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创证券-网宿科技-300017-业绩符合预期,短期对运营商自建不用过于担忧-180502

《华创证券-网宿科技-300017-业绩符合预期,短期对运营商自建不用过于担忧-180502(10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创证券-网宿科技-300017-业绩符合预期,短期对运营商自建不用过于担忧-180502(10页).pdf(10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事项:
公司发布了2018年第一季度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2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9.96%,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2.1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76%,公司总资产达到108.11亿元,同比也增长了5.35%。
主要观点
1.单季度净利润同比转正,收入跟随行业同步增长
(1)净利润:网宿科技一季度单季度盈利预期在2.07亿;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影响的话,同比增长约为14.53%;2018年一季度由于有海外新收购CDN亏损和股权激励等影响,大约在2000万左右,这部分是去年一季度没有的,扣除这部分影响,公司的一季度业绩同比增长为26%;我们预期海外新收购CDN二季度预期就可以扭亏;
(2)收入:实现了30%增长,一方面得益于一季度短视频等行业需要的爆发,CDN行业保持持续高增长;另一方面去年海外新收购CDN业务并表1.5亿收入规模,如果把并表效应去除的话,收入的增速17%左右;价格我们预期和去年比大概是下降了20%(去年7月份之后CDN价格才稳住至今),所以我们判断量大概有50%的增长;
通常情况下整个CDN行业的增速在30%-40%,在2016年之前,云计算公司没有进入这个市场之前,网宿的收入增速都是持续高于行业增速;在2016年下半年之后,CDN行业因为价格原因增速下来了,同样网宿的增速也下来了,但是2017年Q3之后,有一个明显收入增速拐点,一季度延续增长的好势头。
2.毛利率:同比上升了0.53个点,环比下降了1.1个点
毛利率背后反映的是价格,代表价格基本稳定;回顾过去历史来看,在行业没有价格战的期间,公司的一季度毛利率连续多年都是比四季度环比低4-5个点左右,这是由于四季度结算和一季度春节因素的影响;2018年一季度环比下降只有1.1个点,显著的好于以往,主要还是公司增值业务高毛利率占比提升。
观察这几年的毛利率变化,能看出一个很明显的规律,在行业正常竞争的过程中,网宿的毛利率保持一个稳定向上的趋势;随着2016年价格战的影响,整体毛利率多个季度下行;但从去年7月份之后,价格稳住,毛利率已经出现多个季度恢复上行。
3.运营商从事CDN业务的影响:市场错位竞争,处于合作共赢的关系
运营商从事CDN业务,这是个老话题了,2014年的时候,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就曾表示将合资成立一家CDN子公司,但最后运营效果并不理想。运营商自建CDN业务在国外也鲜有成功的案例,更多的运营商是选择与第三方CDN公司合作为主,
(1)与传统CDN厂商合作是趋势所在
2011年,日本第二大运营商KDDI收购了韩国CDN企业CDNetworks 85%的股份;2012年,AT&T放弃自建CDN网络,与美国第一大CDN企业Akamai进行全面合作;2013年年底,美国主要运营商Verizon收购了本土排名前三的CDN企业EdgeCast。
(2)运营商自建CDN目的:流量本地化,减少骨干网压力,服务对象以互联网巨头为主;与第三方CDN厂商属于差异化市场
运营商自建CDN将减少互联网巨头自建CDN的需求:对于互联网巨头来说,由于业务多、流量巨大且技术储备成熟,互联网巨头往往会选择自建CDN,这部分的业务收入和第三方的CDN厂商没有直接的关系;运营商目前从事的CDN主要负责大型的、服务流量靠前的内容源站以签约的方式引入,使得流量本地化,减少骨干网压力。
(3)运营商CDN业务过去发展相对缓慢
一方面,CDN服务不是运营商的主营业务,CDN市场体量在百亿级别,而三大运营商的整体收入体量在万亿级别,运营商在CDN业务上面大多采取外包的方式,相关的技术储备和经验比较匮乏,中国移动CDN业务主要是和华为合作开展。CDN跟网络建设的区别在于,它是一个重运营的业务,而运营商在运营方面并不具备优势。
另一方面,跨网运营是个困难,互联互通问题的难度很大,从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CDN公司的失败就可窥见一斑。而不解决互联互通问题,运营商就只能在自己的网络上做CDN业务,跨网络运营的问题较难解决。
4.分析过去行业规律,寻找背后价格的逻辑。
(1)价格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过去:2016年两个云计算公司冲进了这个行业,过去行业稳定竞争的格局被打破,直接体现在价格上,正常年份的价格下降速度为-6%左右,2016、2017连续两年都是-20%左右的降幅;
现在:通过产业链调研,我们了解到从去年7月CDN行业的价格就没有实质性的大幅下降,价格下降的幅度从过去以元为单位,改为以角为单位,截止到目前,行业的价格趋于稳定;
未来:流量价格受益于比特成本的下降,我们认为每年降价属于正常现象,在-10%以内属于正常范围;
(2)为什么这个阶段价格战趋缓?
