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泰国际-证券行业观察-180413

《中泰国际-证券行业观察-180413(11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泰国际-证券行业观察-180413(11页).pdf(11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一周市场回顾
香港市场:(4 月6 日-4 月12 日)恒生指数全周累涨4.45%。周四,恒指收报30831.28 点,跌66.43 点或0.21%,恒生国企指数跌0.29%。
内地市场: 上证综指收3180.16 点,全周累升1.39%;沪深300 周四收3898.64 点,全周累涨0.94%;创业板指数周四收1826.89 点,全周累跌2.43%。
券商板块: 本周市场回升,港股券商板块整体有所上涨,累计涨3.33%,海通国际全周累涨4.21%,国泰君安国际累涨4.44%,中信证券(港股)累涨4.24%,华泰证券累涨4.83%。
本周事项点评
事项:博鳌论坛提出放宽金融业市场准入:1)去年年底宣布的放宽银行、证券、保险行业外资股比限制的重大措施要确保 ,2)放宽外资金融机构设立限制,扩大外资金融机构在华业务范围,拓宽中外金融市场合作领域,3)进一步完善内地与香港两地股票市场互联互通机制,互联互通每日额度扩大四倍。
金融市场对外开放进程加速,中资龙头券商抓机遇迎挑战
外资持股上限放开,行业长期竞争压力加剧。 央行行长易纲在博鳌论坛上表示,金融领域对外开放将分两步走。首先于近期将单个或多个外国投资者直接或间接投资证券、基金管理、期货公司的投资比例限制放宽至 51%,上述措施实施三年后,投资比例不受限制;不再要求合资证券公司境内股东至少有一家是证券公司。持股权限的放开有利于减少中外股东、管理层间的摩擦,提高管理效率。然而因券商自身国际化布局, 中资、合资、港资券商内部业务团队中不乏有海外人才。海外先进的管理经验与业务经验已经在公司内发挥着重要作用,控制权的摩擦并非核心问题。外资券商在中国最大的问题在于外资券商多样化的业务范式与A 股市场无法完全吻合。因此,我们预计在短期市场整体格局保持稳定的情况下,外资控股比例的放开无法对券商行业带来颠覆性的影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金融业进一步对外开放,业务牌照放宽、准入门槛降低、金融工具日益丰富,外资券商凭借自身丰厚的经验与实力,优势将逐步凸显,即时券商行业竞争压力将加剧。
市场竞争加剧,中小券商首当其冲。今年 3 月 9 日,证监会修订 《外商投资证券公司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拟允许外资控股合资证券公司、逐步放开合资证券公司业务范围;此外不再对合资证券公司业务范围单独设限,内外资一致。伴随业务牌照限制逐步取消,外资券商在内地市场崛起,市场竞争将愈演愈烈。基于中资龙头在本地尚存资本、机制、资源等多方面优势,我们预计中小券商将在市场整合中首先受到冲击。
境内外互联互通加强,港股券商遇新机。具体而言,沪股通从130 亿元调整为520 亿元,港股通从105 亿元调整为420 亿元。交易额度放宽有利于加强两地市场的联动性,通过引入新资金提升两地市场活跃度,并进一步提高A 股与港股市场的流动性。对券商而言,经纪业务、信用业务有望受益于境外机构等投资者参与热情提升。另一方面,伴随境内外市场联动效应增强,A 股与港股的波动性将有所增加。
竞争白热化,龙头券商前瞻布局,推进国际化合作。为了把握政策红利,抢得登陆先机,我们预测部分外资(含港资)券商有望与内地中资券商合作,加大股权投资力度。据CEPA 披露,目前已有4 家合资券商获得审批,分别为汇丰前海、东亚前海、深港证券和华菁证券。其中汇丰前海有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控股51%,是内地首家外资控股的合资券商。此外,还有18 家合资券商排队审核中。与外资的合作,有利于提升中资券商的管理水平与业务能力。与此同时,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也为中资券商提供了一个更大的国际舞台。在传统经纪业务持续下滑,监管趋严,政策红利逐步减少的大背景下,开拓国际化业务发展渠道,寻求业务新增长点成为中资券商的一大趋势,而占据地理优势的香港市场则是中资券商国际化布局的首选之路。目前共有18 家上市券商在香港设立海外公司,共有10 家登陆H 股,未来香港中资券商有望持续增加,中资版图继续拓展。龙头券商依据自身雄厚实力抢先在香港布局,海外业务成绩亮眼,并尝试走向全世界舞台,如中信证券成功并购里昂证券,华泰收购AssetMa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