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研报附件
东吴证券-锂电回收行业点评报告:锂电池回收政策落地,百亿回收市场亟待打开-180226.pdf
大小:492K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东吴证券-锂电回收行业点评报告:锂电池回收政策落地,百亿回收市场亟待打开-180226

东吴证券-锂电回收行业点评报告:锂电池回收政策落地,百亿回收市场亟待打开-180226
文本预览:

《东吴证券-锂电回收行业点评报告:锂电池回收政策落地,百亿回收市场亟待打开-180226(2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吴证券-锂电回收行业点评报告:锂电池回收政策落地,百亿回收市场亟待打开-180226(2页).pdf(2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事件:为了加强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规范行业发展,2  月26  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环境保护部、交通运输部、商务部、质检总局、能源局等七部委印发《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的通知。
        投资要点
        各方权责分明,共建标准化、透明化的动力电池回收体系
        整个《办法》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
        1)电池设计标准化、公开化:即动力电池企业基于易拆卸、易回收的原则,在设计电池的时候就做到结构和材料的标准化,并将拆解相关的技术信息公开化,以提高拆卸和回收的效率。
        2)对电池实行编码追溯:电池企业和车企协同,对动力电池进行编码并建立信息档案,上传至工信部所建立的统一的溯源信息系统,后续信息由售后机构等进行更新。这样就能使动力电池在全生命周期内源头可控、去向清晰,回收企业所面对的废旧电池不再是黑箱状态,将大幅降低回收环节的检测成本。
        3)车企负责构建回收渠道和网络:同时鼓励车企和电池企业、回收企业合作共建、共用回收渠道;鼓励车企以回购、以旧换新、补贴等方式提高消费者移交动力电池的积极性。而其他单位或个人私拆动力电池导致污染则需要担责。
        我们认为,该办法的颁布意味着动力电池回收产业将正式走向系统化、规范化,预计回收网络建立的步伐将提速,回收市场全面打开可期。
        动力锂电池后生命周期,开启百亿市场蓝海
        当电池容量衰减到初始容量的60%-80%左右,便达到设计的有效使用寿命,需进行替换。电动乘用车电池的有效寿命在4-6  年左右,电动商用车的电池有效寿命仅约3  年左右,我们预计2018  年开始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将会进入大规模退役阶段。根据我们测算,  2018  年退役动力锂电池达到11.09GWh,其中三元电池0.16GWh,磷酸铁锂电池10.93GWh,共计11.01  万吨,对应65.91  亿市场空间,2020  年市场空间达148.2  亿。
        第三方回收是目前的主流回收方式,未来具备良好经济效应
        和厂商回收制对应的第三方企业回收制度,是目前的主流回收方式。是指第三方企业自己构建回收网络,通过和报废汽车拆解企业合作、构建城市废电池回收站点等方式进行回收并进行拆解操作。第三方企业具有较好的回收工艺、先进的回收技术以及完整的废料处理体系,是目前市场上拆解回收的主要力量。未来,整车厂和电池厂大概率会选择有危废回收牌照资格的第三方回收企业合作,而危废回收的资质非常稀缺。因此,我们判断,未来在第三方回收企业中会出现绑定大车企和大电池厂的龙头回收企业。
        格林美是中国规模最大的采用废弃资源循环再造超细钴镍粉体的企业,拥有国内规模最大的废旧电池与报废电池材料处理生产线:主要是提取镍和钴进行深度再加工,并打造了从废旧电池回收到生产镍钴锰(NCM)和镍钴铝(NCA)等三元前驱体原料的完整产业链。
        天奇股份也在深入布局锂电池回收业务。2017  年12  月,设立专项并购基金,控股金泰阁钴业有限公司。2018  年1  月12  日,基金已通过转让获得龙南金泰阁钴业有限公司98%股权。金泰阁的废旧锂离子电池资源化利用规模位于行业前三的水平,预计年净利润可达1.5  亿元左右。公司收购乾泰技术(51%的股权),继续完善公司在汽车全生命周期的产业布局。公司循环业务板块目前已建立了从回收、拆解到交易的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未来将受益于动力电池回收行业的规范化,发展可期。
        投资建议与推荐标的
        【天奇股份】:产业布局思路清晰,自动化业务协同循环业务打造产业巨头:布局主业自动化及循环业务,循环板块目前已建立了从回收、拆解到交易的完整产业链,将受益于颇具潜力的锂电回收市场。其余建议关注布局钴回收产业链【格林美】(电新组覆盖);全球领先的动力电池系统提供商【宁德时代】。
        风险提示: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低于预期;生产者责任制度推行进度和效果低于预期;梯次利用成本下降幅度低于预期。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