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证券-医药行业周报:如何看待生物试剂未来空间?-210808

《浙商证券-医药行业周报:如何看待生物试剂未来空间?-210808(15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商证券-医药行业周报:如何看待生物试剂未来空间?-210808(15页).pdf(15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2021年8月4日创业板新股,国内重组蛋白龙头――义翘神州启动申购,每股292.92元的发行价创下A股史上发行价最高纪录,预计于8月11-13日上市。 本周,在科学服务行业持续火爆的背景下,我们试图为投资者解析生物试剂的市场空间及国产厂家的发展阶段。 投资要点本周思考:义翘神州即将上市,如何看待生物试剂空间?生物试剂千亿市场,国内增速为全球两倍。 根据Frost&Sullivan统计全球生物科研试剂的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128亿美元增长到2019年的175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8.1%,预计2024年有望达到246亿美元。 而其中,中国生物科研试剂的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72亿人民币增长至2019年的136亿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为17.1%,行业增速月约为全球平均水平的两倍,预计2024年有望达到260亿人民币。 生物试剂主要分为蛋白类、细胞类、核酸类,其中核酸类占主体,国内市场规模约70亿元(RMB)。 常见的蛋白类产品包括重组蛋白和抗体,以及用于蛋白的修饰、纯化、电泳的单个产品或试剂盒等,占整体市场约29.4%。 细胞类产品则涵盖转染试剂、细胞因子及培养基等,占总体市场19.7%。 核酸类产品包括定制化的合成核酸和克隆载体、逆转录等相关试剂,占总市场50.9%,2019年市场规模约69亿人民币。 1)核酸类试剂:技术壁垒较高,制备难度较大,被外资垄断,替代空间大。 目前国内厂商的市场格局较为分散,建议关注,关键指标与国际对标的龙头企业――诺唯赞及体外诊断核心原料供应商――菲鹏生物等。 2)蛋白类试剂:在蛋白类生物科研试剂市场中,抗体和重组蛋白产品合计占据蛋白类试剂市场的88.3%。 生物试剂市场竞争激烈,R&DSystems、Abcam、PeproTech等国际品牌在声誉、产品质量等方面均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而国内集中度较低,建议关注目前国产厂商中位列第一、第二,品类覆盖较全的义翘科技及百普塞斯。 我们认为,随着生物医药的蓬勃发展,生物试剂作为生物医药产业链上游,为研发生产提供了重要耗材,随着国产生物试剂品类的不断丰富、品牌力、研发力的不断增强没有望在疫情的助力下,实现快速发展。 本周表现:振幅较大,CXO、API超额收益明显本周医药板块上涨0.77%,跑输沪深300指数1.52个百分点,在所有行业中涨幅倒数第7。 2021年以来,医药板块上涨2.1%,跑赢沪深300指数7.7pct。 交额略低于历史中枢。 成交量上看,医药行业本周成交额为6094.9亿元,占全部A股总成交额的9.1%,环比下降1.24pct,较2018年以来的中枢水平低0.8pct。 估值小幅波动,溢价率略高于四年来中枢。 截至2021年8月6日,医药板块整体估值(历史TTM,整体法,剔除负值)为38倍,环比下降0.3pct,已接近2011年以来中枢水平。 医药行业相对沪深300的估值溢价率为186%,较上周环比下降7.5pct,略高于四年来中枢水平(183.6%)。 据Wind中信医药分类看,本周生物医药所有细分子板块均有所上涨,其中中药饮片(上涨6.8%)、化学原料药(上涨2.4%)及化学制剂(上涨1.6%)涨幅明显。 考虑中信医药分类涉及部分公司交叉业务,根据浙商医药重点公司分类情况来看,本周医药服务明显上涨(上涨8.7%),特色原料药(上涨4.2%)、综合性仿制药(上涨2.7%)、生物药及医药商业均表现相对较弱。 我们建议投资者关注具有中国优势板块的调整机会,坚持“创新赋能、制造升级和降本增效”三条选股思路,看好中国高端医药制造业在新一轮全球竞争中脱颖而出。 看好高景气赛道背后“中国优势”的持续体现我们认为,从长期看,政策对创新产品的鼓励及对同质化产品的压制势必使得企业因自身产品竞争力差异而导致分化,能够提供经济、优质、高效产品企业价值将更为凸显,回调下建议积极布局。 我们坚持“创新赋能、制造升级和降本增效”三条选股思路,看好中国高端医药制造业在新一轮全球竞争中脱颖而出。 具体而言,建议关注:1)创新赋能:抓住进口替代表象下的产品竞争力本质,从中国创新迈向全球创新。 前瞻性布局景气赛道、坚持研发创新和持续提升产品全球竞争力的创新器械企业;谈判降价背景下把握中国市场,且拥有全球视野和布局的创新药企业;创新质量提升、服务赋能下龙头集中的研发外包企业。 2)制造升级:充分发挥中国优势,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 通过新产能、新业务加速拓展打破产业转移“共识”的特色原料药企业;订单加速,行业景气背景下优势不断强化的生产外包企业;疫情机遇与集采倒逼下中国制造优势加速体现并加快国际化进程的出口器械企业。 3)降本增效:有持续扩大规模和提升效率能力的连锁医院、ICL及药房。 具体结合公司质地和估值情况,我们推荐:药明康德、凯莱英、康龙化成、博腾股份、药石科技、九洲药业、昭衍新药、泰格医药、普洛药业、健友股份、仙琚制药、普利制药、复星医药、万孚生物、凯普生物、圣湘生物、润达医疗、维亚生物、阿拉丁、泰坦科技等。 风险提示行业政策变动;核心产品降价超预期;研发进展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