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华创证券-钢铁行业:大势研判系列~废钢产业解密(三)-180314

研报附件
华创证券-钢铁行业:大势研判系列~废钢产业解密(三)-180314.pdf
大小:316K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华创证券-钢铁行业:大势研判系列~废钢产业解密(三)-180314

华创证券-钢铁行业:大势研判系列~废钢产业解密(三)-180314
文本预览:

《华创证券-钢铁行业:大势研判系列~废钢产业解密(三)-180314(6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创证券-钢铁行业:大势研判系列~废钢产业解密(三)-180314(6页).pdf(6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核心观点与逻辑:
        1)废钢产业的市场竞争格局与技术壁垒的情况;
        2)产业投资的核心矛盾,以及市场关注点;
        推荐标的方面,华宏科技仍为主要推荐标的。在当下时点,我们也把天奇股份作为我们的重点推荐标的。在产业大逻辑下,我们预期上述两个标的都将迎来预期爆发期,它们目前的估值都很便宜,未来成长性也非常好,所以上述两个标的在当下都可以配。
        3)从成本的角度,对短流程与长流程的吨钢成本做一详细的解析;
        4)阐述电炉投资的进程将远远快于大家预期的原因;
        5)分析废钢供给能否跟得上电炉投资的进程;
        6)针对我们的推荐重点废钢设备板块,分析其超预期的地方与投资价值。
        主要内容:
        PART1:量化短流程与长流程的吨钢成本
        据我们了解,短流程的吨钢成本比长流程要高出400  元左右的静态差距,这是目前电炉开工率只有50%、明显偏低的主要原因。但我们认为,从中期来看上述差距会逐渐缩小,主要原因有四个:1)电价方面,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电价的中期目标之一是工商业用电的电价能够下降10%,目前电炉的吨钢用电量是500  度左右,如果假设目前的电价为0.8  元/度,吨钢成本将减少40  元;2)废钢价格方面,铁矿石价格已由2008  年的1000  元降至目前的500  元左右,由于澳矿与巴西矿大量使用机械化,从边际而言已无太大的降价空间,而从中周期来看,我国的废钢供给一定是增加的,废钢相对铁矿石的价格差距将会逐渐缩小,这是一个确定性事件且发展的很快。有鉴于此,我们做出保守假设——废钢与铁矿石之间的价差将缩小100  元;3)工艺的提高,这会缩小短流程与长流程之间的成本差距,500  度的耗电量是基于废钢比非常高的情况,随着电炉中铁水占比的提高,电炉炼钢的吨钢耗电量将减少100~200  度,用电成本将减少120  元;4)环保成本方面,我们根据大量的调研可知,目前国内非电炉炼钢的吨钢环保成本平均在100~120  元,如果以当前的环保要求为基准,把脱硫脱硝等环保系统全部配齐的话,吨钢环保成本将接近200  元,就这一点来说,电炉炼钢将带来100  元环保成本的缩减,如果从中周期来看,再考虑国家环保要求的趋严以及美日等发达国家360  元的吨钢环保成本的话,电炉炼钢将带来更进一步的成本差距的缩小。
        综合而言,短流程与长流程之间有400  元-600  元的静态吨钢成本差距,但当如果考虑如上所述40  元(电价)+100  元(废钢)+120  元(工艺)+100  元(环保)=360  元的吨钢成本差距的缩减的话,短流程与长流程之间的吨钢成本差距将逐渐消除。
        PART2:解答电炉进程是否如报告所述如此迅速?
