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华创证券-公用事业行业周报:组建生态环境部提升治污全局能力,PPP条例纳入今年立法计划-180318

上传日期:2018-03-19 14:22:21 / 研报作者:王祎佳2018年水晶球电力及公用事业最佳分析师第1名
/ 分享者:1007877
研报附件
华创证券-公用事业行业周报:组建生态环境部提升治污全局能力,PPP条例纳入今年立法计划-180318.pdf
大小:1797K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华创证券-公用事业行业周报:组建生态环境部提升治污全局能力,PPP条例纳入今年立法计划-180318

华创证券-公用事业行业周报:组建生态环境部提升治污全局能力,PPP条例纳入今年立法计划-180318
文本预览:

《华创证券-公用事业行业周报:组建生态环境部提升治污全局能力,PPP条例纳入今年立法计划-180318(37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创证券-公用事业行业周报:组建生态环境部提升治污全局能力,PPP条例纳入今年立法计划-180318(37页).pdf(37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行业动态信息
        本周行情
        本周沪深300  指数下跌1.28%,中信电力及公用事业下跌1.29%,跑输大盘,相对收益率为0.01%。
        行业与个股点评
        1)  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组建生态环境部,不再保留环境保护部。2018  年3  月13  日,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下称“方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方案中,国务院组成部门调整的前两条直指生态环保领域,即组建自然资源部与生态环境部。与此同时,不再保留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国家海洋局和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继2008  年国家环保总局升格为环境保护部后,生态环保领域再次迎来机构调整。与以往每十年升格一次不同,这次不再是环保部的单纯扩权,还整合了碎片化职能,增设协调机构。环保机构改革一直存有各部门环保职能交叉的问题。此次新成立的生态环境部将原来分散在农业、海洋、水利等各个部门的城乡污染的监管归拢于一体,将单一职能集中到同一部门,有机整合了分散的生态保护职能,切实做到区域内污染防治的全防全控,充分体现了污染治理与生态保护相统一。这份机构调整方案被认为是一次对积攒多年问题的大扫除。
        2)PPP  条例纳入今年立法计划,将给社会资本稳定正面预期。日前,中国政府网公布《国务院2018  年立法工作计划》,由国务院法制办、发改委、财政部起草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条例列入立法工作计划。据中国经济网报道,今年的工作重点要放在优化制度环境,出台PPP  条例给参与各方稳定的、正面的预期,夯实PPP  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在过去的PPP  发展中,出现了混乱现象,政府新出台的一系列规范地方融资平台、政府投资基金、政府购买服务和PPP  管理的文件,指出了乱象,划出了红线,重申了规矩。是夯实PPP  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对未来PPP  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3)国家发展改革委: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对2018–2020年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作出专门部署。要求中西部有较好基础、基本具备条件的地区,人居环境质量较大提升,力争实现90%左右的村庄生活垃圾得到治理,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5%左右,生活污水乱排乱放得到管控,村内道路通行条件明显改善。就目前而言,我国城市环境的改善工作完成度较高,发展较好,而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仍需要大力整治。《方案》的提出,体现了国家对农村人居环境整理工作的高度重视,未来农村垃圾治理、卫生厕所普及及生活污水处理有望成行业爆发点。
        4)环保部印发多项排放标准。环保部印发《活性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征求意见稿)》,对活性炭工业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排放等做了具体规定;印发《电石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征求意见稿)》,对电石工业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排放做了具体规定;印发《皮革制品和制鞋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征求意见稿)》,对于皮革制品和制鞋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特别是VOCs  排放标准做了具体规定。环保部此次印发的多项排放标准,对各大排污行业做出了明确具体的规定,体现了环保部及国家对大气污染、水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视,如我们之前一直强调的,大气治理工作依然是近年来治理的重中之重,污水治理依然是环保行业中重点受益对象,大气治理及污水治理相关企业料将受益。
