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信证券-化学制品行业:聚碳酸酯供需紧平衡,未来两年有望高盈利-180102

《安信证券-化学制品行业:聚碳酸酯供需紧平衡,未来两年有望高盈利-180102(20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信证券-化学制品行业:聚碳酸酯供需紧平衡,未来两年有望高盈利-180102(20页).pdf(20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全球聚碳酸酯行业处于寡头垄断格局,预计未来需求增速3-5%,而我国严重依赖进口,预计未来需求增速7-10%:聚碳酸酯是一种抗冲击性强、透明、耐热耐寒的工程塑料。2016 年全球聚碳酸酯有效产能496 万吨,消费量433 万吨,CR5 占有率约为80%,为寡头垄断格局。据产业网预测,未来全球聚碳酸酯需求增速保持每年3%-5%,产能增速约为4%,需求增量主要来自于电子电气与汽车领域的发展。2016 年我国聚碳酸酯消费量173 万吨,世界占比达到40%,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聚碳酸酯消费国,未来需求增速预计保持7%-10%;而国内产能仅不到90 万吨,且多为跨国公司在国内的生产基地供应,进口依存度高。
聚碳酸酯技术壁垒高,国产化企业有望享受高盈利时期:2005 年后拜耳、帝人、三菱等开始在中国建设聚碳酸酯装置,国内市场被外资垄断。聚碳酸酯技术难度高,没有公开转让的成熟的技术包,不少厂商企图进入,但真正实现规模化的目前仅有浙铁大风(被浙江交科收购)的10 万吨和鲁西化工的6.5 万吨。虽然未来5 年国内规划新建产能高达150 万吨以上,但多数为新厂商,且产能集中在2019 年及以后释放,考虑到技术壁垒和市场开拓时间,我们认为未来两三年聚碳酸酯仍处于高盈利时期。
2018 年开始实施的禁塑令叠加装置停产或检修收紧聚碳酸酯供给,预计价格仍有向上可能:据海关废塑料通关数据,估测我国废聚碳酸酯料的年进口量约为15 万吨,2017 年国家制定出的部分废塑料禁止进口规定将在2018 年大幅减少废旧聚碳酸酯的进口。2017 年上半年, 沙特基础工业公司 北美装置遭遇不可抗力宣布停产两个月,叠加中石化三菱的检修,聚碳酸酯价格持续上涨。我们认为不可抗力和检修做出了行业供需平衡的压力测试,表明行业处于紧平衡阶段,而海外装置老化问题不断,我们预计未来聚碳酸酯价格仍有向上可能。
重点关注国产化技术突破的鲁西化工、浙江交科和万华化学:聚碳酸酯行业需求持续增长,未来两年新增产能有限,国内禁塑令缩减国内近10%的聚碳酸酯供给,我们认为未来聚碳酸酯行业仍处于高盈利时期。建议重点关注拥有自主研发国产聚碳酸酯技术的标的,鲁西化工(光气界面缩聚法,2018年产能20 万吨),江山化工即浙江高科(非光气熔融酯交换法,2018年产能20 万吨),万华化学(光气界面缩聚法,2018 年计划20 万吨/年,一期7 万吨已经建成,目前尚未投产)。
风险提示:技术扩散的风险、新产能投放快于预期的风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