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创证券-【华创宏观】甄别数据系列专题之一:如何应对失真的固投数据?-180130

《华创证券-【华创宏观】甄别数据系列专题之一:如何应对失真的固投数据?-180130(10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创证券-【华创宏观】甄别数据系列专题之一:如何应对失真的固投数据?-180130(10页).pdf(10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投资要点
2017年GDP实际增速从2016年的6.7%反弹至6.9%,最终资本形成虽拖累GDP增速下行0.6百分点,相对温和的降幅不足以完全抵消净出口的高增,GDP增速得以实现2011年以来的首次企稳回升,与此同时,月度发布的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实际增速却在快速下滑,与固定资本形成的缓降形成鲜明反差。2017年投资的真实情形如何?固定资产投资和固定资本形成走势为何会显著背离?后续如何更好地追踪投资的变化?具体内容如下:
2017年投资的真实情形如何?2017年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速和实际增速分别较2016年回落0.9和7.4个百分点,而固定资本形成据我们推算名义增速和实际增速分别为10.4%和4.6%,名义增速较2016年回升4.6个百分点,实际增速也只是温和回落1.6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速的拖累远不及固定资产投资显示的那么剧烈。
指标间的交叉验证指向固定资产投资异常低增。综合广义社融、建筑业PMI以及粗钢和水泥产量等物量指标予以交叉验证,上述各项指标并不支持投资的快速下滑,温和回落的固定资本形成增速更为真实的反应了投资的实际变化,2016年以来持续低迷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应系统低估了投资的实际增速。
数据挤水分或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失真的关键原因。统计口径上的差异可部分解释当前固定资产投资和固定资本形成增速的背离,更为重要的是数据挤水分。2015年之前投资数据挤水分主要是在GDP核算层面,表现为固定资本形成增速总低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但方向上基本一致;2016以来,固定资产投资数据本身也开始挤水分,可比性减弱,导致固定资产投资的异常下滑。
如何跟踪投资变化:利用现有指标综合判断?从辽宁经验看,如果固定资产投资总量数据存疑,其分项数据和新开工等相关指标也难免注水之嫌,以上指标难以改进对投资的判断;固定资本形成对GDP拉动虽有季度数据,但难以还原为固定资本形成的季度增速。
如何跟踪投资变化:构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替代指标。我们选择通过估算投资对广义社融、建筑业PMI和水泥、粗钢产量等物量指标的弹性系数来外推投资的实际增速。考虑到拟合优度和历史数据的真实性,投资指标采用固定资本形成实际增速。对比拟合的投资增速和公布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可以清晰的看出2015年之前两者走势基本一致,但2016年以来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估了投资的实际下滑幅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