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银国际-宏观视角:破除GDP幻觉,解析“高质量”发展-180129

《招银国际-宏观视角:破除GDP幻觉,解析“高质量”发展-180129(8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招银国际-宏观视角:破除GDP幻觉,解析“高质量”发展-180129(8页).pdf(8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梗概:十九大的一个重要判断是中国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去年底的政治局会议进一步强调,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在中国,以GDP 增速高低来度量经济表现和地方政绩早已成为思维定式;相较而言,“高质量发展”是个新概念,还有许多问题值得深入思考。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在“新时代”的背景下理解“高质量发展”?从经济学的角度,增速和质量之间又有怎样的关系?
长期以来存在的GDP 幻觉导致人们对中国经济的判断常常出现分歧。宏观分析师进行经济预测首先是GDP 的增速,虽为6.5 或是6.7 争持不下,但大多预计今年的经济增速仍处于下行形态;而企业家、投资者乃至行业分析师的感受却是持续改善的企业盈利和越来越强的市场信心。宏观经济下行与微观盈利改善并存,这种认知矛盾的症结就在于如何理解名义价格的影响。当前压低GDP 增速但改善企业盈利的主要政策工具就是供给侧结构改革,去产能以及环保督查使部分传统行业出现“速度与效益背离”的现象。供给侧改革实践的一个重要启发是,实现高质量增长,就必须破除GDP 速度的迷思,不再单纯追求速度而忽视质量。中国人放慢些步伐,也许会走得更远更稳一些,也更优雅一些。
中国经济增速极低波幅背后是何力量?
从全球经济角度看,2017 年是个重要年份。发端于美国的这场全球金融危机,终于成为历史,世界主要经济体进入到一个同步增长的阶段。美国去年第三季度实现超过3%的增长,而预计在特朗普税改政策的刺激下,今年或有更快的增长。日本经济已经连续两年录得正增长,欧洲的情况也有明显改善。总的来看,主要经济体增势强劲,处于稳定复苏或加快增长阶段。2018 年全球增长有望回到危机前的趋势水平,预计增速可达到3.8%,其中的三分之一来源于中国。
有趣的是,这一轮经济复苏有一个不同以往的显著特点,就是全球经济增长的波幅处于极低水平。由于中国对于世界经济增速的贡献比重大,这一特征注定与中国经济增速的波幅相关。事实的确如此:从2012 年开始,也就是增速放缓至8%以下以后,中国经济增速几乎失去了波幅,呈现出一条平滑的"微笑曲线"。经济增速似乎被某种神秘力量控制住了,这会是什么力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