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中国银行-经济金融热点快评2022年第60期(总第723期):“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启动,湾区加快数据中心建设步伐-220223

上传日期:2022-02-23 16:07:13 / 研报作者:曾圣钧 / 分享者:1008888
研报附件
中国银行-经济金融热点快评2022年第60期(总第723期):“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启动,湾区加快数据中心建设步伐-220223.pdf
大小:203K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中国银行-经济金融热点快评2022年第60期(总第723期):“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启动,湾区加快数据中心建设步伐-220223

中国银行-经济金融热点快评2022年第60期(总第723期):“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启动,湾区加快数据中心建设步伐-220223
文本预览:

《中国银行-经济金融热点快评2022年第60期(总第723期):“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启动,湾区加快数据中心建设步伐-220223(4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银行-经济金融热点快评2022年第60期(总第723期):“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启动,湾区加快数据中心建设步伐-220223(4页).pdf(4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近日,国家发改委、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通知,同意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内蒙古、贵州、甘肃、宁夏等8地启动建设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并规划了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启动。

东数西算”中的“数”指的是数据(大数据),“算”指的是算力,即对数据的处理能力、计算能力,“东数西算”就是利用西部地区(或欠发达地区)的成本、地理优势发展数据中心,用以计算、处理东部地区(或较发达地区)经济活动产生的数据和需求。

根据通知,粤港澳大湾区将启动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规划设立韶关数据中心集群,承接广州、深圳等地实时性算力需求,构建辐射华南乃至全国的实时性算力中心。

韶关市属于广东省北部欠发达地区,但地质条件有利于数据中心的安全可靠运行。

作为广东省主要的电源基地之一,韶关市的大工业电价全省最低,是国家光纤一级网络节点北京至粤港澳大湾区(广州)的必经支点。

韶关市现有省级大数据产业园“华南数谷”,已聚集华韶数据谷等项目,大数据产业基础较好。

此次大湾区“东数西算”工程选点韶关,也蕴含了中央希望借助大湾区的产业带动作用,探索实现区域城市共同富裕的经验。

主要关注点如下:第一,“东数西算”工程将助力大湾区基建投资提速。

根据历史经验,在内外经济环境发生变化,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时,基建能够发挥经济托底作用。

2022年以来,在国内稳增长预期下,中央和地方在传统基建、新能源基建、重大工程项目方向投资发力方向已经明确,而“东数西算”工程正是新基建中的重要组织部分。

截至目前,我国数据中心规模已达500万标准机架,算力达到130EFLOPS(每秒一万三千亿亿次浮点运算)。

随着数字技术向经济社会各领域全面持续渗透,全社会对算力需求仍十分迫切,预计每年仍将以20%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长。

“东数西算”的战略定位可对标“南水北调”、“西电东送”等国家工程,每年投资体量会达到几千亿元,对相关产业拉动效应会达到1:8,不仅有利于今年稳增长和振作工业经济,更将以统筹优化布局,促进数据中心精准发力,节约资源。

早在2020年11月,广东省就印发了《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实施方案(2020-2022年)》,对广东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行部署。

在广东省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要推动北部生态发展区高质量发展,努力把短板变成“潜力板”,其中发展数据中心产业是重点。

深圳市2020年7月份也印发了《关于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2020-2025)》,也明确了要超前部署新型基础设施,梳理出新基建项目95个,总投资达到4119亿元,其中就涉及5G网络、卫星通讯、算力设施等信息与数据中心类基础设施28个。

