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诚信国际-中国基础设施投融资行业:我国住房保障体系的发展及其对保障房类基础设施投融资企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220303

《中诚信国际-中国基础设施投融资行业:我国住房保障体系的发展及其对保障房类基础设施投融资企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220303(17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诚信国际-中国基础设施投融资行业:我国住房保障体系的发展及其对保障房类基础设施投融资企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220303(17页).pdf(17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目前,我国住房保障体系大体可以分为保障性住房建设、棚户区改造、农村危房改造及游牧民定居工程和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四类,不同类型的住房保障项目自身特性不同,所面向的群体亦有所差异。 根据不同时期发展的侧重点不同,我国现代住房保障体系先后历经了以经济适用房、公租房(包含廉租房)和棚户区改造、棚户区改造以及保障性租赁住房为主的四个阶段;不同阶段的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均深受政策的大力支持,并且政策着力点基本相似。 就业务模式而言,我国住房保障项目在投资和建设方式、建设主体、资金来源、资金平衡方式等方面总体呈现多元化特点,但由于不同时期建设的住房保障项目类型有所差异,其相关业务的具体开展模式有所不同。 从企业发展情况来看,“十三五”期间,随着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快速推进,保障房类基础设施投融资企业(以下简称“保障房建设企业”)资产及债务规模持续扩大,财务杠杆高位运行,债务负担普遍较重,但其盈利能力及经营获现能力较弱,还本付息及项目投资建设较为依赖外部融资;2022年保障房建设企业债券到期及回售规模进一步扩大,但2021年以来其外部融资环境整体收紧,未来融资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保障房建设企业作为我国住房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主体,在后续业务开展过程中,将在政策支持、展业空间、债务结构、融资渠道、资产质量等方面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但仍需关注土地供应不及时、项目建设资金落实不到位、合作方陷入流动性危机、后期运营效果可能不及预期、业务易受房地产市场及行业政策影响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