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信证券-城投数读系列一:2022年以来城投发债用途有何变化-220308

《安信证券-城投数读系列一:2022年以来城投发债用途有何变化-220308(7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信证券-城投数读系列一:2022年以来城投发债用途有何变化-220308(7页).pdf(7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2022年城投债发行监管延续2021年以来的收紧趋势。 本文对2022年1月1日至3月7日之间发行的1286只城投债募集资金用途进行梳理,侧面观察城投债发行监管的最新变化。 ■特征一:“借新还旧”城投债发行占比创新高。 2021年以来用于债券借新还旧的城投债发行数量占比持续提升,2022年以来达到30.1%,相比2021Q1上升13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可用于项目建设或补充流动资金的债券数量占比持续下降,2021Q1为25.5%,2022年以来降至9.0%。 可用于偿还有息债务的城投债占比2022年以来为44.0%,与2021Q1基本持平。 ■特征二:交易所城投发债用途的变化大于银行间。 2021Q1交易所城投发债涉及项目建设或补流的占比为52.7%,2021Q2起大幅回落,2022年以来已降至9.2%;同时2021Q1交易所城投债用于债券借新还旧的占比仅10.7%,2022年以来大幅升至40.1%。 相比之下银行间城投债发债用途的变动幅度相对不大,2021Q1用于债券借新还旧和可用于项目建设及补流的债券占比分别为20.2%、10.2%,2022年以来为25.6%、9.1%。 ■特征三:区域主导分化。 区域相比于评级和平台层级对城投发债用途的影响更加明显,(1)分区域看,2022年以来青海、甘肃发行的城投债均只用于偿还到期债券;贵州、天津、吉林发行的城投债中50%以上用于债券借新还旧,未观察到用于项目建设或补流的债券发行。 广东、陕西、四川等省份用于项目建设或补流的债券发行占比较高。 (2)分评级看,2022年以来高等级平台“借新还旧”债的发行占比反而较高,与部分高等级平台处于高债务率区域或平台存在相关化债要求有关;(3)分平台层级来看,省级、地市级、区县级平台发债用途占比区分不明显,相比之下国家级开发区可用于项目建设或补流的债券发行占比相对更高。 ■特征四:高债务率区域城投发债用途受限更明显。 由于部分地区2022年以来发债数量不多,我们合并统计2021年以来各地级市和区县城投债发债用途的占比情况。 从市级平台来看,2021年以来双鸭山、濮阳、大庆等地级市城投发债用途只观察到偿还到期债券,遵义、绵阳、益阳、六盘水、天津等偿还到期债券的城投债发行占比也相对较高。 从区县平台来看,2021年以来借新还旧债发行占比在80%-100%的区县,其平均宽口径债务率达到500%以上,借新还旧债发行占比在50%-80%的区县平均宽口径债务率在300%以上。 发债用途涉及项目建设或补流的区县平均宽口径债务率相对不高。 ■风险提示:部分私募债未披露募集资金用途;数据统计口径和处理偏差;信用风险超预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