        5)河北武安开展钢铁焦化超低排放限值改造。河北武安为贯彻落实河北省大气污染综合治理“1+18”政策体系,深入开展钢铁、焦化行业超低排放改造行动。结合武安市实际,深入开展钢铁行业烧结(球团)、炼铁、炼钢等工序污染治理设施提标改造,全方位实施深度精细化治理;着力建设和升级改造焦炉除尘、脱硫、脱硝设施,深度治理化产回收工序污染物,严格管控无组织排放,各项污染物达到严于国家和省特别排放限值的超低排放标准,大幅削减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各省对大气污染控制力度逐渐加强。河北省作为我国大气污染严重地区,此次积极响应河北省大气污染综合治理“1+18”政策体系,积极开展超低排放改造行动。在此趋势下,钢铁、焦化行业排放管控料将更加严格,大气污染治理及监测相关企业或将成为利好对象。
        6)河南省印发2018  年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方案。方案明确各大气污染防治方案职责分工及时限,鼓励淘汰拆改35  蒸吨/时及以下燃煤锅炉;10  月底前,钢铁、建材、有色、火电、焦化等行业和锅炉等企业实现规范管理,对易产生粉尘的粉状、粒状物料及燃料实现密闭储存;实施电代煤、气代煤,全省再新增  100  万“双替代”用户。支持拥有30  万千瓦以下非供热燃煤自备机组的企业积极参加电力直接交易。2018  年,空气治理依然是重中之重,蓝天保卫战成果需要继续保护;河南省印发《方案》对易产生污染物行业提出明确改进意见,分工明确,态度坚定,建议关注非电领域大气治理相关企业【龙净环保】、【清新环境】。
        本周核心观点及投资建议
        行业估值持续回暖,内生逻辑逐步转向内在效率提升。本周环保行业整体估值持续回升,市场对于年报不达预期的担忧逐步消化。我们认为尽管行业的风险偏好依然较低,但目前料不必过分悲观。从今年板块业绩普遍不达预期这一因素来看,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今年以来政策面将环保提到一个史无前例的高度,市场对环保行业的预期相对较高,前期在估值上已经透支了基本面的变化;2)事实上在业绩层面,由于去年十九大前夕的政府换届和环保督查,使得在环保项目的释放和推进上效率相对会有些下降。3)去年全年融资成本上升,融资收紧,造成PPP  项目的融资落地进度缓慢,同样对项目进展形成拖累。
        此外,我们认为行业整体的估值逻辑也在逐步发生改变,行业从之前的总量控制过渡到现在的精细化管理,对环保公司来说,之前的野蛮生长阶段已经过去了,现在更注重治理效果和成本控制。行业的内生逻辑也由外部订单驱动转向内部效率的提升,因此我们看到近两年来环保各个子行业的外延并购显著增多。
        市场偏好转向高安全边际,优质运营类公司有望脱颖而出。展望今年,我们认为环保行业有望否极泰来,对此我们主要基于以下几大逻辑:1)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2019  年将进行第二轮环保督察催生2018  年全年治理需求爆发;2)行业政策推动力度持续加强,尤其是“十九大”提出的“金山银山”论,将环保放在了三大攻坚战之一的地位;3)环保行业的工程收入确认存在项目结转周期,今年未完成的部分有望在后续年份逐步确认,由于订单持续稳步增长,我们对于未来年份的业绩还是保持乐观;4)基金公司年报后,环保股仓位处于2016  年以来最低位置,具有战略配置机会。此外,近期两会召开也使得环保的政策关注度再次提升。
        随着行业估值的消化,其实大量的上市公司或已到了一个合理的价格区间,未来市场逻辑如果继续朝着高安全垫,高确定性这个方向去走,那环保行业的一些有优质运营资产和稳定增长的公司料将逐渐脱颖而出。
        由粗放走向规范化,环保PPP  有望重获新生。对于PPP  的看法我们认为未来也会出现分化,近一段时间由于融资收紧,对部分新增的PPP  项目的落地执行造成困难,但我们认为PPP  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不会轻易停滞不前,但同样回到之前我们提到的从粗放到精细的这个逻辑,随着财政部对PPP  项目库清理的完成,之前承接PPP  比较稳健,现金流及回款健康的企业有望继续受益于PPP  的大逻辑,但是之前路子比较野,现金流差的企业将会经营出现困难。此外,在融资收紧的大背景下,一部分流动性资产尤其是拥有大量在手现金的企业有望逆势在优质资源的争夺中抢占先机。
        从子行业来看,我们认为危废和工业大气治理的景气度或将比较高,首先这两个子行业都主要受益于工业环保的大逻辑,尚处于从无到有的阶段,并且收入的确认都主要集中在运营阶段,相对业绩波动性会比仅仅做工程端的公司要小,未来可能继续受到关注。
        我们推荐关注核心组合碧水源、龙净环保、龙马环卫、清新环境、联美控股、国祯环保。
        行业重点数据
        环渤海动力煤报572.00  元/吨,较上周相比下跌0.17%;郑州商品交易所动力煤期货主力合约价格610  元/吨,与上周相比下跌5.5%。发改委数据显示,2017  年12  月天然气产量136  亿立方米,增长2.9%,11  月进口量90  亿立方米,增长40.8%;消费量213  亿立方米,增长16.8%。2017  年,全社会用电量63077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6%。全国6000  千瓦及以上电厂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小时为3786  小时,同比减少11  小时。其中,水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为3579  小时,同比减少40  小时;火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为4209小时,同比增加23  小时。
        风险提示:市场系统性风险;环保政策推进不及预期;项目落地进度不及预期。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