此次韶关数据中心集群提升网络级别至国家级骨干网络枢纽节点,将引导全省大型、超大型(3000架以上)数据中心集聚。

到2025年,韶关数据中心集群将建成50万架标准机架、500万台服务器规模,投资超500亿元(不含服务器及软件)。

第二,“东数西算”工程将带动大湾区数据中心产业的发展。

随着国家数字化转型加速,以及云计算需求暴增的趋势带动,数据中心产业也进入了高速增长期,未来“东数西算”工程将从多个维度推动湾区转型升级发展。

一是助力地方政府对优秀互联网公司的招商引资。

数据中心产业有利于进一步优化大湾区的营商环境,吸引了更多科技公司落户湾区。

继腾讯、阿里后,2022年2月,百度智能云(广州)科技有限公司也正式成立并落户,将在更广维度上推动区域加速新基建与产业融合进程。

二是丰富互联网应用场景,帮助实体企业提质增效。

华为云作为湾区内龙头大数据公司,2021年7月推出东莞工业互联网平台,聚合了树根互联、金蝶、用友、纷享销客等生态伙伴,帮助东莞的电子信息、机器人与智能装备、新能源、生物制药等工业领域实现转型升级。

在平台支持下,东莞知名电子企业德普特打造了数据驱动的智能工厂,实现了产品直通良率提升5%、车间制造成本降低1200万、生产效率提升10%的成果,实现提质、降本、增效三位一体。

三是节约互联网公司运营成本,提升市场竞争力。

互联网公司可以通过计算分类,把需后台加工、离线分析、存储备份等非实时算力需求转移到西部,从而节约运营成本。

目前腾讯在贵州、京津冀、成渝等枢纽节点等均有布局,华为云在中国布局五大数据中心。

四是带动技术出口,改善我国服务贸易状况。

2021年11月,工信部印发的《“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中也明确指出要构建通达全球的信息基础设施,增加海外云计算数据中心和CDN节点。

RCEP正式启动后,也更有利于中国云服务扩大海外市场份额。

目前阿里云在亚太市场的份额位列全球第一,且在全球公有云市场位列第三,腾讯云与华为云也挤进了全球前十的位置。

其中腾讯云在全球26个地理区域运营着53个可用区,部署服务器机架超过10万个。

但从2020年度全球市场数据看,我国云服务公司的海外市场份额还偏小,与AWS(40.8%)、微软(19.7%)相比规模和利润差距都很大,这也说明我国在大数据、云服务方面的出口市场拥有非常大的潜力。

第三,商业银行在“东数西算”工程中大有可为。

面对广阔的市场空间,银行可以由内到外多个维度来把握“东数西算“这一风口机会。

一是推动银行数字化转型,加强与优秀大数据公司的合作,借鉴“新基建”提供的场景,结合5G、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持续完善银行科技产品开发流程与运行机制,提升金融数据服务的市场竞争力,争取在远程银行、物联网银行、开放银行等新领域推出更多产品。

二是提升行业研究能力,“新基建”在给银行带来商业机会的同时,也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

以大数据中心产业等为代表的“新基建”对银行来说仍属于相对新颖的领域,建设投入大且时间跨度比较长,银行难以在短时间内了解清楚企业情况,需要前瞻性的加强对“新基建”行业的调查研究,发现行业亮点,分析风险,进而寻找可切入的合作点。

三是创新项目授信的服务模式,数据中心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大多数“新基建”项目处于轻资产状况,缺乏传统意义上的房地产抵押物,这就要求银行调整授信策略,根据企业不同阶段提供不同的解决方案。

在招标阶段,银行可以联合中介担保公司为数据中心建设公司提供分离式保函业务,降低投标企业的资金压力和成本。

在项目建设阶段,除了提供传统贷款、债券承销等融资服务外,银行还可与基金、信托等金融机构合作,开发产业股权基金、公募REITs、PPP、EOD等资金来源渠道,优化授信品种,降低集中度风险。

在后续运营阶段,银行可以瞄定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和上市公司,与核心企业及上下供应链客群之间建立联系,梳理目标客户清单,设计“1+N”供应链融资解决方案,实施精准营销,并拓展普惠金融业务。

在成熟阶段,可以发挥商业银行集团化综合经营和投贷联动的优势,借助北交所、注册制、香港SPAC等多种资本市场IPO渠道,助力企业成功上市。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