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中泰证券-建筑材料行业周报:水泥全国均价回到前期高点-180501

上传日期:2018-05-03 14:32:02 / 研报作者:张琰 / 分享者:1005690
研报附件
中泰证券-建筑材料行业周报:水泥全国均价回到前期高点-180501.pdf
大小:2092K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中泰证券-建筑材料行业周报:水泥全国均价回到前期高点-180501

中泰证券-建筑材料行业周报:水泥全国均价回到前期高点-180501
文本预览:

《中泰证券-建筑材料行业周报:水泥全国均价回到前期高点-180501(19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泰证券-建筑材料行业周报:水泥全国均价回到前期高点-180501(19页).pdf(19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投资要点
        我们重点推荐的海螺水泥、华新水泥、北新建材、中国建材等一季报均预喜,整体增幅略超市场预期,近期水泥价格屡次上调,全国水泥均价已经回到了2017年四季度的高点水平,虽然一季度整体需求相对疲软,但是水泥行业在自律和行业格局不断向好的前提下还是体现出了极强的定价能力。业绩和价格的靓丽表现也是对我们年度策略《存量时代》中提出的"资产质量"和"定价权"主线逻辑的较好验证。  
        与此同时,行业结构的持续好转也是行业运行的主旋律。近期全国水泥行业重要的C12+3会议在天津召开,全国水泥熟料产能50强会议也胜利举行。"淘汰落后产能,优化结构与资源配置,加强行业自律,提高效益和发展质量"成为当前行业的工作主题。我们认为近几次水泥企业领导人会议体现了新常态下行业运行模式和整体思路的转变,预示着行业整体自律将进一步深化,供给侧改革有序推进,而行业集中度的提升是大势所趋。  
        玻璃行业同样效仿水泥行业尝试主动对行业结构进行调整,近期GT12峰会也在上海顺利召开,我们认为虽然玻璃同水泥在产能特性上存在较大不同,行业自律难度相对高,但是大企业核心诉求保持一致对后续价格表现有一定支撑作用。  
        然而与行业微观基本面相背离的是市场仍然对宏观经济充满担忧,导致板块仍跟随整体周期品均延续低位震荡。但是我们认为,房地产和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是我国经济的两大支柱,依然承担着为新旧动能转换造血的重要功能。政府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力度不会放松,在行业需求总量可能从高位延续缓步回落的情况下,政府对需求的可测性在增强,而供给侧仍然将延续收缩态势,行业整体的供需关系不存在大幅恶化的基础。盈利的波动幅度会逐渐收窄,龙头企业会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和利润蛋糕。    
        我们对需求并不悲观,也不过分乐观。而在当前时点周期品需求恢复、涨价窗口到来时,我们认为建材龙头配置性价比凸显。建议重点关注具备定价权、业绩确定性较高的细分子领域,赚预期修复的钱;重视财报报效应。而中期维度看,行业格局持续向头部集中的大趋势会进一步增强,下一轮行业周期中龙头会极大受益。核心推荐:海螺水泥、中国建材、华新水泥、北新建材等。  
        水泥:华东熟料第三轮、水泥第四轮涨价开启,全国水泥价格回到去年四季度水平。短期买基本面驱动的确定性!中期"熟料资源化"将利好过剩产能化解!  
