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元证券-央行定向降准简评:调控趋于常态化-180418

《国元证券-央行定向降准简评:调控趋于常态化-180418(2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元证券-央行定向降准简评:调控趋于常态化-180418(2页).pdf(2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事件:
为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增加银行体系资金的稳定性,优化流动性结构,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8 年4 月25 日起,下调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 个百分点;同日,上述银行将各自按照“先借先还”的顺序,使用降准释放的资金偿还其所借央行的中期借贷便利(MLF)。
正文:
1、这并非央行货币政策转向——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并没有改变,并非货币政策转向宽松。
此次对部分金融机构降准以及置换中期借贷便利(MLF)的操作,主要涉及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这几类银行目前存款准备金率的基准档次为17%或15%,借用MLF 的机构也都在这几类银行之中。
MLF 是前两年央行在公开市场操作上创新的新型货币政策工具,当时在金融市场极为动荡的情况下,汇率和利率保持稳定的情况下,短期必须灵活适度调控货币供应量,创设出来MLF 等货币政策工具,而此次定向降准是回收此类工具。
截至2018 年3 月,MLF 的余额高达49170 亿元,同时,中国的银行准备金率依然在全球最高,预计央行后续仍会有类似操作。我们认为这是货币政策调控趋于常态化的标志,也表明了央行认为金融市场相对较为稳定,创新工具该是时候逐步退出了。
2、此次定向降准,以2018 年一季度末数据估算,操作当日偿还MLF约9000 亿元,同时释放增量资金约4000 亿元,大部分增量资金释放给了城商行和非县域农商行。
用存款准备金置换MLF,使商业银行付息成本有所减少,有利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人民银行将要求相关金融机构把新增资金主要用于小微企业贷款投放,并适当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改善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上述要求将纳入宏观审慎评估(MPA)考核。所以此次降准并非“大水漫灌”,依然延续了央行此前“精准滴管”的精神。
3、结合一季度的宏观数据来看,3 月M2 增速仅8.2%,降准有利于提升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银行提高放贷能力,将有效支持实体经济。但一季度民间投资和房地产投资及居民贷款增速出现明显反弹,后期贷款的流向及质量值得关注。