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泰证券-深论产业升级,寻找长优赛道系列之一:从天时、地利、人和看产业升级-180103

《华泰证券-深论产业升级,寻找长优赛道系列之一:从天时、地利、人和看产业升级-180103(7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泰证券-深论产业升级,寻找长优赛道系列之一:从天时、地利、人和看产业升级-180103(7页).pdf(7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中长期驱动因素有望开始显现“质变”的力量
我们通常将资本存量与结构、人口数量与结构、技术创新与升级归为经济供给侧的中长期变量,从而也是股市的中长期驱动因素。但是2016 年以来,中长期驱动因素如资本存量与结构(过剩产能去化)、人口数量与结构(刘易斯拐点下的二孩政策)作为慢变量,却在A 股市场上显示出了从“量变”到“质变”的强力量。2013 年至2017 年期间,中国出台了一系列一脉相承的政策,经济发生了一些不可忽视的变化,这些变化或从市场角度上、或从社会角度上,或在顶层、或在基层,都指向了2018 年可能会是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对宏观经济的作用从“量变”到“质变”显现的开始。
反腐和双创带来产业升级从量变到质变的“人和”
从社会学角度,我们认为反腐高峰是社会创新能力上升的一个重要时间节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两个反腐高峰期:1995 年底到2000 年,2013年到2017 年。在这两个时期,中国经济又都经历了有效的去产能,政治周期与经济周期的重叠绝非巧合。第一个反腐+去产能双高峰后,中国经济进入了一轮“质变”新周期。2013 年以来,新一轮反腐高峰+双创政策:一方面,反腐打破固化利益集团,而双创支持新兴阶层崛起,社会阶层的流动性与社会创新能力是相互影响的;另一方面,反腐聚合民心,双创为后续去产能提供岗位、铺好社会安全垫,共同形成产业升级质变的“人和”。
供给侧改革带来产业升级从量变到质变的“地利”
“地利”是指市场的健康性,虽然到现在为止,我们难以说中国实体经济已经健康,但我们认为供给侧改革下风险最大的时期确实已经过去,无论是体现在经济数据上,还是折射自决策层的表态上,亦或是反映在产业资本的信心上,这为产业升级向质变进发提供了相对安全的土壤,只有传统产业对整个经济的拖累减小后,才会是质变政策发力的时期。2013~2017年反腐高峰+双创+去产能后,中国经济总体上有望从资本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特别是,这一轮相比2000 年的一轮,有“双创”这样营造创新创业氛围、增加新兴就业岗位、增厚社会安全垫的前奏政策。
二孩是供给侧改革两阶段的关键政策,带来“地利”和“人和”
我们定义供给侧改革有前后两个阶段,两个阶段里二孩政策均是关键。在第一阶段,单独到全面二孩的政策变化带来的婴儿潮,推升了刚需和改善房需求,部分化解了经济潜在风险,从需求侧为产业升级质变带来“地利”。在第二阶段,人口政策变化带来更多的产业人口,从全球前三次产业革命的历史来看,产业人口数量是国家竞争力的根基之一;从当代微观层面来看,员工特别是研发人员数量,也是企业创新力的根基之一。特别是对比前三次产业革命,第四次产业革命并非受一种技术的驱动,需要更多产业人口来支撑,这即是二孩从供给侧为产业升级质变带来“人和”。
第四次产业革命和全球经济周期,带来“天时”
我们认为,第四次产业革命仍处于初期、全球经济仍在底部温和回升阶段、中国外交战略从韬光养晦转为和平崛起,组成了中国产业升级的“天时”。历史上四次产业革命中,中国是首次能够带着一定的基础优势,站在起点赛跑。每一次产业革命,都意味着对前一次产业革命中的优势资产进行颠覆和重建,从老牌企业到优势国家都会较难接受,而中国的优势在于:以强规划推进、以高数量高质量的产业人口支撑的颠覆和重建,或将速度更快、效率更高。全球经济仍在底部温和回升阶段,是中国模式+商品一体化输出的最佳时期,而“中国模式”恰恰也对应的是中国最具竞争力的商品。
风险提示:全球政治经济的超预期波动;金融去杠杆负面影响实体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