(a)价格战的边际效用在减弱
价格作为一个敲门砖,通常在初期进入一个市场比较有效,当市占率从0%到10%这个阶段;现在两家云公司的份额显然已经都超过了这个数;一类对价格敏感的用户,两年的时间已经迁移过去,潜在市场在减少;另一类不会上云的互联网公司,基于竞争的角度,避免核心运营数据的暴露;
(b)运营的边际成本刚性化,可变成本都将是带宽成本
云公司在运行CDN初期,在规模较小的时候,利用云计算整体的大规模优势,有边际成本降低的优势,但是随着CDN业务在云计算占比提升,CDN的刚性成本全部是带宽成本,是无法进一步压缩,流量的成本将随着CDN规模扩大而线性增加,价格战带来的将直接是亏损扩大化;同时近期有报道,工信部后续将整治私建传输网的公司,有可能带来流量成本进一步提升;
(c)从拼价格到拼质量,服务是一个必然的过程
市场占有率并非由单一的价格因素决定,还受到产品技术和服务能力等多个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作为B2B业务上,客户并不会只选择价格最低的服务;如果仅仅采取低价策略,而并没有在产品和服务上进行优化提升,那么在补贴终止时,客户也将随之流失;
综上,我们认为2018年CDN市场竞争阶段将从价格竞争转变为服务质量的竞争,价格的降幅望回归市场合理范畴,维持在10%以内。
5.未来需求:长期向好,爆款应用不断,流量增速有望上一个新台阶
(1)短期数据非常靓丽:短视频拉动强劲
工信部官网披露的数据显示,2015年移动互联网流量增速(+103%)、2016年增速(+123.6%)、2017年增速(+162.7%),2018年春节7天同比增速达到236%+;流量的增长直接利好移动互联网卖水者,CDN行业服务提供商网宿科技,带来需求端的增长;今年一季度更是爆款应用不断;抖音和吃鸡游戏风靡全球,抖音视频日活跃用户数已经超过1亿,15秒的短视频流量消耗巨大;2018年世界杯大型赛事的到来,也将带来流量增长的新峰值
(2)未来最大的需求:视频,还是视频
视频2017年约占CDN需求的30%,预期2018年这个数字会超过50%;2020年会超过80%;视频行业发展呈现以下特点:一是视频高清化势不可挡,随着硬件设备的处理能力增强, 视频高清化不断升温,从1080P、2K、4K甚至走向8K;二是直播互动百花齐放,直播作为一种即时性强的娱乐形式,互动是其天然自带的特性,连麦、问答、抓娃娃,主播均会与观众形成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互动;三是和AI相关的计算机视觉如日中天,计算机视觉赋予机器认知的能力,作为人工智能的基础应用技术,它推动了视频产业的全面升级,在内容安全,场景化广告方面发展迅猛;四是VR、AR行业快速发展,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的结合,带给视频行业更多的玩法,同时随着行业主流标准制定、技术发展成熟,VR、AR势必会落地在更多应用场景中。
6.关于竞争格局,我们认为网宿科技将是云计算稀缺的“门票”
(1)从市占率来看行业发展历史
CDN行业从一个10亿级别的市场经过几年的发展到一个100亿级别的市场,行业跑出的唯一巨头就是网宿科技,从过去20%的市场份额,最高接近一半的市场份额;在2016年之前,CDN市场是双寡头的竞争局面,但随着蓝汛因为各种内部问题,市场份额不断下滑,出现了网宿科技一家独大,市占率不断提升的现象;2016年之后,云计算公司阿里云、腾讯云的冲击,带来行业性价格的冲击,阿里、腾讯抢占的最多份额的是其他CDN厂商的份额。
(2)从CDN的竞争到未来云的竞争,网宿科技或是“公有云”最后的一张门票。
(a)云的竞争未来一定是巨头的竞争
