵州债务风险历来高企有直接关系。

2)收益率走势大体分为三阶段,依次为与参照收益率走势一致、2018年下半年出现分化且信用利差迅速走扩、2020年下半年转为快速上行且风险溢价显著加剧。

3)债务率较高、财政压力较大导致收益率持续走高,但细分类别可发现存量城投债内部收益率表现分层明显,或存在跟踪关注的价值。

风险提示:(1)城投相关政策超预期收紧;(2)数据统计存在偏差。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