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泰证券-信用债周报:哪些城投退出了债券市场?-220220

《中泰证券-信用债周报:哪些城投退出了债券市场?-220220(14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泰证券-信用债周报:哪些城投退出了债券市场?-220220(14页).pdf(14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随着债券市场监管政策和投资者偏好的变化,部分城投公司退出了债券市场。 本文对43号文后退出资本市场的城投主体进行了梳理,并就可能原因进行探讨。 2009年至今共有3430家城投曾发行债券,其中有401家城投在43号文发布后退出了债券市场。 具体来看,401家城投公司中有90家虽然自身已无存量债,但其母公司尚有存量债,而另外311家城投则是彻底退出了债券市场。 分年度来看,城投主体退出债券市场的时间主要集中于2018-2021年,其中2018年共有149家城投平台退出了债券市场,此后两年间退出数量逐渐减少,直至2021年又再度上升。 分省份来看,江苏退出债券市场的城投数量最多,其次是辽宁和贵州。 但从占比的角度上看,内蒙古、黑龙江、辽宁和青海四个省份退出债券市场的城投占本省城投总数的比例超过了50%,而江苏退出债券市场的城投占比仅有8.27%。 从行政层级来看,绝大部分退出债券市场的城投行政层级为地市级和区县级,合计占比高达89.78%;从主体评级来看,AA主体占绝大多数,其次是AA-主体,从隐含评级来看,评级也主要集中于AA-到AA之间。 从历史发债情况来看,绝大部分退出债券市场的城投历史上仅发行过1-2只债券,且债券发行总额集中在20亿元以下。 退出原因一:平台整合。 部分主体并非完全退出债券市场,而是在城投整合后由集团公司统筹发债。 2017年以来,全国多个地区曾出台推动城投平台整合的有关文件,意图通过兼并重组的方式控制融资平台债务风险,促进城投企业的市场化转型。 退出原因二:财政实力与债务压力不匹配。 部分区域由与经济财政实力较弱,债务负担重,区域内城投多数被迫退出了债券市场。 退出原因三:信用负面事件影响。 部分主体因债务违约舆情或未履行对外担保义务导致市场认可度降低,影响其债券市场融资。 退出原因四:发行成本压力上升。 信用环境分化下,部分弱资质主体面临发行成本上升压力。 随着投资者整体风险偏好的降低,中高等级、短久期是主流的配置行为。 成本压力下,部分主体寻求替代的融资渠道,随着存量债的逐渐到期,退出了债券市场。 退出原因五:发行要求提高。 近年来,城投债发行政策边际收紧,对主体所处区域、自身资质、募资用途等方面进行了一定约束。 发行要求的不断提高,也是部分主体退出债券市场的原因之一。 信用市场回顾:本周信用债发行规模上升,净融资额回升;本周城投债净融资为594.28亿元,由正转负;产业债净融资为953.04亿元,规模较上周有所上升。 本周信用债市场成交活跃度下降;1年期中短票据收益率下行,3年期和5年期中短票据收益率上行;共11家信用债发行人主体评级发生下调,1家信用债发行人主体评级上调。 风险提示:1)是否城投判定有误;2)城投行政层级判定有误;3)成因解释不尽合理;4)政策变化超预期;5)退出主体重新进入发债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