        对于新能源汽车或者风电等产业升级,环保是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指标。因此我们不应该只关注静态成本,而是结合产业发展趋势进行判断。
        第一,目前电炉开工率50-60%,原因在新建电炉受到废钢价格提高处于停产状态,另外原因也又在于政策与相关人才的缺乏。我们预计随着开工率的提高最迟到明年,电炉复产和新投产的量共计2000  多万吨的量
        第二,供给侧改革的角度进行解读。供给侧不仅是去产能也是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我们在微观调研时发现河北河南很多省份把产能卖给外省,以及新出的产能置换方案高炉和转炉必须执行1:1.25  的产能减换方案,但如果置换成电炉则可受到豁免。在行业盈利的状况下,产能置换将成为高炉电炉化升级的有效动力。从数据上看,2017  年国内淘汰1.4  亿吨,新建1.2  亿吨产能,数据来源于我们实地调研。1.2  亿吨之中有4200  万吨是电炉,占比35%。2016  年我国电炉钢占比为6%,因此电炉钢的占比已经有明显的提升。在4200  万吨的电炉有70%位于内陆,四川1100  吨,河南340  吨,河北400  万吨。
        第三,未来产能置换仍有增长空间。35%的电炉占比是在新的产能置换政策出台前的数据,我们认为新的方案会进一步增加电炉钢的占比。
        对以上两点我们有几个假想:1)地域分布。钢铁行业具有北重南轻,东多西少的特点,导致每年冬天会有“北材南下”的现象。我们认为未来产业结构的调整是通过产能置换的方式,将北方这些污染严重省份的产能指标更多的置换到南方,像福建、广东、四川、云南等这样一些本身用钢量相对比较大,但是也相对供不应求的省份。关于地理上的格局还需要关注一个现象:内陆省份新建电炉中的占比在70%,主要是考虑到将铁矿从港口运到内陆省份大概会有100-200  元/吨的运输成本,所以内陆省份在电炉化的过程中会处于一个“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的状态。2)工艺技术上的格局。中国电炉升级一定是一个趋势,但一定不是电炉取代高炉,而是这两者混合的一个状态。有两个原因:其一,如果在电炉里面加适当比例的废钢,同时加适当比例的铁水,一方面可以节约非常多的电,大约会节约100-200  度的用电量,这就对应着100-200  元的成本;其二,在电炉里加适当比例的铁水,有助于提高炉温,会使出电炉钢的时间大幅度缩短,这里有一组数据,如果铁水的比例相对比较高的话,地炉钢的出炉速度可能是45min,如果说纯的用废钢的话可能要三四个小时,根据不同的电炉工艺的不同,这个数据肯定也会有比较大的差异。我们对工艺上的假想,未来可能是高炉和电炉共存的状态,即电炉不会完全取代高炉,具体会达成一个什么样的比例,可能会根据实际的情况去做调整。3)未来产能置换去新增电炉的量还会有比较大的空间,并且我们对未来的产业格局也进行了一个预判。4)固定资产投资的角度,虽然说电炉炼钢的吨钢成本短期来讲是要贵很多,但是如果考虑固定投资的话,这个成本会比较大的被影响。如果以60t炉容的电炉钢为例,平均投资是1  亿元,对应的吨钢的投资大概在几百块钱,现在行业平均的吨钢投资为一两千块钱,甚至有的吨钢投资会更高,比如说宝钢几千块钱的吨钢投资,大概的占比在1/2-7/1  甚至都不到.所以如果考虑到固定资产投资的话,电炉的吨钢的成本劣势其实已经非常小了。
        一言以蔽之,我们认为电炉化进程高于市场预期。    
        Part3:供给端,即废钢的供给是否能满足需求?
