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银国际-房地产行业7月月报:楼市成交热度明显回落,地市供应断档成交量价齐跌-210810

《中银国际-房地产行业7月月报:楼市成交热度明显回落,地市供应断档成交量价齐跌-210810(22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银国际-房地产行业7月月报:楼市成交热度明显回落,地市供应断档成交量价齐跌-210810(22页).pdf(22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核心观点7月新房成交热度略有回落,一二线城市高位维持,三线城市持续回调。 52个城市新房成交面积2716.7万平,环比下降5.4%,同比下降9.1%。 一、二、三线城市环比增速分别为-16.0%、0.6%和-6.7%,同比增速分别为4.8%、6.7%和-35.5%。 一线城市经历了年中放量,环比明显回调,但同比仍能保持正增长,上海和北京整体成交热度依旧较高,同比分别增长4%和54%;广州和深圳在政策加码下分别回调至-17%和-24%。 二线城市仍具韧性,除南京、青岛、厦门等前期高热城市需求透支后迎来阶段性回调,其余城市稳步增长。 二手房成交同比连续3个月出现负增长,主因多地出台二手房价监管政策。 18个城市二手房成交面积671.6万平,环比下降11.3%,同比下降30.6%。 一、二、三线城市环比增速分别为-3.8%、-18.9%和-11.4%,同比增速分别为-26.4%、-32.8%和-37.7%。 仅北京同比保持10%的正增长,其余城市均有不同程度下跌,深圳同比锐减77%。 整体库存和去化周期环比均提升,上海、杭州、南京去化周期小于6个月。 截止到7月31日,15个城市新房库存面积1.03亿平,较6月底上升3.0%,同比上升3.4%;去化周期8.8个月,环比上升7.6%,同比上升2.3%。 一、二、三线城市库存面积环比增速分别为-1.7%、-0.6%和24.4%,同比增速分别为-6.4%、4.3%和42.5%;去化周期分别为7.6、6.6和14.6个月,环比增速分别为1.1%、3.5%和36.6%,同比增速分别为-16.8%、-14.6%和96.3%。 7月百强房企年内单月销售首次出现负增长,系推盘减少及热点城市持续调控。 百强房企7月单月实现权益口径销售额7218亿元,同比-10.2%(前值-2.0%);累计权益口径销售额5.7万亿元,同比+25.9%(前值:+33.1%)。 各梯队全口径增速均放缓,CR20权益比例有所提升。 TOP20房企中仅绿地控股、中海地产和金地集团单月销售额增速仍然保持正增长,其余房企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 我们认为,8月多数房企仍将囤货备战“金九银十”,供货节奏并不会明显加快,预计销售保持低位运行。 集中供地空窗期叠加房企投资融资端监管收紧,土地市场量价齐跌,房企拿地力度明显缓和。 本月百城成交土地总建面5221.7万平,环比减少32.2%,同比减少60.0%;一、二、三线城市环比增速分别为65.8%、-54.2%和-8.7%,同比增速分别为-47.2%、-63.0%和-59.4%。 百城成交土地楼面均价2039元/平,环比下降48.6%,同比下降40.6%;平均溢价率12.6%,较上月提升了1.5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下降了3.3个百分点,主要系溢价率相对不高的非住宅类用地成交规模占比提升。 一、二、三线城市成交土地楼面均价分别为2068、1187和2683元/平,环比增速分别为31.4%、-78.1%和17.3%,同比增速分别为-78.2%、-70.5%和19.7%;平均溢价率分别为1.5%、8.1%和15.5%,一二线城市较上月分别下降了3.1和3.6个百分点,三线城市较上月提升了5.6个百分点。 二线城市在强管控下溢价率已经连续三个月回落。 7月,监管部门提出,被纳入“三道红线”试点房企拿地金额不得超过年销售额的40%,叠加前期融资端收紧,我们预计房企对土地投资会维持相对谨慎的态度。 投资建议板块投资方面,由于首批集中土地出让利润率不及预期,以及政策持续加码,短期房企估值或仍将承压,但我们认为,随着8月各大房企迎来集中中报期,板块估值将得到修复。 从“三道红线”、房贷集中管理、土拍“两集中”到拿地销售比40%红线,落实了从融资端到投资端的透明化管理,行业整体发展在经历调整后将更趋良性,向“管理运营驱动”转化,利好管理红利、土储充裕、资金、市场研判、运营管理、产品力、营销能力等综合实力强劲的头部房企。 我们建议关注:1)开发板块:金地集团、万科A、保利地产、龙湖集团、佳兆业集团。 2)物业板块:碧桂园服务、永升生活服务、华润万象生活、融创服务、新城悦服务、宝龙商业、星盛商业。 风险提示房地产调控持续升级;销售超预期下行;融资持续收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