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泰证券-中泰周期·大宗指南第31期:周期品周度运行变化-210815

《中泰证券-中泰周期·大宗指南第31期:周期品周度运行变化-210815(32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泰证券-中泰周期·大宗指南第31期:周期品周度运行变化-210815(32页).pdf(32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钢铁:相比于铁矿石的大跌,钢价近期表现相对坚挺,主要由于加工费的回升和原料端焦炭的强势,这两个都是由各自的供应收缩驱动。 加工费和吨毛利的回升,从侧面反映主动限产的力度超过了需求收缩的幅度,但是从高频数据来看,近几周表需同比收缩幅度大约在5%-10%,建筑钢成交同比降幅在20%+,而钢协产量数据同比降幅则约在3%-5%,可能说明高利润驱动下,边际成本产能的增产弥补了一部分政策限产损失。 如果这是真的,那么限产对于总钢产量的效果究竟是正的还是负的值得探讨。 因为如果没有限产,产量应该与需求变化幅度匹配。 钢价的隐忧在于,高毛利并不完全由限产驱动,限产预期带来的投机需求也是利润的重要推手。 投机需求的波动非常大,如5-6月限产预期的弱化就带来了吨毛利的大幅收缩,又如“反对运动式减碳”并没有针对钢铁限产、但当日钢价比煤价跌的还多。 在钢铁吨毛利又重回高位之际,警惕投机需求起伏及真实需求低迷带来的波动。 建议从成长型新材料类行业中寻找机会,关注甬金股份、广大特材、抚顺特钢、久立特材、永兴材料等。 煤炭:1)动力煤方面,价格预计回调空间有限,高位震荡为主。 本周秦港山西产5500大卡动力煤价格1052.50元/吨,周环比下降30元/吨。 供给方面,整体供应短期释放有限,鄂尔多斯地区增产政策还在落实中,神府数家因超产、环保等问题停产的煤矿预计月底复工;进口煤方面,近日印尼政府对34家未履行国内市场义务的矿商限制出口,海运煤价大幅上涨,纽卡斯尔动力煤价达到170美元/吨以上,再创历史记录。 需求方面,电厂日耗保持高位运行,整体库存偏低,考虑到夏季用电高峰进入后半段,电厂以长协和刚性采购为主,短期下游需求释放有限。 展望后市,东北采暖用煤将对价格形成支撑,叠加部分刚需仍有补库需求,动力煤价格预计回调空间有限,价格高位震荡。 2)炼焦煤方面,供应依旧紧张,价格涨幅扩大。 本周京唐港山西产主焦煤库提价(含税)2850元/吨,周环比上涨250元/吨,再创新高。 供应方面,产地煤矿供应继续小幅增加,但整体开工仍处于偏低水平,进口蒙煤方面,甘其毛都口岸日均通关在130车左右,通关恢复缓慢,整体而言供应延续偏紧。 需求方面,目前焦企原料库存偏低,采购积极性依然不减,补库存仍困难。 价格表现来看,主焦煤、肥煤等各炼焦配煤供不应求,价格普遍上调,山西高硫主焦煤上调150元/吨,内蒙肥煤上涨200-300元/吨,山东气煤上调100元/吨。 3)焦炭方面,煤源紧张,焦企第三轮提涨。 本周唐山地区二级冶金焦价格为2840元/吨,周环比上涨120元/吨。 优质炼焦煤紧俏,煤源紧张已影响到部分焦企生产,多有降低品质或减产的现象,叠加部分地区焦企出现亏损被动减产,部分钢厂自备焦炉因原料煤库存告急而出现限产的情况增多,焦炭供应延续紧张局面。 需求方面,部分钢厂复产,高炉开工小幅提升,厂内焦炭库存继续小幅回落,由于疫情反复且市场运力紧张,整体焦炭供需格局趋紧运行。 4)投资策略:当前来看,煤价大幅下跌的风险较小,中报业绩好于或符合预期,三季报业绩预计会更佳(三季度煤价环比预计继续上涨),中长期来看,煤炭行业进入供应短缺时代,需求依然能保持小幅正增长,供需错配可能是“十四五”期间经常发生的事情,煤价有望维持在高位,行业盈利有望保持高水平,板块高分红高股息具有较强吸引力,持续看好煤炭行业投资机会。 动力煤股建议关注:昊华能源、兖州煤业、中煤能源、陕西煤业、中国神华;冶金煤股建议关注:潞安环能、山西焦煤、淮北矿业、平煤股份、盘江股份。 焦炭股建议关注:金能科技、开滦股份、中国旭阳集团、陕西黑猫。 有色:有色:供给端扰动不断,新能源金属上行动力进一步增强。 新能源产业链景气度持续上行,全球市场共振,国内7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8.4万辆和27.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7倍和1.6倍,全球电动化趋势进一步明确;锂原料紧张不改,锂价加速上行,电池级碳酸锂上涨5.4%,电池级氢氧化锂上涨4.7%,锂精矿报价上涨6.1%,海外资源公司资本开支仍然较为谨慎,智利罢工事件开始向锂资源蔓延,雅宝发生罢工事件,江西地区检修产量下滑,部分青海厂商停止对外报价,锂价加速上行;原料趋紧,钴价或将进一步上行,MB钴(标准级)、MB钴(合金级)报价环比下跌0.6%,南非政治局势动荡目前约影响1-2周国内钴原料进口,国内钴原料趋紧,3C即将进入需求旺季,预计价格将进一步上行;稀土永磁进入“量价齐升”阶段,国内氧化镨钕下跌0.3%,钕铁硼N35毛坯报价较上周持平,北方稀土8月挂牌价,氧化镨钕由53.89→63.32万元/吨,环比上涨17.5%。 