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中国银行-经济金融热点快评2022年第69期(总第732期):知识产权普惠政策成效显著,推动湾区科技金融服务创新-220303

上传日期:2022-03-03 14:56:09 / 研报作者:曾圣钧 / 分享者:1002694
研报附件
中国银行-经济金融热点快评2022年第69期(总第732期):知识产权普惠政策成效显著,推动湾区科技金融服务创新-220303.pdf
大小:202K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中国银行-经济金融热点快评2022年第69期(总第732期):知识产权普惠政策成效显著,推动湾区科技金融服务创新-220303

中国银行-经济金融热点快评2022年第69期(总第732期):知识产权普惠政策成效显著,推动湾区科技金融服务创新-220303
文本预览:

《中国银行-经济金融热点快评2022年第69期(总第732期):知识产权普惠政策成效显著,推动湾区科技金融服务创新-220303(4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银行-经济金融热点快评2022年第69期(总第732期):知识产权普惠政策成效显著,推动湾区科技金融服务创新-220303(4页).pdf(4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日前,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了2021年知识产权运营数据,全市专利商标质押融资总额达114.64亿元,累计600余家中小微企业获益。

去年9月发布的《深圳市2020年知识产权白皮书》也披露,深圳2020年专利质押金额96.71亿元,同比增长2倍,充分表明知识产权对普惠金融业务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持作用。

知识产权也被称为“知识所属权”,指“权利人对其智力劳动所创作的成果享有的财产权利”,一般只在有限时间内有效。

各种智力创造比如发明、外观设计、文学和艺术作品,以及在商业中使用的标志、名称、图像,都可被认为是某个人或组织所拥有的知识产权。

根据斯坦福大学MarkLemley教授观点,广泛使用“知识产权”这一术语是在1967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成立后出现。

以广州、深圳、香港为先行代表,粤港澳大湾区正加速构筑全链条知识产权金融服务体系,“无形知产”正在变为“有形资产”,不仅为区内企业发展注入金融活水,更促进了创新链与产业链的精准对接与双向融合,从而打造更为全面的技术创新体系。

主要关注点如下:第一,知识产权是我国普惠金融政策改革的重要突破口。

1995年颁布并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就对商标专用权、专利权、著作权中的财产权可用于权利质押作了明文规定,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制度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2006年以来,国家为促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制度的发展和健全,从中央部门到地方政府都陆续出台了大批配套政策规定,涉及知识产权资产评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注册商标专用权质权登记、专利权质押登记、著作权质权登记等方面。

2013年,原银监局出台了《关于商业银行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的指导意见》(银监发〔2013〕6号文),引导和规范商业银行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充分利用知识产权的融资担保价值,支持企业创新。

2019年,银保监会联合知识产权局、版权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的通知》(银保监发〔2019〕34号文),政策的亮点和意义体现在四个方面:建立专门融资服务体系、鼓励融资产品形式创新、健全完善风险管理机制、综合保障破解处置难题。

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提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带动作用进一步促改革稳就业强动能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20〕26号文),提出在有条件的区域示范基地设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基金,对无可抵押资产、无现金流、无订单的初创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实施风险补偿。

2020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出台了知识产权业务便利化办理、期限放宽与权利恢复、质押融资促进、专利信息服务、服务窗口管理等一系列具体的措施。

在支持企业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上,国家知识产权局还设立了质押登记的绿色通道、组织地方开展质押需求和存量项目的摸排、加大政策的集成和工作创新的力度。

除了中央政策外,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也结合地区产业特点出台了知识产权方面的支持政策,包括风险补偿、贷款贴息等方面。

从历史政策的演变不难看出,我国无论是中央部门还是地方政府,都非常重视知识产权推动普惠金融发展工作,对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的不良率允许更高的容忍度,不作为监管部门监管评级和银行内部考核评价的扣分因素。

因此也可以预计知识产权会在我国“十四五规划”大局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第二,粤港澳大湾区将成为全球领先的知识产权及技术创新示范区。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对科技创新方面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同时对推进湾区科技创新走廊建设等也提出了相关要求。

发明专利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根据GDI智库报告,粤港澳大湾区2016~2020年发明专利公开量达149.84万件,远超其他三大湾区,年复合增长率达17.23%。

大湾区市场主体近年创新仍然活跃,新增专利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2020年大湾区发明专利公开量约36.59万件,为东京湾区的2.39倍,旧金山湾区的5.73倍,纽约湾区的7.85倍。

2020年境内9市的PCT国际专利申请量2.8万件,占全国的39%,商标有效注册量455.5万件,占全国的15%。

2021年,大湾区境内9市的研发支出超过3600亿元人民币,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7万家,华为等广东9家企业PCT专利入围全球企业50强。

在知识产权领域,港澳具有先进的创新文化基础,知识产权保护较好。

而深圳、广州具备优质的高科技制造业基地,知识产权储备更是丰富,也是大湾区高校和科研院所创新机构的主阵地。

粤港澳三地知识产权合作在不断深化,截止2020年已开展粤港合作项目239项,粤澳合作项目43项。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显示,“深圳-香港-广州”创新集群连续两年居全球第二。

展望未来,湾区三地将在知识产权层面开展更加紧密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打造尊重知识产权的环境氛围,构建全球一流的知识产权保护和交易体系,让大中小企业都能够借助知识产权的力量,为湾区经济增长持续赋能。

第三,知识产权为商业银行的科创金融市场开拓了新的蓝海。

近年来,国内银行积极试水知识产权质押业务,并开发出多种新产品和服务。

一是采取多种质押物组合的方式提供融资。

由于银行不了解所质押的知识产权是否属于企业的核心知识产权,是否是企业大量投入的结果,在贷款时不局限于单一品种的知识产权质押,而是以专利、版权、商标等多种押品组合质押的方式,提升贷款企业的违约成本,减少信息不对称风险。

二是选择银、政、担多方合作融资模式。

银行提供融资,地区政府提供补贴,第三方担保公司(或保险机构或风险补偿基金)为借款人提供保证担保,企业以知识产权为质押为担保公司提供反担保,这种融资模式可以降低集中度风险,提高授信获得成功率和效率。

三是设计投贷联动解决方案。

面向技术前景好,具有较大发展空间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银行以知识产权质押作为辅来提高违约成本,通过股权投资协议的签署来约束企业的道德风险,与企业共担创业风险,并分享未来上市收益。

四是资产证券化产品模式。

以深交所为例,以小额贷款债权为基础资产,知识产权作质押发行ABS产品,将多家企业债权打包入池,增加债务人的分散度,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截至2020末,大湾区已累计获批16个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已发行产品规模26.7亿元。

此外,也可以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知识产权融资模式。

在美国,硅谷银行采用跟投的模式为各种新成立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服务,对象为风险投资已经提供融资的企业,若企业无法偿还贷款,则知识产权归银行所有。

美国还有一种保障资产收购价格的知识产权融资模式,由美国M-CAM(专利顾问公司)为企业提供信用担保,但不直接提供贷款服务,当企业无法偿还贷款时,M-CAM公司可以根据合同中的收购价格收购贷款企业的知识产权。

在德国,主要采取的是风险分摊模式,将贷款风险分摊给联邦政府与州政府,其中联邦政府承担39%的贷款风险,州政府承担26%的贷款风险,商业银行承担7%的贷款风险,而担保机构则承担28%的担保风险。

在日本,科技型中小企业主要是通过将知识产权质押给政策投资银行从而获取贷款,政策投资银行主要为日本的基建、欠发达地区企业和国家重点扶持的科研项目提供优惠贷款。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