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金诚-2021年上半年信用债市场回顾及下半年展望(一):融资政策收紧下的“结构性资产荒”-210803

《东方金诚-2021年上半年信用债市场回顾及下半年展望(一):融资政策收紧下的“结构性资产荒”-210803(20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方金诚-2021年上半年信用债市场回顾及下半年展望(一):融资政策收紧下的“结构性资产荒”-210803(20页).pdf(20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主要观点:上半年信用债市场回顾:今年以来,信用债融资已从去年四季度超预期违约事件冲击中明显修复,除5月外,上半年各月信用债到期接续情况尚可。 5月信用债净融资额大幅转负,一方面受“补年报”效应影响,另一方面也与发行监管政策收紧有关。 随着“补年报”效应减退,以及监管政策变动引起的观望情绪缓和,6月信用债净融资额实现回正。 从结构来看,上半年中低等级主体信用债发行量和净融资额占比并不低,但几乎全部由城投企业贡献;高等级主体发行以超短融为主,中低等级主体发行集中于私募品种。 同时,上半年信用债融资区域和行业分化显著:净融资高度集中于长三角和珠三角,而与前期永煤事件密切相关的河南、河北、山西等省份产业债净融资仍存在较大缺口;产业债净融资整体为负,采掘、房地产、钢铁、商贸、汽车、有色等行业净融资缺口较大。 上半年信用债收益率整体下行,仅高收益城投债收益率逆市上行。 与收益率走势类似,上半年信用利差以压缩为主,除AA-级城投债外,其他各级别、期限城投债和产业债利差均较年初压缩。 与一季度机构抱团短久期中高等级债券推动1年期AA级以上信用利差压缩至历史极低相比,二季度机构投资久期拉长,但下沉资质仍较为谨慎。 上半年主要机构信用债增持规模均较去年同期明显下降,其中商业银行净减持信用债;广义基金仍是增持主力,保险、券商小幅增持,外资持有信用债增幅超过11%。 上半年信用债违约情况有所好转,新增违约主体数量环比、同比均有所减少,但期间信用风险事件不断,持续扰动投资者风险偏好。 上半年新增违约主体中有2家房企,均存在项目储备中产业地产占比高、项目去化困难的问题,建议关注该类型房企现金流周转不利的风险。 上半年,在主体级别下调相比去年同期明显增加的同时,主体级别上调数量显著减少,这与信用基本面和政策面两方面因素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