        华东区域水泥企业出货量情况快速恢复,大型企业接近满产满销售且库存维持低位运行,建立在这一基础上,华东水泥的涨价虽然相对较晚,但近几周内连续提价,华东地区熟料开启第三轮上涨。随着基建需求逐渐开工,北方水泥企业也大幅提高价格(最终落实程度待观察)。我们认为核心原因在于今年北方错峰生产市场普遍有所趋严,且部分区域仍然处于错峰状态,企业对整体供需关系具备较强信心,而对以价补量有更强烈的诉求;东北、内蒙等地成立的水泥投资集团公司也快速提高了行业集中度和定价权;北方基建工程需求相对较多,提前提价有助于企业充分于下游沟通,避免价格在合约中途出现波动。这体现了当前水泥企业较强的自律心态。当前时点全国42.5水泥均价达到426元,已经回升至四季度高点水平。  
        短期看,全国水泥库存延续低位稳定,价格仍具备较强支撑。而从中期维度看,平抑周期下,周期品配置逻辑在悄然变化,我们认为水泥行业是经济"新常态"下配置价值非常高的周期品。  
        其一、新常态下的需求周期平抑是大趋势:当前经济状态下,旧动能仍然承载着较强的为新动能造血的功能,我们认为政府是更多希望看到新动能在经济中的占比越来越多,而不是旧动能出现断崖式下滑。近期政府的重要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供给侧改革将仍然贯穿整个新旧动能转换的过程,我们认为政府是希望经济总量缓步回落的同时,同步加速供给的收缩,这也是当前政府工作的大方向。而基于当前的政府各项表述和核心的诉求,我们认为近年大部分工业品的价格还是会延续在较高盈利中枢下的震荡,不同的周期品振幅是不同的,但总体需求周期平抑是大趋势。因而对周期品的配置逻辑也在逐渐转变。  
        其二、平抑的周期下水泥的行业定价权最强、稳定性较高,价值属性逻辑最能讲通:历史上看大家选择周期品一般都是觉得钢铁是优于水泥的,因为钢铁整个周期性更强,整个产业链条上杠杆较多,更容易从周期波动弹性中获益。但是我们觉得现在随着需求周期的波动变窄,而供给周期的扰动减少,我们在这个时点对周期品的配置逻辑和历史上看有明显区别,现在新常态下盈利波动整体波动越窄的行业,龙头企业相比于行业总体平均成本有明显优势的行业,而且未来资产负债率比较低,分红率有提升能力的龙头。是可以讲类价值化的逻辑的,水泥从各个条件上来看比较符合这个标准。水泥是弹性、区域型产能,整个产业链条在国内、是本土化定价产品且产业链条上库存少,基本没有杠杆,受到预期的影响相对较小;大型水泥企业由于有自有矿山的原因,具有很强的上游属性,在目前的"供给侧改革"大背景下水泥龙头对于整体市场的定价权是非常强的。  
        其三、"熟料资源化"将在2018年继续对行业产生边际影响,加速企业出清和龙头的产业链条延伸。2018年随着政府诉求更加重视"绿水青山",我国石灰石矿山的格局将从过去"规模小、散乱差"向"集中化、规模化、正规化"靠拢,采矿权的收缩与矿山的正规化将导致大量中小无证矿山的退出,大幅提高原材料石灰石矿石的边际成本。原材料的成本上升将促使行业分化,需要外购石灰石的水泥小企业由于竞争力加速衰弱逐步退出市场。相比之下,像海螺等一些水泥大企业由于拥有大量的石灰石矿山储备,基本不会受影响,反而能够获得更多的水泥和熟料市场份额,另外通过自有矿山为一些附近小的混凝土搅拌站提供骨料等获得更多具有"资源属性"的利润。水泥龙头布局混凝土、向拉法基"不卖一吨熟料和水泥,只卖商混"的经营模式逐渐过渡,我们认为通过产业链条的不断延伸,水泥龙头企业甚至具备"二次成长"的逻辑。  
        简而言之,短期看,市场对需求的预期过于悲观(对PE有压制),这其实是当前水泥行业估值上的安全边际,而水泥和别的周期品在定价上存在较大差异(盈利取决于集中度而非产能利用率,这是明显的预期差),加之微观价格数据等的不断验证有较好的预期修复作用。核心推荐海螺水泥,同时推荐中国建材、华新水泥等。  
        中期维度来看行业格局的加速向好市场认知仍有不足,龙头加速集中的趋势、产业链条的延伸、行业向价值属性的转变其实是大势所趋的(这个后续可以再慢慢验证)。海螺水泥、中国建材等行业龙头在这个大趋势中受益最为明显。  
        玻纤:玻纤行业需求旺盛,壁垒渐生,下半年供给端产能投放或影响玻纤价格,中长期推荐中国巨石和中材科技  
