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业研究-企业行为观察系列之一:业绩分化不改盈利好转趋势-180307

《兴业研究-企业行为观察系列之一:业绩分化不改盈利好转趋势-180307(7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兴业研究-企业行为观察系列之一:业绩分化不改盈利好转趋势-180307(7页).pdf(7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引言:
2月初,上市公司业绩预告披露亏损的新闻密集释放,部分上市公司亏损幅度大超市场预期,近期信用市场风险事件也渐有曝光。企业基本面持续改善的观点受到挑战,市场开始担忧企业经营恶化或由个体传递至整体。本篇报告作为企业行为观察系列第一期,将从2017年年报业绩预告切入,讨论企业经营整体风险是否正在发生,详见正文。
摘要:
对企业经营的风险判断可能存在认知偏差。对企业行为的观察需要具备全局思维,个别现象集中反映个体问题,认知偏差可能放大对风险或收益的判断。市场以部分企业亏损判断企业盈利增长迎来拐点,可能是以上认知偏差的集中体现。通过梳理A股全市场17年业绩预告数据,我们得到以下结论:
第一,市场风险或被过度解读。市场对企业经营风险或存过度解读:第一,亏损企业数量占比仍低。第二,大额亏损发生并不偶然。续亏占比达到一半叠加大量负面信息已有披露,大额亏损的必然性大于偶然性。网红企业大幅亏损进一步放大市场对风险的认知。
第二,企业盈利好转仍在持续。直接证据在于:第一,业绩预亏的上市公司数量占比达到近十年低点,仅高于2010年。第二,业绩预增的上市公司数量占比近五年来不断提升。个别主体风险的爆发并不意味着市场风险成为必然。恰恰相反,市场的进化需要优胜劣汰,存在经营风险的企业被淘汰将成为常态。
第三,警惕小市值+新兴行业相关企业风险。上市公司业绩分化仍然显著,其中国企和小市值新兴行业亏损或超预期。以业绩预亏的上市公司总量为样本观察,可以发现:第一,亏损国企占比达到三分之一,数量可能超过预期;第二,小市值上市公司风险偏高,占比达到70%;第三,部分新兴行业风险偏高,如信息技术类企业占比达20%。进一步来看,企业规模和业绩相关度高,小市值企业风险更应受到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