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证券-债券专题研究:换一个角度拆分地产与基建投资到位资金-180112

《民生证券-债券专题研究:换一个角度拆分地产与基建投资到位资金-180112(10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生证券-债券专题研究:换一个角度拆分地产与基建投资到位资金-180112(10页).pdf(10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报告摘要:
地产与基建资金来源的不同关注要点
地产:房地产额外公布的“各种应付账款”可细分处理,除了“应付工程款”外,主要来自合营或联营企业销售资金归集的“其他应付款”,这部分亦统计为销售相关资金;
基建:“自筹资金”占比偏高,通过不同行业的资金结构以及融资数据匹配情况判断,基建资金来源应是以铁总、央企、地方政府以及事业单位为资金获取主体进行统计,其中地方政府与城投公司通过“委托代理”形式发生的项目“应付账款”记为投资的“自筹资金”。
资金如何影响投资?
地产:“个人按揭贷款”、“定金及预收款”以及“其他应付款”加总的销售相关资金与土地购置费具有明显的领先意义;广义的债务资金(有息债务+应付工程款)则与房地产开发中的“建筑工程”投资呈现明显的同步性。
基建:地方政府主导的公共设施、水利管理业以及道路运输,需要同时考虑投资主导者与实际获取资金主体两方的行为。2015 年以来,资金与投资的关系由过去的“预算软约束”转向“政府财政实力约束投资意愿、多元融资方式改变资金结构”。
从资金来源看相关领域投资
2018 年的地产债务资金获取大概率维持贷款主导、债券融资分化恢复的格局,整体净融资增速降幅有限,我们预计非土地购置的地产开发投资在2018 年落于4%-5%的增速区间。
公共设施管理业、水利管理业等地方政府主导投资领域,直接的预算资金预计保持年均1500 亿增量,2018 年则有1.38 万亿;自筹资金方面,城投公司的投融资扩张更接近地方政府财政总收入的潜在增速,但“预算资金+自筹资金”对两大行业的资金总支持小幅降至80%,两行业加总投资增速由2016 年的15.3%降至2018年的11.7%,但增量需关注农村基建的补充。
风险提示:
部分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下滑压力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