        短期来讲,废钢确实比较贵,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去年冬季环保限产,北方的钢厂大量使用废钢,从而导致废钢短期偏贵。我们认为废钢的供给端能够比较充足满足它的需求的,主要有三个原因:
        1)绝对的供给量角度,我们这里主要有两种测算的方法,第一种测算方法方法:我们单纯的假设钢铁的平均的生命周期是15  年,假设报废率不变,那么18  年产生的废钢是15  年前,也就是2003  年产生的,那么我们从2003  年往后推5  年的当时的粗钢产量也就是现在往后推5  年的废钢的供给量,这个增速大概在17.7%,那么以这种方法简单来测算的话,未来5  年的的废钢供给量大概是17.7%,也就是对应着一年3000-4000  万吨的废钢的供给量。第二种测算方法,从微观的角度,一个品种一个品种去拆,详细的去拆它的报废周期,因为钢铁涉及的确实比较广,像建筑和基建用钢短期可以不用考虑它的报废,因此实际的报废大部分是制造业的废钢,由于涉及的太广,我们尝试着拆了两个,一个是汽车,一个是工程机械,这两块增速比刚刚提到的17.7%  的增速还要快。
        综合这两个测算方法,我们认为废钢供给的绝对量是跟的上的。
        2)废钢的报废率角度。何为报废率呢?简单举个例子,比如说一辆汽车,这辆汽车实际上已经不能用了,可以选择把它报废掉回收成废钢,也可以选择把它放在那里不管它,那么也就意味着报废率的不同。有一组数据,美国当前汽车的报废率在8%  ,我们国家在4%,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国家的工信部也有出台一些政策希望规范废钢的加工配送行业,以提高这个行业的报废率。去年1  月份,工信部出台了一个废钢加工配送的准入条件,规定了新进入这个行业的企业必须具备年处理30  万吨废钢的加工能力,如果是改建的,可以降低要求,大概是年15  万吨的加工能力的要求,并且必须具备相应的先进的废钢设备。目前已经有5批拿到准入条件的企业,大概是192  家,近期也在规划第六期拿这个证的企业,工信部中期的规划是这个行业希望能做到300  家,甚至拿到这个资质的企业在以后能够逐渐享受到退税的保护,其实关于退税,国家在很早的时候就有出台关于退税的政策,最早的时候应该是70%  的退税,后面逐渐降到了50%,现在是30%,其实到现在这个行业的退税政策没有得到很好的保障,随着工信部在对这个行业进一步的规范,我们认为这个行业的退税政策的保障,包括资质的一个更为规范化的要求,将提高这个行业的报废率。
        从绝对的供给量和报废率的上涨,我们认为,未来一年的废钢供给量达到三千多万吨到四千多万吨不成问题,基本能够解决废钢供给不足的问题。
        3)据调研及测算,2017  年我国废钢供给量为2  亿吨,表观消费量为1.7  亿吨,我们猜测仍有3000  万吨地条钢,主要分布在宁夏、内蒙、东北等管制相对不算严的省份。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深入推进,这部分地条钢的淘汰,将可以补充废钢的供给。
        总体来看,废钢的供给将能够得到保障。
        PART4:废钢设备板块的投资机会,真正超预期的地方在哪里?
        第一,废钢增量较低?目前,我国一年废钢增量为3000-4000  万吨,增速并不算快。按2017年废钢供给总量2  亿吨来看,其中4000  万吨属于钢厂自产,7000  万吨为加工废钢,这些只需要简单切割打包,不需要使用破碎线生产,还有7000-8000  万吨需要使用破碎线,即其中有30%-40%需要使用破碎线。
        第二,破碎线过剩,劣币驱逐良币?2017  年新上了400  条破碎线,但据我们调研,了解到大部分破线线为100  万一条,不属于大中型生产线。这些生产线对人的安全保护、噪音等方面不达标,类似于鳄鱼剪、火焰切割机,不符合国家对于废钢加工配送行业的规范要求,也就是说一定会被淘汰。实际上,就我们微观调研发现,一些100  多万吨一条的破碎线,几个月就会出现故障,会被淘汰。
        第三,行业壁垒在哪里?  其一是技术上,这个领域不算大,例如像华宏、天奇这样的公司,在自己的主业范围内,深耕多年,对细节把握独到,新进入的企业尚不能达到生产习惯的要求。其二是营销上,即用户资源,细分群体。我们微观调研发现,华宏、天奇在废钢加工配送领域多年,客户认可度高。甚至华宏订单较多时,即便等待时间会长,或者价格会高,客户依然会选择华宏。
        PART5:Q&A
        Q1:电炉相对于传统高炉的目前静态成本劣势是400  元/吨,但电炉的初始固定资产投资远小于长流程型钢厂,因此成本劣势应该如何测算?
        A:吨钢成本不考虑固定资产投资的成本,另外由于不同区域废钢价格与工艺也各有不同,因此成本差大概是在400-600  元范围内,因此这属于可变成本,算上完全成本就不能得到这样的结论了。
        Q2:有3000  万废钢隐藏于汽车方,这样的结论的证据何在?
        A:此结论没有过硬的数据,是在产业调研和专家交流中得到的数据。第一,从废钢协会可得的废钢资源了数据是2  亿吨,从口径看是存在3000  万吨的缺口。第二,与产业朋友口中得知内蒙和东北区域也有这样的问题存在。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