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中国银行-经济金融热点快评2022年第59期(总第722期):“十四五”养老规划发布,银行业须积极作为-220222

上传日期:2022-02-22 16:27:48 / 研报作者:杜阳 / 分享者:1005690
研报附件
中国银行-经济金融热点快评2022年第59期(总第722期):“十四五”养老规划发布,银行业须积极作为-220222.pdf
大小:177K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中国银行-经济金融热点快评2022年第59期(总第722期):“十四五”养老规划发布,银行业须积极作为-220222

中国银行-经济金融热点快评2022年第59期(总第722期):“十四五”养老规划发布,银行业须积极作为-220222
文本预览:

《中国银行-经济金融热点快评2022年第59期(总第722期):“十四五”养老规划发布,银行业须积极作为-220222(2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银行-经济金融热点快评2022年第59期(总第722期):“十四五”养老规划发布,银行业须积极作为-220222(2页).pdf(2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2月21日,国务院印发《“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部署了9方面具体工作任务,包括织牢社会保障和兜底性养老服务网,扩大普惠型养老服务覆盖面,强化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能力,完善老年健康支撑体系,大力发展银发经济,践行积极老龄观,营造老年友好型社会环境,增强发展要素支撑体系,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等。

在当前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的背景下,《规划》围绕推动老龄事业和产业协同发展、推动养老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明确了“十四五”时期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和工作任务,为我国应对老龄化挑战提供了重要抓手。

《规划》中主要有以下几点值得关注:第一,《规划》指出人口老龄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

2020年,我国总人口数量为14.12亿人,同比增长0.14个百分点,65岁以上人口数量为1.91亿人,同比增长7.30个百分点,老龄人口增速远超人口增速,我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总人口比例为13.50%,创历史新高。

同时,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从1981年的67.77岁提高到2020年的77.9岁,可以预见我国老龄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

此外,老年人需求结构正在从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

根据中国社科院预测,2030、2050年中国老年人口消费总额将分别达到18.3万亿元和61.3万亿元,品质性、享受性金融需求将不断提升。

老龄群体财富也在不断积累,多元化财富管理需求将不断增加。

总体来说,建设与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的老龄事业与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日益凸显,任务更加艰巨繁重。

第二,《规划》提出“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主要指标,力求使老龄群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

当前,我国养老市场发展尚不成熟。

2020年底,我国养老机构超过3.8万个,养老床位数823.8万张,每百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约为3张,与“百名老人5张床位”的国际标准仍存在差距。

此外,养老产业规模化、品牌化、连锁化发展尚不够充分,头部效应不够明显,尚处初级发展阶段。

《规划》设置了到2025年,我国养老服务床位总量要达到900万张以上,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要达到55%的目标值。

此外,《规划》在特殊困难老年人月探访率、每千名老年人配备社会工作者人数、老年大学覆盖面、“敬老月”活动覆盖面等维度均设置了目标值,有效推进了老龄事业和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第三,银行业要积极布局养老金融市场,承担社会责任,助力老龄化问题的有效解决。

一是《规划》指出要织牢社会保障和兜底性养老服务网,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面对养老金三支柱发展不平衡的问题,银行业需要全方位布局三支柱养老金金融,夯实业务发展基础。

依托旗下多元经营平台或成立专业养老金管理公司,全力获取养老三支柱全牌照,构建以投融资为核心的养老金资产全链条服务能力。

二是《规划》指出要大力发展银发经济,鼓励发展产业集群。

针对养产业发展参差不齐的现状,银行业要主动探索创新信贷产品,积极培育头部养老企业。

加强行业研究,建立符合养老服务行业规律的专项信用评级模型,实现对养老机构经营和财务指标的精准预测,提升借款人第一还款来源可信度。

利用多元经营平台,拓宽养老产业融资渠道。

三是《规划》指出要促进老年用品科技化、智能化升级。

银行业要顺应数字化转型趋势,充分发挥网点的社交与生活服务属性,优化硬件环境和服务流程,加强与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老年大学等的合作,增强面向老年客户人文互动的密度和深度,向社区延伸为老服务,推动网点转型发展。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