        玻纤作为替代性材料,近年在全球经济回暖和国内经济结构转型的大潮中,整体需求增长明显。风电行业2018年反转可期、汽车轻量化领域的渗透率将逐渐提高、电子纱下游覆铜板领域订单饱满,我们预计玻纤需求在2018及未来几年仍然将维持稳定增长。  
        从供给端看,持续数年的高盈利的确刺激了一定程度的产能新增(这部分产能主要集中在18年下半年投放,短期可能对中低端价格造成影响),但是与此同时需求的增长和行业壁垒的显现将使得产能冲击的力度相比上个周期有所减弱。根据我们调研和最新测算:2018年全球主要企业有效产能增加约为50万吨(若考虑新进入者,合计约新增54万吨,同比增长约8%),主要是国内企业的新增(包括海外工厂),国外厂商新增有限。全年来看,有效产能冲击有限,但包括中国巨石、泰山玻纤、重庆国际、中材金晶以及长海股份等的新增产能投放或将影响投放时点的供需关系,从而可能影响玻纤价格。  
        中国巨石将进一步凭借自身积累多年的技术、资金、资源等优势,增强市占率和综合竞争力,在产业升级和"走出去"的大潮中,拥有一席之地:1)产能稳步释放确保销量稳增长;2)产品结构高端(中高端占比接近70%);3)公司成本优势明显,随着所有老线完成冷修技改以及智能制造产线投出,成本优势将继续保持;4)公司近年来持续进行海外扩张,亮剑全球,成长空间进一步打开,我们预计美国产线将于年底投产,以外供外将进一步避免贸易摩擦的影响。  
        中材科技:玻纤景气促业绩高增,18年各业务集中发力:1)玻纤行业景气向上,公司产能升级成本改善仍有空间,深耕高端领域叠加量价齐升,未来业绩稳步增长;2)风电行业或迎反转,叶片龙头受益最明显;3)锂电隔膜业务稳步推进,积极关注订单情况。    
        玻璃:今年玻璃企业普遍体现出了较强的协同心态;但是短期来看随着经销商库存同时逐渐消化,而需求并没有体现出特别长,经销商补库存意愿有所减弱。玻璃企业近期库存平稳,价格下降刺激出货,这也是前期淡季时玻璃企业挺价导致价格一直横在高位所致。但是当前价格中枢仍然处于高位,我们认为随着地产竣工需求逐渐回暖,玻璃价格有望停止下跌趋势。  
        中期维度看,我们仍然建议重视当前供需紧平衡的现状和后续需求存在的超预期可能。撇开排污许可证带来的行政化干预,2010年之后的点火高峰仍然预示着玻璃行业即将迎来的冷修高峰期;而地产库存持续两年的去化,叠加竣工面积增速和新开工、销售增速之间出现罕见的剪刀差预示着补库存有较大空间。我们认为玻璃的供需两端均有向好的弹性,而这一时点后续的需求将是弹性的重要来源。推荐旗滨集团。  
        品牌建材:对消费建材的投资我们建议看清长期的趋势,与时间为友,与强者为伴。长期看好北新建材、伟星新材、东方雨虹和帝王洁具,短期部分龙头因为原材料成本上升可能面临一定盈利能力下滑的压力,但是在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过程中成本的转嫁只是时间问题;我们认为一季报前后是较好的找买点的时候。  
        我们推荐的消费建材类公司的成长性不仅源于细分行业市场规模的平稳增长,更来源于作为各细分行业龙头的内生增长带来的市占率和盈利能力的持续提升,主要基于以下原因:    
        1)2B端:地产商集中度和精装房比例的双重提升使龙头地产商具有更强的采购话语权,具备工程端优势且深度绑定的品牌建材企业将持续受益;    
        2)2C端:存量房的二次装修和消费升级带来的新增需求以及相对较小的单客消费金额使消费者更加看重品牌和服务;    
        3)矿产资源紧缺叠加环保趋严,进一步淘汰资源储备不足的小企业,以及环保不达标的石膏板、瓷砖和防水材料企业。  
        除北新建材以外,其他装饰建材龙头公司市占率不高,具备"大行业,  小公司"特点,随着地产集中度提升、消费升级以及环保趋严影响,龙头市场份额将持续提升。    
        风险提示:房地产、基建投资低于预期,宏观经济大幅下滑,供给侧改革不及预期、政策变动的风险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