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A股市场流动性热点跟踪:“北水”中主动及被动资金测算-210813

《中信证券-A股市场流动性热点跟踪:“北水”中主动及被动资金测算-210813(11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信证券-A股市场流动性热点跟踪:“北水”中主动及被动资金测算-210813(11页).pdf(11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历史上离岸中国ETF的净申赎率波动与北向资金净增减持波动有较高的相关性,因此根据离岸中国基金的主动/被动基金规模,我们推测北向资金中主动:被动资金持股市值大致约为3:1左右,由此进一步测算发现2020年北向资金净流入以主动资金为主(约占93.3%),2021年初至今主动/被动资金基本保持近似年初持股市值规模之比的等比流入(主动约占75.5%)。 近期外资净流入风格继续偏向传统周期制造、医药和耐用消费品行业。 本周内地机构资金流紧平衡的状态略有缓和,公募基金新发保持7月以来的较高热度,存量公募基金净赎回率已基本恢复历史均值,私募和游资仓位稳定在中高位置暂无继续上行的迹象。 北向资金中主动:被动持股市值规模约3:1左右。 根据汤森路透跟踪的海外中国基金数据样本,截至7月末离岸中国基金中被动权益类ETF规模约为461亿美元,主动权益类基金规模约为1426亿美元,合计规模约为1887亿美元,约合1.2万亿人民币左右,这一规模和北向资金在7月末持有A股市值规模约2.42万亿在数量级上是相当的。 进一步研究发现,北向资金周度增减持幅度(周度净流入/前一周持股市值规模)和汤森路透跟踪的样本基金的周度净申赎率(周度净申购规模/前一周总净资产规模)有较为明显的相关性,其中北向资金整体增减持幅度和离岸被动ETF申赎率的线性相关度是28.7%,和主动型基金申赎率的相关性是19.1%。 由此我们能够根据样本基金的主动/被动的动态比例(最新约为76%/24%)和被动ETF的净申赎率大致估算北向资金中主动和被动资金的规模,其中“被动基金净流入=北向资金持股市值*被动基金规模占整体比例*海外ETF净申赎率”,而“主动基金净流入=北向资金净流入C被动基金净流入”。 通过这一估算方法,我们发现:1)从年度维度来看,2020年北向资金净流入以主动型资金为主,2021年截至8月两者基本保持约等于持股市值规模之比的比例流入。 经测算,2020年北向资金净流入的2058亿元中,主动资金净流入:被动资金净流入=13:1,远高于2020年年初时“主动资金持股市值:被动资金持股市值”的7:3,说明主动型资金在2020年是北向资金的主导成分,符合我们在2019年末时展望2020年北向资金规模时给出的判断,即在2020年无新增国际指数扩容的背景下,主动配置型资金从“低配A股”逐步提升至“标配A股”,会成为该年度外资的重要来源(参考《A股策略专题―2020年外资规模展望:源远者流长》2020-1-16)。 2021年截至8月11日,北向资金累计净流入2503亿元,其中主动资金1890亿元,被动资金613亿元,二者之比大致为3:1,和年初时主动资金和被动资金持股市值的比例相当,一定程度说明2021年A股市场以结构性行情为主的背景下,海外主动管理者主动调仓的意愿不及2020年。 2)从月度维度来看,8月主动资金净流入规模已环比+91%,被动资金从7月的净流出已转为净流入。 7月中下旬受市场剧烈被动影响,主动资金仅净流入77亿元,环比-54.4%,被动资金则从6月净流入177亿元转为净流出35亿元。 截至8月11日,本月主动资金已净流入148亿元,被动资金已净流入45亿元,海外中国基金整体基本恢复净流入/净申购的状态。 本月配置型资金买入风格继续偏向传统周期制造、医药和耐用消费品。 以7月26日-8月11日为观察窗口,配置型资金大幅增配机械(+54亿元,其中三一重工+20亿元)、电子(+52亿元,其中韦尔股份、歌尔股份、立讯精密均净流入9亿元左右)、建材(+30亿元,其中东方雨虹+24亿元,)、医药(+25亿元,其中迈瑞医疗+16亿元)、计算机(+22亿元,其中金山办公+12亿元)以及家电(+17亿元,三花智控、美的集团均净流入6亿元左右)等。 内地新发公募基金继续保持较高的发行热度。 7月成长制造板块的大幅上行也刺激了公募新发基金的申购意愿,7月主动/被动权益类基金发行规模达到1165/216亿元,而8月截至11日的本月累计发行规模也分别达到了342/99亿元。 我们认为8-9月市场将继续保持均衡风格的状态,结构性赚钱效应将有助于保持基民的申购热度,继续驱动基金公司发行相应风格的产品。 存量公募基金的周度净赎回率已降至1%以内,私募和游资仓位维持中高位水平。 7月28日-8月31日,中信证券渠道调研的存量基金周度净赎回率已连续3周保持低于1%的水平,回到历史相对均衡的净赎回水平。 小型私募和游资仓位在7月经历了前3周的快速上行,突破80%达到历史偏热区域后,于最后一周有所回落,本周则继续维持在当前所处的75-80%的中高位水平。 风险因素:1)公募基金发行受市场震荡影响转冷;2)公募基金赎回超市场预期;3)海外权益市场大幅波动导致外资避险撤出超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