在全球,Gartner发布2016年全球公共云市场份额报告,公有云市场马太效应凸显。预测到2019年公有云的竞争将是一场两大公有云寡头的博弈。Gartner在近期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中预测:“到2019年,90%的原生云IaaS供应商将会被亚马逊网络服务(AWS)和Microsoft Azure的竞争下退出市场。
在中国,阿里云2017年上半年IaaS营收5亿美元,占据47.6%中国市场份额;腾讯云位居第二,营收约1亿美元左右,份额为9.6%;金山云位居第三,营收6839万美元,份额6.5%;中国电信位居第四,营收6254万美元,份额6%;Ucloud营收5774万美元,排名第五,份额5.5%。
(b)新的巨头已经进来了:华为
为什么华为云那么重要,看下面图的华为的CloudBU位置就知道了。目前华为云上线14大类99个云服务及50 多个解决方案,发布EI企业智能,发展云服务伙伴超过2000家。2017年9月5日在上海召开的华为HC大会上,当时的华为副董事长、轮值CEO郭平宣布,华为承诺将长期投入公有云,和合作伙伴打造世界上的“5朵云”
一年涨了3倍,自Cloud BU成立以来,华为云的用户数、资源使用量都增长了3倍。2017年IDC发布的市场报告显示,华为云政务云解决方案位居中国政务云市场厂商领导者区间,在现有能力、未来战略和市场表现三大维度均排名第一;同时,华为云FusionCloud私有云解决方案在中国市场也取得了多项第一。
(c)云的新贵:紫光云
紫光集团重磅发布“紫光云战略”,并投资120亿元进军公有云市场。紫光集团旗下新华三、紫光云数、紫光股份、紫光软件、紫光数码、紫光西数等云网板块企业已经承担了紫光云战略的一部分使命,而云产业则是紫光“芯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d)为什么说网宿科技或是“公有云”最后的一张门票?
云计算的确是个很美好,大空间的市场,但是竞争也是异常惨烈;如何在云计算产业中生存下来是第一步,再谈发展;那云计算最核心的是什么?规模,规模,规模。但中国企业上云的速度相对较慢,云的科普仍需要时间,如何快速做大规模?
CDN是最好做规模的云计算业务。所以2015年阿里云、腾讯云、金山云都选择了CDN作为其发展的云的首推业务,不惜成本发展CDN,降维打击传统CDN公司;经过两年的价格战,除了龙头网宿科技抗住的竞争之外,其他传统的CDN公司都生存艰难;
那么华为云、紫光云这个阶段再想大举进入公有云的市场,CDN作为云计算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然也是华为、紫光会积极拓展的地方,但是这个阶段华为、紫光面临的竞争对手不再是网宿等传统企业,而是阿里云、腾讯云之类的企业,复制阿里云、腾讯云当年的思路显然不太可行;华为、紫光如何在CDN市场布局,将是CDN行业的未来重大变数。在2017年网宿科技的年报披露中,紫光集团进入了网宿科技的前十大股东,占总股份0.499%。
7.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2018年单季度利润逐步回升,由于去年价格是季度逐季度下降,今年价格稳住的话,单季度业绩同比增速会二阶导向上,我们预期2018年传统业务业绩有望实现10.5亿(23%+),对应的PE为30倍;2019年预期实现14亿(30%+),对应PE为23倍;维持“推荐”评级。
8.风险提示
云计算公司竞争的风险;需求不达预期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