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宏信证券-一周热点回顾-180121

上传日期:2018-01-23 11:30:12 / 研报作者:杨文为 / 分享者:1005681
研报附件
宏信证券-一周热点回顾-180121.pdf
大小:901K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文本预览:

《宏信证券-一周热点回顾-180121(20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宏信证券-一周热点回顾-180121(20页).pdf(20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钢铁业严防新一轮产能扩张
        中国政府网1  月16  日消息,1  月13  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2018  年理事(扩大)会议召开。记者从会议上获悉,2017  年钢铁行业大力化解钢铁过剩产能,彻底取缔“地条钢”,行业运行实现稳中向好。但是,产能过剩等的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向好发展的基础有待夯实。
        高度警惕产能扩张冲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2017  年度轮值会长靳伟在中钢协2018  年理事(扩大)会议上表示,2017  年全年化解过剩产能5000  万吨的目标任务提前完成,彻底取缔“地条钢”工作落实到位。通过两年来去产能工作的持续推进,有效缓解了产能严重过剩的矛盾。我国合规钢铁企业产能利用率基本恢复到合理区间,恶性竞争的市场环境基本改变,钢材价格合理回升。2017  年12  月末,中国钢材价格指数为121.8  点,同比上涨了22.4%。
        2017  年,我国钢材消费好于预期,市场需求有所增长,钢铁生产也保持平稳。2017  年前11  个月,全国共生产生铁、粗钢和钢材分别为6.56  亿吨、7.65  亿吨和9.73  亿吨,同比分别增长2.32%、5.74%和1.1%。其中中钢协会员企业生产生铁、粗钢、钢材同比分别增长2.99%、7.86%和7.3%,增幅高于全国增幅。钢铁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淘汰了过剩、违规与落后产能,使合规优质产能得到有效发挥,废钢铁资源流向合规钢铁企业。前11  个月,炼钢消耗废钢铁总量达1.3  亿吨,同比增加5000  万吨。
        随着市场环境的改善,钢铁企业盈利能力增强,行业效益明显好转。2017  年前11  个月,中钢协会员钢铁企业累计实现销售收入3.35  万亿元,同比增长35.05%;实现利税2678  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678  亿元,其中实现利润总额1578  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232  亿元;会员企业平均销售利润率为4.7%,比上年同期提高了3.23  个百分点。一些长期亏损的企业也实现了扭亏为盈。
        我国钢铁业向好发展的势头令人欣喜,但长期以来困扰行业健康发展的深层次矛盾还远未解决,钢铁业继续保持实现良好效益还存在较大的不稳定性。
        “当前尤其需要高度警惕的是新一轮产能扩张的冲动。”靳伟直言,产能过剩的矛盾依然存在,如果市场需要,钢铁企业的产量仍有增长空间,不会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由于行业效益明显好转,以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政策落实,企业融资环境有望改善,一些企业又萌生了产能扩张的冲动。他要求,会员企业要坚决防止产能扩张的冲动,避免在数量上扩张投资。
        近期一些苗头性问题已引发业内人士的担忧,去产能工作虽取得阶段性成果,但基础还不牢固,特别是“地条钢”死灰复燃、违法违规和一哄而起建设电炉等极有可能吞噬去产能成果。
        确保落后产能应去尽去。“2018  年是化解过剩产能的深化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协调司巡视员夏农在会议上表示,目前钢铁行业产能利用率仍处于较低水平。钢铁行业要更多采用市场化、法治化的办法,深入推进化解产能过剩工作,重点是抓住处置僵尸企业这个“牛鼻子”,严格执行相关环保能耗质量安全法律法规标准。与此同时,要着力巩固来之不易的化解过剩产能工作成果。
        数据显示,“十三五”的前两年,钢铁业完成去产能已超过1.15  亿吨,距离“十三五”1.5  亿吨的上限目标,还剩几千万吨的规模。
        去产能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近日撰文称,2018  年,要继续坚定不移抓好钢铁去产能工作,力争提前完成“十三五”的上限目标。要梳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确保落后产能应去。建立打击“地条钢”长效机制,坚决防止死灰复燃。督促地方以处置“僵尸企业”为抓手,坚定不移去除低效产能。抓好产能置换审核关,严禁以任何理由新增钢铁产能。加强对地方工作的指导和监督,确保完成去产能目标任务,为钢铁行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展开>> 收起<<
相关研报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