基本金属库存持续去化,基本面仍对价格构成支撑,LME铜、铝、铅、锌、锡、镍本周涨跌幅分别为0.5%、1.1%、2.2.%、1.2%、2.1%、2.5%。 建材:建材:1)新材料领域持续推荐需求集中在军工、半导体、光伏等长期成长性强的行业,且自身具备较强技术和成本优势的龙头石英股份、菲利华。 近期我们发布了石英股份深度报告《高端石英耗材龙头,半导体和光伏领域迎高光时刻》。 2)我们看好强基本面下玻璃的投资机会。 本周建筑白玻均价3024元/吨(环比-1,同比+1231);存货小幅回升,本周存货2394万重量箱(环比+63,同比-1958);库存天数8.57天(环比+0.21,同比-8.34),小幅回升,但仍处2012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区间。 浮法玻璃价格近一段时间的强势,打开了后续“金九银十”的想象空间,多品类玻璃(光伏、电子、药玻等)和深加工提供中长期成长性,我们认为行业景气度有望持续超预期。 持续重点推荐旗滨集团,建议关注南玻A,信义玻璃等。 3)从需求来说,玻纤的成长性是最确定的,一方面是下游汽车、电子、风电等行业需求长期持续向上,另一方面,随着玻纤竞品(钢、铝)等的价格中枢提升,我们认为玻纤价格中枢也有望抬升。 持续重点推荐玻纤龙头中国巨石、产业链一体化的长海股份、中材科技、山东玻纤。 4)从估值性价比角度,我们推荐石膏板、瓷砖、入户门、防水、管材、涂料、五金龙头。 行业层面,我们认为竣工端强于开工端。 细分来讲,自身行业龙头市占率较低或有品类扩张逻辑的龙头值得重点关注,即便是行业整体需求承压,龙头抗周期性将明显好于行业。 建议重点关注王力安防:入户门、锁上市第一股,C端具有强品牌和渠道力,后续产能扩张助力打开B端市场空间;且公司依靠经销商完成安装和服务,现金流水平优异;后续看木门和电子锁等产品持续发力。 北新建材:石膏板景气度和高端化共振,防水、龙骨等提供成长性;周期属性望明显弱化;当前估值性价比极高;以往市场对公司的估值主要参考天花板较低的周期股,而随着一体两翼,全球布局的战略逐步落实,成长性凸显,估值空间有望打开,我们持续重点推荐。 瓷砖(蒙娜丽莎、东鹏控股、帝欧家居等):大行业小公司,龙头企业市占率提升空间大;驱动因素是品牌、渠道和成本等;我们认为未来2-3年,行业内有望出现100-200亿收入体量的公司。 当前估值已充分反应悲观预期,而实际基本面并不差,重点推荐。 防水、涂料行业是长期需求空间大且龙头易构筑较强竞争壁垒的细分子行业,重点推荐。 防水目前格局相对更清晰,且龙头已进行品类扩张。 涂料行业C端具备强品牌和渠道力,龙头企业已通过B端反哺,我们认为将持续深化。 行业一线龙头东方雨虹、三棵树我们持续重点推荐,科顺股份、亚士创能我们认为性价比更高,建议关注凯伦股份。 五金行业我们持续推荐坚朗五金,坚朗最核心的优势在于:直销渠道、信息化建设致综合供应能力和服务优势明显;未来看:复用渠道实现“轻资产”品类扩张,打造平台化、集成化龙头。 管材行业我们推荐永高股份(看销售和管理改善,估值性价比高)、伟星新材(看防水净水等业务拓展),建议关注中国联塑。 5)水泥价格继续回升(需求逐步恢复+企业积极自律错峰生产),我们持续看好水泥板块的估值修复机会。 随着近期华东多地水泥价格的提高,华中、华南等地也逐步回升,呈华东领涨到全国扩散态势。 预计8月下旬,随着市场走出淡季,下游需求明显提升,叠加上企业自律错峰生产,后期水泥价格会呈现持续攀升态势。 当前市值已隐含较多悲观预期,看好低估值水泥板块的修复机会。 重点推荐海螺水泥、华新水泥(重点关注倍增计划)、天山股份、塔牌集团,建议重点关注上峰水泥(有量增逻辑)、中国建材。 6)其他低估板块:持续重点推荐耐火材料龙头北京利尔和国内混凝土减水剂行业龙头苏博特。 化工:龙头价值穿越周期,积极拥抱新材料机遇:原油中期存回暖预期,建议关注海油工程。 传统大宗仍在寻底,龙头价值穿越周期。 受经济周期及疫情全球蔓延影响,化工行业中传统大宗产品处于下行趋势之中。 作为化工行业主体,2021年7月份的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PPI当月同比上升21.30%,连续7个月为正。 建议关注质地优异、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周期下行期,龙头企业扩大优势,同时估值明显偏低,或实现穿越周期,如万华化学、华鲁恒升、扬农化工、新和成、荣盛石化、桐昆股份、恒力石化。 新材料:积极拥抱产业革新与供应链重塑。 科学技术进步推动终端需求革新,带动高端制造产业升级和发展。 在此过程中,产业革新会对材料性能提出更高的要求,推动新材料产业快速发展。 建议关注产业革新与供应链重塑标的:雅克科技、国瓷材料、万润股份。 此外,建议关注优质成长性公司:海利得。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大幅下滑导致需求承压;供给端压力持续增加。 政策调控力度过大;可再生能源替代;原油价格、金价波动,新能源汽车销量不及预期等风险;2B端企业资金周转不畅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