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证券-FOF系列报告之七:Smart Beta框架下的ETF全球资产配置策略-180427

《上海证券-FOF系列报告之七:Smart Beta框架下的ETF全球资产配置策略-180427(17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证券-FOF系列报告之七:Smart Beta框架下的ETF全球资产配置策略-180427(17页).pdf(17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全球政治经济经历一轮又一轮的历史变革,但全球化大潮下各国资本市场呈现出日益融合的局面没有受到影响,金融资本逐步走出本国,在更加开阔的全球资本市场市场上寻求投资机遇,中国也不例外,开放步伐再次加速,秉承既要“引进来”也要“走出去”,形成双向循环机制的指导思想,人民币国际化、“沪伦通”年内上马、QDII 2 到来以及外管局再次提升QDII额度等一系列举措将为国内投资者带来更多的选择,全球资产配置正当其时,一幅波澜壮阔的中国资本进入全球配置市场新时代的宏伟蓝图正徐徐拉开大幕。
在全球市场上进行资产布局和配置,存在一系列亟待解决的战略战术问题。因此本篇文章提出在 Smart Beta 框架下,借道在美国上市交易的权益类 ETF 产品进行单资产、纯多头的全球配置。
我们从美国上市交易的 1423 只权益类 ETF 中筛选出覆盖 43 只单一国家股票 ETF,以近五年各 ETF 复权累计净值为基础数据,每半年调整一次成分基金权重,在地域与国别限制条件约束下,采用等权重、最小方差、最大夏普比率、最大 Return - CVaR 比率和风险平价进行加权,从实际结果可以看到:
各加权方法有不同的市场适应环境。最大 Return - CvaR 比率较好地区分了波动与下行风险,在震荡上行的市场环境中具有明显优势,表现优于最大夏普比率。最小方差较为稳健,在系统性风险频发的市场中通过防守赢得胜利。
本土资本市场的情况直接决定了本土依赖下各策略的实际表现。美股过去几年一直处于震荡上行行情,使得以美国市场作为主要市场的投资者在获得非常丰厚回报的同时并没有承担太大风险,而对以中国市场作为主要市场的投资者而言,尽管年化收益率并不低,但组合波动幅度很大,很容易面临净值大幅回撤资金赎回的不利局面,从全球配置角度来讲,过于依赖本土市场很可能不是最优解决方案。
如果抛开本土依赖进行全球配置,实际结果并不理想。这一方面与建仓时间点有很大关系,另一方面反映出在出现系统性风险的时候主要仓位配置于一个活跃、稳定的资本市场对于投资组合的稳定性是非常重要的。
诚然,文中所述投资策略存在其特有的局限和风险,投资者应加以识别和防范:在主观与被动之间做好权衡;避免超越自身能力的盲目国际化。
未来工作:
1、适当减少配置的股票 ETF 数量;2、在组合中加入其它大类资产ETF,以充分优化组合风险收益特征;3、在组合中加入做空机制;4、尝试创建优化器,在不同阶段判断适合当前市场环境的加权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