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光大证券-电力设备新能源&环保行业碳中和深度报告(十一):充电与换电,协同发展为新能源汽车续航-210809

研报附件
光大证券-电力设备新能源&环保行业碳中和深度报告(十一):充电与换电,协同发展为新能源汽车续航-210809.pdf
大小:3353K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光大证券-电力设备新能源&环保行业碳中和深度报告(十一):充电与换电,协同发展为新能源汽车续航-210809

光大证券-电力设备新能源&环保行业碳中和深度报告(十一):充电与换电,协同发展为新能源汽车续航-210809
文本预览:

《光大证券-电力设备新能源&环保行业碳中和深度报告(十一):充电与换电,协同发展为新能源汽车续航-210809(58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光大证券-电力设备新能源&环保行业碳中和深度报告(十一):充电与换电,协同发展为新能源汽车续航-210809(58页).pdf(58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碳中和背景下,新能源车迎来快速发展,配套的充换电行业的成长性不可忽视。

我国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预计2025年渗透率将达20%+。

快速增长的新能源汽车需要与之相配套的充电桩,加上国家相关补贴政策不断出台,充电桩行业进入发展快车道。

但小区家用充电建设仍有诸多掣肘,随着相关安装建设政策的出台,未来有望逐步破解家充难题。

除充电外,换电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2020年,政策重新开始青睐换电模式,国家和地方政府不断出台相关政策,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新能源汽车作为移动储能终端,充换电模式下的V2G市场也不可忽视。

充电设备及运营服务未来5年CAGR均约40%,充电运营商行业集中度高。

充电桩行业产业链上游为设备端,中游为运营端,下游为用户端。

我国运营端格局相对集中,2020年CR3占比约为70%,能够扩大自身体量,维持相对较好的利用率的企业将迎来较好发展。

设备端格局相对分散,2020年CR3约为38%,竞争比较激烈,市场会向有技术、有资源、有资金实力的企业集中,此外,快充站IGBT卡脖子问题也需要进一步解决。

截至2020年年底,全国公共充电桩和私人充电桩总计保有量为168.1万台。

我们预计,2021-2025年,充电桩设备增量将从88万台增长到271万台,对应市场规模从113亿元增长到449亿元,CAGR-5为42.5%;每年充电服务量从542亿度增长到1904亿度,对应市场规模从650亿元增长到2285亿元,CAGR-5为39.6%。

提高利用率、提高充电收入以及降低投资成本提高功率,能够改善充电桩盈利。

我国充电桩项目投资回收期长,利用率低。

根据我们测算,公交车充电桩项目内部收益率为5.71%;60kW直流桩和7kW交流桩的盈亏平衡点时的充电利用率,分别需要8.29%和8.12%,而2020年我国交流公共充电桩利用率仅为1.95%。

尚未达到盈亏平衡,如何提高利用率、提高充电收入,以及降低投资成本提高功率是目前改善盈利的关键。

2021年5月20日,国家发改委、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提升充换电基础设施服务保障能力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将加快推进居住社区充电设施建设安装放在首要位置,未来地产、物业与充电桩运营企业共建将成为趋势。

换电行业未来市场空间巨大,运营车辆及短倒重卡将成为重要应用场景,绑定运营商的设备公司优先受益。

换电模式下游使用场景集中,主要集中在出租车、网约车、重卡;2021年3月,全国投运换电站总体规模尚小,仅为613座,我们预计,到2025年,我国换电站需求达6678座,涉及总投资共200亿元,电动汽车换电补能总需求将达249亿千瓦时,换电服务市场规模共421亿元,目前,车辆匹配的前提下,单一换电站的利用率达到60%到80%才能实现盈亏平衡,也说明了应用场景具有限制性。

投资建议:受益于新能源车的快速发展,带动配套充电桩行业的发展进入快车道,而换电模式能够有效保障电动车的续航。

二者市场空间巨大,建议关注,充电桩企业:特锐德、星云股份、中恒电气、盛弘股份、思源电气、国电南瑞;换电企业:山东威达、协鑫能科、国电南瑞、奥动新能源(未上市)。

风险分析:家用充电桩建设,IGBT卡脖子问题及快充站建设,充电桩、换电站利用率及盈利不及预期。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