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创证券-债券资管新规点评深度报告:理性看待新规调整,资管格局重塑影响深远-180501

《华创证券-债券资管新规点评深度报告:理性看待新规调整,资管格局重塑影响深远-180501(24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创证券-债券资管新规点评深度报告:理性看待新规调整,资管格局重塑影响深远-180501(24页).pdf(24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投资要点
2018年4月27日晚,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发布《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银发〔2018〕106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深刻影响资产管理行业格局和未来发展。与征求意见稿相比,本次正式稿打破刚兑、规范资金池、严控影子银行、实施功能监管和穿透监管的整体方向和思路未变,除了过渡期有所延长外,其他条款的调整并未明显放松,而是考虑业务实际情况作出的明确和规范。
一、资管新规落地:无从谈起的放松和真正开始的调整
1、资管新规体现出的监管要求总基调不变,条款的措辞调整更符合市场运营的实际情况。
2、监管对市场的情绪冲击略有钝化,但是对机构行为和业务调整的影响才刚刚开始。
3、资管新规对业务影响的传导路径较为复杂,要从存量和增量,总量和结构多维度考虑。
4、后续仍需关注更多细则的落地,以明确业务调整的幅度和持续时间。
二、重要条款的变化:市场与监管的博弈谁更占优
1、过渡期延长是全文最显著的利好,同时说明实际问题不小。
2、对净值化管理进行了明确,非标成本摊余是必须而为,债券则面临强监管。
3、公募和私募的认定标准,不再单独提“理财公募”,实际要求更严格要求。
4、关于非标的讨论焦点一是认定标准的问题,二是期限匹配的问题,这两点都未放松,认定标准反而更加严格。
5、对于分级型产品约束,针对结构化委外的限制有所放松,但是非标产品设计依然受限。
三、机构影响分析:理财面临冲击最大,带动资管行业负债格局变化
(一)银行理财
1、负债端总规模或将出现负增长;同业理财占比仍有进一步下行空间;对于高净值客户的争夺会更加激烈;产品的设计贴近监管要求和客户需求;银行争夺零售理财和理财回表的过程中,负债成本将维持高位;同时要加强多元化的渠道建设。
2、资产端理财投资非标受到冲击显著,未来规模可能进一步收缩;准化资产长期看作为主要配置对象的地位不断加强,但是总量增长仍有待验证;委外仍然是重要的业务出口,但是管理人选择标准会更加公允;投资风格上为了适应净值化的估值方式,更偏好估值稳定的资产;
3、在业务模式方面,未来打破刚兑难以马上实现,但是改革方向已成定局;资金池清理仍需时间,主要是系统的改造和产品的改造;公募型和私募型理财的划分方式是重要变革;类似国外的财富管理模式逐步兴起,代销业务增加;成立资管子公司是大势所趋,商业银行银行优势与挑战并存。
(二)非银机构
1、负债端:一方面,银行理财规模收缩,会使得非银机构过去的主要负债来源增长乏力,非银机构必须寻求更加稳定的银行合作伙伴或者发展代销渠道;另一方面,银行理财业务模式的约束会改变银行和非银的合作模式。此外,非银机构直接获客的渠道,合格投资者门槛抬升,使得财富渠道的销售难度加大。
2、资产端:资管新规对于非银机构资产端的影响主要在于非标的限制,特别是对于过去资金池业务中的期限错配将有明确约束,对于“明股实债”隐性担保的产品也将有所约束。
3、业务模式:非银机构的通道业务难度加大,穿透监管使得过去各类以优化监管指标、规避监管创新为目的的通道业务受限,各类资管机构将更加注重主动管理能力的培育,加快机构转型。
四、对债市影响分析:情绪影响钝化,但机构行为调整不容忽视
(1)资管行业的革新势在必行,短期对债市影响主要是情绪层面,由于新规重要精神已被市场反复讨论,情绪层面的影响难以造成类似2017年二季度的冲击引导收益率快速上行,但是伴随后续细则的逐步落地,特别是如果出现类似年初监管细则密集出台的情况,情绪层面的影响依然偏负面,甚至会放大波动。
(2)中期机构行为调整将带来资金的结构性摩擦,影响机构配债行为。在业务调整过程中,中小银行的理财运行难度加大,一方面理财总规模将面临收缩,另一方面理财可能会在大行和中小行之间进行再分配,使得业务调整过程中资金出现不同机构、不同时间上的错配和流动性缺口,如果类似情况集中出现将造成局部的流动性风险,使得部分机构债券面临抛售压力,影响市场估值。
(3)中长期内,机构业务模式和市场格局逐步稳定,监管将回归慢变量,债券市场走势重回基本面和流动性。同时由于机构风险偏好和交易模式的改变,利率和高等级信用更受欢迎,低等级信用则有利差走阔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