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信达证券-永新光学-603297-业绩略超预期,光学元组件放量增长,占比持续提升-220303

上传日期:2022-03-04 09:05:25 / 研报作者:蒋颖 / 分享者:1005686
研报附件
信达证券-永新光学-603297-业绩略超预期,光学元组件放量增长,占比持续提升-220303.pdf
大小:628K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信达证券-永新光学-603297-业绩略超预期,光学元组件放量增长,占比持续提升-220303

信达证券-永新光学-603297-业绩略超预期,光学元组件放量增长,占比持续提升-220303
文本预览:

《信达证券-永新光学-603297-业绩略超预期,光学元组件放量增长,占比持续提升-220303(6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达证券-永新光学-603297-业绩略超预期,光学元组件放量增长,占比持续提升-220303(6页).pdf(6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事件:20222年03月03日,公司发布2021年业绩快报,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8.05亿元,同比增长39.62%;归母净利润2.62亿元,同比增长62.05%;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58亿元,同比增长65.99%。

点评:业绩略超预期,光学元组件实现高增速,占比不断提升公司营收主要来自于显微镜产品和光学元件组件业务,其中,光学元组件业务实现高速增长,占比持续提升,具体细拆来看:1)显微镜产品:实现收入3.00亿元,同比增长20.55%,占公司营业收入的37.32%;2)光学元件组件业务:实现收入4.88亿元,同比增长57.06%,占公司营业收入的60.67%,2020年占比为53.99%。

公司业绩实现大幅增长,主要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1)公司近年积极把握自动驾驶、激光雷达、机器视觉领域的市场机遇,其光学元组件业务中的条码扫描及机器视觉镜头、车载光学、激光雷达光学部件收入快速增长;2)光学显微镜业务较去年同期也有较大幅度增长。

随着下游行业景气度不断提升,公司新厂区全面投入运营,多业务共同发力,未来的业绩有望继续维持较高增速。

光学元组件放量增长,核心受益于车载光学/激光雷达、机器视觉、自动驾驶等发展根据公司官网,公司光学元件零组件产品包括镜头、玻璃球面镜片、滤光片、窗口、塑料镜片等,年产量为2000万件,主要应用于条码扫描仪、车载光学、激光雷达、机器视觉、专业影像等细分领域。

根据公司半年报,2021年上半年,光学元件中条码镜头、机器视觉镜头、车载镜头前片、激光雷达光学元组件收入增幅同比均超过70%,实现高速放量增长。

公司光学元件组件业务主要采用直销模式,首先取得国际知名品牌终端厂商的供应商认证,签订订单合同,根据客户需求提供产品方案设计并进行生产销售,部分产品采用JDM(联合设计制造)模式,从产品研发阶段开始与客户深度合作,使得公司光学元件组件业务具备较高客户粘性和市场竞争力。

根据公司2020年年报显示,公司积极把握激光雷达车载应用的行业机遇,开发了多款应用于机械旋转式、半固态式、固态式车载激光雷达光学镜头及光学元器件,与禾赛、Innoviz等国内外多家激光雷达方案商建立合作,并已进入麦格纳的指定产品供应商名单;车载镜头前片订单突破80万片每月,为切入普通车载镜头组装业务打下基础;应用于机器视觉的高速调焦液体镜头、应用于PCB无掩模激光直写光刻设备的光刻镜头实现批量生产销售。

显微镜业务市场广阔,中高端市场带来发展机遇我国显微镜市场基础较好,但高端产品仍存在市场空缺。

我国现在的高端显微镜方面对核心的技术掌握程度较低,具备生产高端显微镜的企业屈指可数,系统显微镜、共聚焦扫描和超分辨显微镜等高端产品仍然依赖徕卡、蔡司、尼康、奥林巴斯等海外企业。

伴随着我国智能制造的进程,国家不断出台相关政策引导制造业逐渐向高端化迈进,未来我国本土高端显微镜企业有望进一步抢占国内高端显微镜市场份额,市场发展空间较大。

公司是国内显微镜制造企业的领先者,从事显微镜生产制造20年,拥有丰富的技术沉淀。

凭借自身综合竞争实力,在高端显微镜业务深度绑定尼康、徕卡等国际巨头,形成了较高的客户壁垒。

公司常年为日本尼康、徕卡显微系统等国际一流显微镜品牌提供OEM服务,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持续投入高端产品的研发和市场开拓,已成为国内光学显微镜行业龙头企业和核心光学部件细分领域优势企业。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受益于高端显微镜国产替代与汽车智能化趋势,对公司高端显微镜/光学元件组件的需求量高增,公司深耕光学领域多年,技术护城河高筑,新产品边际开发成本低,竞争实力强劲。

预计公司2022-2023年净利润分别为2.70亿元、3.42亿元,目前股价对应PE为47.61倍、37.60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因素1、技术不能持续领先及核心人员和核心技术流失的风险2、市场拓展风险3、主要销售国贸易政策变化风险。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